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556-2016 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13.020.40Z10/39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556—2016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echnicalguidelinesforsurveyandassessmentofoilspillpollutiononmarineprotectedarea2016-01-05发布2016-03-05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2556—2016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王召会、王摆、吴金浩、周遵春、韩家波、王年斌、李爱、田甲申、胡超魁。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DB21/T2556—20161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工作程序、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调查、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评价和综合指数分级的技术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溢油事故对辽宁省管辖海域内海洋保护区所造成污染程度的调查与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6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18421海洋生物质量GB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生物调查GB/T17108-2006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17504-1998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21247-2007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HY/T080-2005滨海湿地生态监测规程HY/T095-2007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3.1溢油oilspill指油的生产、提炼、装卸、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造成油的外泄,流向海滩或海洋的现象。3.2海洋保护区marineprotectedarea指为保护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经济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以及有重大科学、文化和景观价值的海洋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遗迹而划定的海域,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DB21/T2556—201623.3海洋自然保护区marinenaturalreserves指以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目的,依法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3.4海洋特别保护区specialmarineprotectionarea指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满足海洋资源利用特殊要求,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和科学利用方式予以特殊管理的区域。3.5保护对象protectiontarget指保护区建立时所确定的主要保护主体。主要包括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典型生态系统、重要景观、自然遗迹、自然生物区、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4总则4.1评价目的溢油事件发生后,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生物调查、化学分析等手段,分析环境指标、生物指标和海洋保护区结构、功能指标的变化,构建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评价模型,评价溢油对海洋保护区污染程度。4.2评价范围以保护区界内为评价范围,若溢油影响区域涉及的完整生态单元超出保护区界限,以溢油污染影响范围或完整生态单元面积较小者为评价范围。4.3评价工作程序溢油对海洋保护区影响评价工作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海洋保护区发生溢油后,立即开展现场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现场调查主要包括保护区海洋环境影响调查、保护区景观影响调查和保护对象影响调查。第二阶段:编制评价大纲,筛选和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因子,明确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第三阶段:计算溢油污染综合指数,评价溢油污染对海洋保护区影响程度,编制评价报告书,专家论证评审。5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调查5.1调查时间及内容溢油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展应急监测,监测内容主要为海水石油类含量和保护区保护对象受溢油影响情况。在溢油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个大潮期和小潮期及时开展保护区溢油污染综合调查。调查内容见表1DB21/T2556—20163表1溢油污染对海洋保护区影响调查内容海洋保护区类型海水水质沉积环境生物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生境景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海洋保护区★★★★★★岛礁生态系统海洋保护区★★★★★★珍稀与濒危生物海洋保护区★★★★★★历史遗迹海洋保护区★★★★★典型海洋景观海洋保护区★★★★★注:★为调查内容5.2海洋保护区海水水质调查5.2.1调查站位布设采用网格布站法,评价海域内布设不少于4个断面,每个断面不少于4个站位,在不受溢油影响的最近海域设置一个参照站位。5.2.2采样层次根据不同溢油事故类型,设置不同采样层次,发生在海面以上溢油事故(油轮碰撞等)只采集表层水样;发生在水面以下的溢油事故(钻井平台事故、海底输油管线破损等)则须采集表层和底层水质样品。5.2.3调查项目石油类、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铜、镉、铅、锌、多环芳烃。5.2.4分析方法按GB17378.3、GB17378.4规定执行。5.3海洋保护区海洋沉积物调查5.3.1站位布设断面设置与海水水质调查断面保持一致,站位数为水质站位的60%。5.3.2调查项目石油类5.3.3分析方法按GB17378.5规定执行。DB21/T2556—201645.4海洋保护区浮游生物调查5.4.1站位布设浮游生物调查与海水水质调查站位保持一致。