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DB34备案号: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783—2008金属进户门通用技术条件2008-04-09发布2008-04-09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783—2008前言本标准由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有: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门业有限公司、合肥美菱安全防范产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左维诚、凌飞、陶小星、李明辉、朱双四。本标准于2008年4月9日首次发布。DB34/T783—20081金属进户门通用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进户门的术语、定义、型号规格及安全级别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居民住宅及其它建筑使用的金属进户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708-2006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9-2006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2828-2003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T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GB/T4237-2007不锈钢热轧钢板GB/T5824-1986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T5825-1986建筑门窗开、关方向和开、关面的标志符号GB/T8165-1997不锈钢复合钢板及钢带GB/T11253-1989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GB17565-1998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3-1994机械防盗锁3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金属进户门用于居民住宅及其它建筑使用的、主体材料由金属薄板制成、安装防盗锁具的、具有一定抵抗非正常开启能力的、门扇面采用全封闭钢板的、单扇、双扇或两扇以上的平开式组合门,包括类似名称如入户门、封户门、防护门、钢质门、钢制门、金属进户门等。3.2安全级别金属进户门产品按规定尺寸制造后抵抗非正常开启时间长短划分的级别。3.3普通机械手工工具普通机械手工工具包括各种式样的凿子、锉儀、楔子、螺丝儀、扳手、钢锯、长度不大于600mm的大铁剪、1.2kg的手锤、便携式手摇钻、长度不大于600mm、直径不大于φ50mm的各种撬棍和撬扒工具。3.4615cm2开口DB34/T783—20082最小边长尺寸为152mm的矩形开口、最小直径为281mm的圆形开口或最小斜边为497mm长的等腰直角三角形。3.5门体试验设备可将金属进户门安装并固定住的一种试验设备,该设备在刚度和强度上可以满足金属进户门破坏性能试验和操作功能试验的要求。该设备应可安装多种尺寸规格的金属进户门,悬摆横梁应可上下、左右移动。4型号规格及安全级别标记4.1金属进户门产品根据其名称、安全级别、结构形式、门扇开闭方向、门体尺寸确定型号规格。4.2金属进户门名称代号为JM。4.3金属进户门产品的安全级别由高到低分为二级:A、B。4.4金属进户门按结构形式分类如下:4.4.1单扇用D表示,双扇用S表示,组合门用Z表示。4.4.2门扇开启方向用如下代号表示:5.0门扇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关5.1门扇顺时针方向由外向内关6.0门扇逆时针方向由内向外关6.1门扇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关4.5金属进户门门体尺寸采用建筑门洞尺寸系列,以mm为单位。4.6金属进户门产品型号规格示例如下:门体尺寸门扇顺时针方向由外向内关A级单扇金属进户门5要求5.1外观质量5.1.1金属进户门所有的金属构件表面均应进行防腐蚀处理,油漆件应有防锈底漆,金属喷塑件应进行磷化处理,电镀层色泽均匀,镀层无脱落。5.1.2门框、门扇构件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明显凹痕和机械损伤。5.1.3铭牌标志应端正、牢固、清晰。5.2安全级别要求安全级别AB抵御非正常开启时间(min)≥10≥65.3板材要求5.3.1金属进户门的板材可选用钢质、不锈钢或其他金属复合材料加工制造。5.3.2门框板材公称厚度不得小于1.2mm,门扇板材公称厚度不得小于0.6mm,实际板材厚度不应低于表1规定。5.4形位偏差和配合间隙JMA5.12050×860DDB34/T783—200835.4.1门体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5.4.2门框与门扇的配合间隙应符合GB17565-1996标准的规定表1单位:mm公称厚度允差轧制方式2.001.801.501.201.000.800.60冷轧薄钢板-0.15-0.14-0.12-0.11-0.09-0.07-0.06热轧薄钢板-0.17-0.17-0.15-0.13-0.12-0.10-0.08注:其他板材厚度偏差值见相应标准规定表2单位:mm门体尺寸项目<20002000~3500>3500门框、门扇对角线之差≤3≤4≤5门框、门扇外形尺寸偏差±2±3±45.4.3门扇与门框搭接宽度不小于8mm。5.4.4门扇平面度不应大于4mm/m。5.5门铰链5.5.1门铰链转动试验应转动灵活,在不大于49N拉力作用下门体可灵活转动90°。