ICS35.240.60R85DB12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T645—2016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mmunicationofexpresswaynetwork2016-09-27发布2016-11-01实施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DB12/T645-2016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总体要求..........................................................................25总体构成..........................................................................26通信传输系统......................................................................37业务应用系统......................................................................78同步网...........................................................................109信令网...........................................................................1110网管网..........................................................................1111通信光缆与电缆..................................................................1112通信电源........................................................................1213通信管道........................................................................1314配线架..........................................................................15附录A(规范性附录)高速公路通信机房要求...........................................17附录B(规范性附录)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界面...........................................21附录C(规范性附录)机房设备布置、安装和缆线布设技术要求...........................23附录D(规范性附录)通信防雷与接地要求.............................................26DB12/T645-2016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高速公路管理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文、李友良、杨西福、岳向武、张利、何铁强、张纪升、苏勇、周海川、王欣、翟泽、陈鑫瑞、钟磊、左权、石雅庚、张若愚、孙晓亮、赵丽、吴辰、张亮、周晓亮、张浩、弟孟隆、张烁、张佳、王文超、石伟、张金金。本部分为首次发布。DB12/T645-20161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天津市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总体构成、通信传输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同步网、信令网、网管网、通信光缆与电缆、通信电源、通信管道、配线架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实施、管理及维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269射频电缆总规范GB20815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5017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7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T769核心网用光缆-中心管式通信用室外光缆YD/T901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YD/T926.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1部分:总规范YD/T926.2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2部分: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926.3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3部分:连接硬件和接插软线技术要求YD/T1022SDH设备功能要求YD/T1051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1192.2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YD/T1380.2V5接口技术要求第2部分:V5.2接口YD/T1712中小型电信机房环境要求YD/T1821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YD/T2057通信机房安全管理总体要求YD/T5003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5024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T5040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076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5079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98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121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37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T5138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DB12/T646-2016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DB12/T645-20162交通运输部2012年3号公告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交通运输部2012年3号公告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骨干通信网backbonenetwork市通信中心至区域通信中心之间的传输网络为骨干通信网,是全市传输网络的核心部分;为骨干层业务的传输提供高效可靠的传输平台,并提供完善的业务保护功能。3.2区域通信网areacommunicationnetwork区域通信中心至路段通信中心之间的传输网络为区域通信网,是各高速公路公司传输网络的核心部分,为各高速公路公司业务的传输提供高效可靠的传输平台,并提供完善的业务保护功能。3.3路段接入网roadaccessnetwork配置在区域通信网下面一层的各高速公路内部通信传输平台,用于高速公路路段内将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管理业务信息传输的实体。3.4一级骨干通信站primarybackbonecommunicationstation区域通信网接入骨干通信网的接口,设置在骨干通信网上的通信站(节)点,一般设在市高速公路通信中心及区域通信中心。3.5二级骨干通信站secondarybackbonecommunicationstation区域通信网的支持节点,完成区域通信网信息的汇聚、中继和传输,根据区域通信网的架构统筹部署。3.6基层通信站basiccommunicationstation即无人站,设置在高速公路沿线收费站、服务区、养护工区等基层管理单位,由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区域通信网的用户端设备,能以无人职守的方式完成路段内基础信息的传输和接入。4总体要求4.1高速公路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过程中,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应统一考虑。4.2系统建设应合理选用成熟、先进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4.3各级通信系统在遵循全市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通信设备和技术,但应保证通信协议、地址、接口方面的一致性和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兼顾通信系统统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4.4同一路段机电系统采用分期或分合同段实施的,通信系统所采用技术标准应统一。DB12/T645-201634.5各高速公路开通运行时,其通信系统须纳入全市高速公路联网运行通信系统的范围。5总体构成5.1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总体上由骨干通信网系统、区域通信网系统和路段接入网系统三个层次构成,区域通信网通过一级骨干通信站接入骨干通信网,路段接入网通过二级骨干通信站接入区域通信网或直接接入骨干通信网。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骨干通信网市通信中心区域通信网路段接入网基层通信站基层通信站基层通信站一级骨干通信站一级骨干通信站路段接入网基层通信站基层通信站基层通信站路段接入网基层通信站基层通信站基层通信站二级骨干通信站图1网络架构如图5.2骨干通信网应由大容量、高速率的数字传输、存储、转发、交换以及网管设备等组成,具备承担全市统一联网运行收费、路网运行管理、应急处置等系统需要的各种通信业务的汇接、转接、信息交换功能。5.3区域通信网应由高速公路通信网的局端设备,以及网管终端设备等组成,具备承担所辖区域内通信业务的汇集和转接,保证所辖路段的通信畅通的功能。5.4路段接入网延伸或补充区域通信网系统的功能,由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在所辖路段较多的情况下设置。6通信传输系统6.1骨干通信传输系统6.1.1骨干通信网宜采用SDH/MSTP或基于SDH的智能光网络组建。根据传输技术发展水平,当骨干网形成网格型网络并向智能化方向演进时,可采用基于ASON的智能光网络或OTN骨干传输网络。6.1.2骨干通信网应采用环型结构。6.1.3骨干通信网应采用双向复用段保护环,提供自动保护倒换和恢复功能。DB12/T645-201646.1.4骨干节点应采用10G设备,可具备平滑升级到40G的能力,核心骨干节点交叉能力不低于160G。6.1.5骨干通信网应采用1550nm工作波长。两骨干节点之间大于80公里,应增加中继设备。6.1.6骨干通信网业务带宽需求及接口类型配置见表1。表1骨干通信网典型业务带宽需求及接口类型配置参考表序号业务类型接口类型带宽最低需求区域通信网至骨干通信网1SPC数字中继G.7032Mbit/s10Mbit/s2收费数据10/100M以太网20Mbit/s3交通流量监控数据10/100M以太网10Mbit/s4视频图像10/100M以太网8Mbit/s/路5会议电视系统10/100M以太网20Mbit/s6办公自动化10/100M以太网10Mbit/s7呼叫中心10/100M以太网10Mbit/s8SPC网管通道10/100M以太网10Mbit/s9其他业务预留(含交通信息化、养护信息、路政信息、交通政务信息等)10/100M以太网100Mbit/s6.1.7骨干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网元管理系统提供如下的管理功能:a)配置管理:包括网元参数设置、单板参数设置、网元交叉连接设置等;b)维护功能:包括复用段保护、单板维护、时钟保护子网设置、设备软件信息查询、异常配置时间浏览、网元维护、网元工作状态在拓扑图中的直观显示等;c)故障管理:包括告警查询浏览、设置告警参数、声光提示和实时打印、告警状态在拓扑图中的直观显示等;d)性能管理:包括性能监视时间管理、选择性能监视事件、性能门限管理等;e)安全管理:包括用户登录和退出管理、系统锁定、用户管理、登录网元等;f)拓扑管理:包括网络拓扑单元的创建、修改和删除、定义子网、网络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