5.4.2调查项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5.4.3分析方法按GB/T12763.6规定执行。5.5海洋保护区生物质量调查5.5.1站位布设生物质量调查站位与海洋沉积物调查站位保持一致。5.5.2调查项目软体类生物体石油烃。5.5.3分析方法按GB17378.6规定执行。5.6海洋保护区景观调查5.6.1调查内容溢油污染海洋保护区景观调查内容按附录B进行并记录。5.6.2调查方法——调查方式为现场踏勘、取证。测量和估算油带宽度,描述溢油特征和海洋保护区景观受溢油污染影响程度;——拍摄照片和摄制视频资料,并在地形图上标记照片和视频资料的位置;——照片和视频资料标注拍摄时间,记录起始点坐标;——调查结束后,备份所有影像资料,并做好标签和目录。5.6.3保护区溢油污染状况根据表2确定调查海区或岸滩表面溢油污染状况。表2表面溢油污染状况对照表油污带宽度油污覆盖率%6m3m-6m0.5m-3m0.5m51-100极高较高高中11-50较高高中低1-10高中低极低1低低极低极低DB21/T2556—201655.7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调查针对不同类型海洋保护区选择不同调查参数和调查方法,具体按表3进行,选溢油邻近海域未受污染区域的保护对象调查作对照。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调查按附录C记录。表3不同类型保护区调查参数与方法类型调查参数调查方法生物群落影响现场踏勘种群类型影响现场踏勘油污覆盖率遥感图片估算、现场踏勘生态系统类海洋保护区恢复难度现场踏勘、走航调查物种保护级别搜集资料死亡数量现场踏勘死亡原因组织分析、肠道内容物分析野生生物类海洋保护区种群健康状况走航调查、现场踏勘油污染面积现场踏勘油污覆盖率现场踏勘溢油品质现场踏勘、化学分析自然遗迹类海洋保护区溢油清理难度现场踏勘6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评价6.1指标体系以海洋保护区受溢油污染后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响应为主要评价内容,构建海洋保护区溢油污染评价指标体系,海洋保护区溢油评价指标体系见表4。表4海洋保护区溢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项目层B评价因子层C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海洋保护区岛礁生态系统海洋保护区珍稀与濒危生物海洋保护区历史遗迹海洋保护区典型海洋景观海洋保护区水体石油类C1√√√√√沉积物石油类C2√√√√√生物体石油烃C3√√√√√压力指标B1水体多环芳烃C4√√√√√有机污染指数C5√√√有毒污染指数C6√√√结构响应指标B2生物多样性指数C7√√√注:√为包含的评价因子DB21/T2556—20166表4海洋保护区溢油评价指标体系(续)评价项目层B评价因子层C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海洋保护区岛礁生态系统海洋保护区珍稀与濒危生物海洋保护区历史遗迹海洋保护区典型海洋景观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影响C8√√√√√功能响应指标B3景观美学功能影响C9√√√√√系统指标B4保护区级别C10√√√√√注:√为包含的评价因子评价因子说明:水体石油类:海水中石油类测定值,反映海洋保护区海水受溢油污染的程度。沉积物石油类:沉积物中石油类测定值,反映海洋保护区沉积环境受溢油污染程度。生物体石油烃:海洋保护区海域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反映溢油污染对保护区生物体质量的影响程度。水体多环芳烃:海水中多环芳烃测定值,反映溢油油品毒性。有机污染指数:反映水体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程度。CODINDOIPCODINIPDOCCCCACCCC式中:A为有机污染指数。各分子分别为化学耗氧量(mg/L)、无机氮(mg/L)、活性磷酸盐(mg/L)、溶解氧(mg/L)的实测值。分母为各检测因子相应的一类海水水质标准(GB3097)。有毒污染指数:Cu、Pb、Cd、Zn等重金属等权重污染因子和。CuPbCdZnCuPbCdZnCCCCACCCC有毒式中:A有毒为有毒污染指数。各分子分别为Cu(μg/L)、Pb(μg/L)、Cd(μg/L)、Zn(μg/L)的实测值。分母为各检测因子相应的一类海水水质标准(GB3097)。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选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1()log()siinnnDINN式中:DI为多样性指数,ni为第i种个体数量(ind/m3),N为总生物数量(ind/m3),s为总物种数。保护对象影响:反映溢油对保护区保护对象种群的影响程度,主要为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和健康状况变化。景观美学功能影响:反映溢油进入保护区后对保护区视觉景观的破坏程度,主要有油膜、油污、乳化油块等。保护区级别:海洋自然保护区级别分为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市、县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级别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DB21/T2556—201676.2评价指标的量化评价指标归一化的基准值见表5。表5评价指标基准参考值(I)序号评价指标基准值序号评价指标基准值1水体石油类mg/L0.055有机污染指数2.02沉积物石油烃×10-65006有毒污染指数1.03生物体石油烃mg/kg15.07生物多样性指数2.04水体多环芳烃μg/L0.0025保护对象影响指标: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生物的种群数量锐减(≥60%)或种群结构完全改变,赋值为0.7~1.0。保护区内保护生物的种群数量大量减少(30%≤A<60%)或种群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赋值为0.4~0.6。保护区内保护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大(<30%)或种群结构变化不明显,赋值为0~0.3。景观美学功能影响指标:保护区海域出现大面积油膜(≥50%)或者保护区滩涂、礁石、岸边溢油污染状况评价结果为高、较高或极高,赋值为0.8~1.0。保护区海域出现较小面积油膜(20%≤S<50%)或者保护区滩涂、礁石、岸边溢油污染状况评价结果为中,赋值为0.5~0.7。保护区海域发现零星油膜(<20%)或者保护区滩涂、礁石、岸边溢油污染状况评价结果为极低或者中低,赋值为0~0.4。保护区级别: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赋值为1.0。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赋值为0.6。市、县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或地方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赋值为0.3。6.3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各类型海洋保护区评价指标因子权重分配见表6。表6各类型海洋保护区评价指标因子权重值评价项目层B评价因子层C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海洋保护区岛礁生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