5.5.2悬端吊重试验试验后门扇垂直方向变形量不大于2.0mm。5.6门锁5.6.1金属进户门应采用三方位多锁舌锁具。5.6.2主锁舌伸出有效长度应不小于16mm,并应有锁舌止动装置。5.6.3在锁具安装部位以锁孔为中心,在半径不小于100mm的范围内应有加强防钻钢板,以阻止穿透门扇一个孔洞,从而拆卸锁具,打开门扇的破坏。5.7软冲击试验金属进户门应能承受30kg沙袋9次冲击试验,试验后不得出现门锁、门铰链脱落现象,门扇表面残余凹变形不得大于10mm。5.8防破坏试验5.8.1门体用普通机械手工工具在6min内不得打开一个不小于615cm2的穿透门体的开口。5.8.2锁具用普通机械手工工具在6min内不得通过对锁具的破坏而打开门扇。5.8.3门铰链用普通机械手工工具在6min内不得通过对铰链的破坏而打开门扇。6试验方法6.1试验前准备6.1.1试验人员试验人员应有开启门锁、门体的专业技能,试验人员应针对金属进户门的薄弱环节进行防破坏试验。DB34/T783—200846.1.2试验样品的安装金属进户门要按实际安装状态,安装在门体试验装置上进行试验。6.1.3试验工具和计量设备试验工具为普通机械手工工具,使用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6.2外观质量、安全等级标记目测。6.3板材厚度试验位置应距离板材边缘不小于30mm,用不损伤板材基体的方法去除表面防腐层,用精度不低于0.01mm的千分尺或超声波测厚仪测量,测量三个部位,取三次测量结果平均值。6.4形位偏差和配合间隙6.4.1门体尺寸使用适宜量程的钢卷尺测量,对于门体宽度、高度的测量,应在样品两端距边缘100mm的位置分别测量,取两次测量偏离公称尺寸最大值。6.4.2配合间隙用精度为0.01mm塞尺检查各配合间隙处,以最大插进厚度作为间隙值。6.4.3搭接宽度用精度为1mm钢直尺测量门框与门扇的四边搭接宽度,取最小值。6.4.4门扇平面度用长度500mm儀口尺置于门扇表面,用精度为0.01mm塞尺测量门扇表面和儀口尺之间的间隙,以最大插进厚度作为间隙值。6.5门铰链6.5.1门铰链转动试验按GB17565-1996标准7.3.2条进行。6.5.2悬端吊重试验将门扇开启到90±5°或45±5°,在执手垂直地面作用线上施加100±0.5kg重力,保持5min后卸载,测量试验前后门扇垂直方向变形量之差。6.6门锁6.6.1门锁锁定点检查在门锁锁闭状态下,门扇开启边的锁定点。6.6.2主锁舌伸出有效长度测量门体在锁闭状态下主锁舌的伸出净长度,测量锁具边门框与门扇的配合间隙,两者之差即为主锁舌伸出有效长度。6.6.3门扇防护钢板检查以锁具安装部位以锁孔为中心,在半径不小于100mm的范围内是否有加强防钻钢板。6.7软冲击试验试验方法见GB17565-1998标准7.4条进行。6.8防破坏试验试验方法见GB17565-1998标准7.1条进行。7检验规则7.1出厂检验7.1.1每樘金属进户门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文件或标记。7.1.2金属进户门的出厂检验项目见表3,所有项目必须合格方可签发合格证。7.2型式检验DB34/T783—200857.2.1制造厂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定型鉴定;b)老产品异地生产或转厂生产试制定型鉴定;c)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f)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7.2.2检验项目检验项目为本标准所列全部检验项目,见表3。表3序号项目名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不合格分类出厂检验型式检验1门体防破坏试验5.8.16.8A√2锁具防破坏试验5.8.26.8A√3门铰链防破坏试验5.8.36.8A√4软冲击试验5.76.7B√5悬端吊重试验5.5.26.5.2B√6板材厚度5.3.26.3B√7主锁舌伸出有效长度5.6.26.6.2B√8门锁防护钢板5.6.36.6.3B√9安全等级标记8.1.16.2C√√10外观质量5.16.2C√√11门体尺寸5.4.16.4.1C√√12配合间隙5.4.26.4.2C√√13搭接宽度5.4.36.4.3C√√14门扇平面度5.4.46.4.4C√√15门铰链转动试验5.5.16.5.1C√√16门锁锁定点5.6.16.6.1C√√7.2.3不合格分类当被检项目不符合第5章规定要求的均称为不合格(缺陷),按其对产品质量特性影响的重要程度分为A类不合格、B类不合格和C类不合格,具体分类见表4。7.2.4判定a)从经过出厂检验合格的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2樘样品用于检验。b)当检验结果出现一项A类不合格,判产品不合格。c)当检验结果出现二项B类不合格,判产品不合格。d)当检验结果出现四项C类不合格,判产品不合格。e)当检验结果出现一项B类和二项C类不合格,判产品不合格。f)当检验结果与上述b)、c)、d)、e)情况不同时,判产品合格。8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8.1在产品明显部位应有标志,标志应有下列内容:a)产品名称;b)规格型号;c)生产厂名、厂址和商标;DB34/T783—20086d)生产日期或编号;e)执行标准号;f)安全等级标记。8.2包装8.2.1产品应用无腐蚀作用的材料包装。8.2.2包装后的各类部件,避免发生相互碰撞和窜动。8.2.3产品包装后,应有装箱单和产品检验合格证。8.2.4外包装应有足够的强度确保运输中不受划伤和损坏。8.3运输8.3.1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磕碰。8.3.2运输工具应有防雨措施,并保持清洁无污物。8.4贮存8.4.1产品应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止与强腐蚀性物质接触,防止雨水侵入。8.4.2产品放置应用垫块垫平,立放角度不小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