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区域经济联系-2-考纲考情考向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019海南卷,7~9题2018全国Ⅰ卷,36(2)(4)题2018全国Ⅱ卷,1~3题2016全国Ⅲ卷,37题2016江苏卷,25~26题2016全国Ⅱ卷,3~5题2016全国Ⅰ卷,1~3题2016海南卷,1~3题2015海南卷,3~5题2014全国大纲卷,1~3题1.以区域图、资源调配路线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方案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结合现实热点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3-知识网络考点一-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1.背景:自然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供需不匹配。2.南水北调考点一-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西气东输(1)工程起止点。一线工程:西起新疆a轮南,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苏,最后到达b上海。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和江西,最后到达广东。考点一-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意义。考点一-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4.西电东送(1)地理背景: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考点一-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三条线路(如下图)。考点一-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线路北线工程中线工程南线工程起点A山西、内蒙古的火电B黄河上游的水电D三峡和C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E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水电以及黔、滇两省的火电终点京津唐地区华东地区广东考点一-1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经济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的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5.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案例西部煤炭资源调出总体评价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调出区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偏低等调入区产生大气污染、废渣处理等环境问题考点一-1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联考)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下图为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考点一-1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起伏B.水源供应C.降水总量D.城市分布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地区的主要影响是()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河道淤积B.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C.有利于减轻土地的盐碱化问题D.回补地下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读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从高处向低处,线路走向更多考虑“自流”,影响“自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项正确。第2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出水的含沙量较小,河道不易淤积,A项错;该工程不能排泄海河的洪水,不能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B项错;受水区水量增加,下渗增多,地下水位上升,地表盐度增加,加重盐碱化,C项错;受水区水量增加,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故选D项。答案解析关闭1.A2.D考点一-1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下图。考点一-1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考点一-1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如下表。对调入地区的意义对调出地区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①缓解资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设施的建设;④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①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②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③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④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考点一-1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对调入地区的意义对调出地区的意义西气东输工程①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④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考点一-1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a.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b.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c.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②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a.本地少;b.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c.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2)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考点一-1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③安全系数高。④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考点一-1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4)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经济效益。可从调出地和调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调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发展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调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②社会效益。调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调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③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考点一-2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9天津卷,5)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下图)。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红旗渠干渠景观图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输水量减少。这样的设计操作,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减轻干渠下的渠堤受到渠水冲刷,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渠堤,A项正确;坡度设计得很小,会造成干渠水流量减少,B项错误;流速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C项错误;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并无直接联系,D项错误。故选A项。答案解析关闭A考点一-2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产业转移及其影响1.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产业转移案例主要原因主要影响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开拓市场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也会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寻找廉价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大陆投资环境改善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考点一-2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产业转移案例主要原因主要影响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二次转移”)区域内部发达地区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缩小地区差别,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也可能对广东边远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考点一-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2)从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温馨提示产业转移过程促进区域间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不是造成发达国家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直接原因,更不会加重就业市场的不景气状况。考点一-2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联考)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考点一-2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拓展需求B.产品生产成本C.科技发展水平D.矿产资源供应2.图示产业转移有利于()A.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竞争压力B.提高第一圈层的环境质量C.增加第二圈层的就业压力D.降低第三圈层的城市化水平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增大,地价上升,产品成本增加,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转移,故选B项。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由近及远转出产业,第一圈层承接产业转移后排放的污染物增多,会降低环境质量;第二圈层接收产业转移,增加第二圈层的就业机会,减小就业压力;第三圈层承接产业转移后会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吸纳更多人口,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而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转出区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发展新型产业,降低产业竞争压力。故选A项。答案解析关闭1.B2.A考点一-2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初期)(中期)(后期)考点一-2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考点一-2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影响因素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因素分析如下。考点一-2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考点一-3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考点一-3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一-3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9海南卷,7~9)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据此完成第1~3题。1.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A.基础设施好B.劳动力成本低C.本地市场大D.获取信息快2.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A.工人素质高B.融资能力强C.适应能力强D.研发能力强3.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A.打造自主品牌B.快速更新产品C.增强售后服务D.符合国际标准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卢旺达位于非洲,这里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口稠密,劳动力成本低;生产的产品面向国际市场,本地市场小;由于经济落后,信息业不发达,获取信息慢,故B项正确。第2题,非洲经济落后,工人素质低,融资能力弱,研发能力弱,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容易调整生产方向,组织生产,适应能力强,C项正确。第3题,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因此要使走出去的我国中小企业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