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讲 荒漠化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课件 湘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荒漠化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3-考纲考情考向知识网络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2019全国Ⅱ卷,11题2018全国Ⅱ卷,9~11题2018海南卷,16~17题2016海南卷,16~18题2015海南卷,26题2013海南卷,18~20题2012海南卷,14~15题选取现实案例,辅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考点一-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产生原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考点一-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考点一-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自然条件的东西差异。考点一-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导致荒漠化。考点一-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4.荒漠化的危害(1)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大面积地表裸露考点一-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5.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2)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防护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考点一-1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疑点辨析荒漠与荒漠化、沙漠化与石漠化的区别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常分布在大陆内部或低纬度的大陆西岸。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主要类型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都有分布。荒漠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而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沙漠化一般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石漠化指石质荒漠化,主要是低山、丘陵和高原地区由于土层薄,再加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陡坡开垦等人为原因,导致水土流失、基岩裸露的现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云贵高原。考点一-1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8湖北武昌期末)图示为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完成第1~3题。考点一-1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增加绿色植被,丰富沿途景观B.增大摩擦减弱风力,截留水分C.改变气候类型,有效增加降水D.降低气温年较差,阻止沙漠化2.图中山脉至河流区域,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对应正确的是()①山地—高寒牧业②沿河平原—河谷农业③山麓—畜牧业④河流—水产养殖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图中种植业分布区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除土地沙漠化外还有可能存在()A.土地盐渍化B.水土流失C.湿地破坏D.森林破坏BCA考点一-1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1题,该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B项正确;草方格沙障不属于绿色植被,无法丰富沿途景观,不能改变气候类型,A、C两项错误;沙障可以减弱风沙侵袭,无法降低气温年较差和阻止沙漠化,D项错误。第2题,图中山脉至河流主要地域有山地(贺兰山)、山麓、沿河(宁夏)平原、河流四部分,不同地域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图示区域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有河流流经的地区发展灌溉农业,②错误;贺兰山主峰海拔3556米,不属于高寒地区,故此地没有高寒牧业,仅在山麓地带发展畜牧业,①错误,③正确;水产养殖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④正确。第3题,图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种植业主要类型为灌溉农业,由于种植季节高温,蒸发旺盛,容易引起土地盐渍化,A项正确。考点一-1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考点一-1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人为因素(决定因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考点一-1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我国不同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如下。考点一-1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考点一-1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2019全国Ⅱ卷,11)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风蚀洼地增加,风蚀产物搬运到周边地区沉积下来,出现土地沙化现象,C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考点一-1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8浙江选考,13~14)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据此完成第2~3题。考点一-2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农业生产B.工业生产C.交通建设D.居民生活3.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①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③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④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2题,读图可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其中,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都与农业生产有关,故选A项。第3题,新疆荒漠化程度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不是天山,且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也是不可行的,故①错误;塔里木盆地中部本身处于沙漠之中,水源极度缺乏,废弃油田复垦是不现实的,④错误。故选C项。答案解析关闭2.A3.C考点一-2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1.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越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考点一-2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考点一-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水土流失的治理(1)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2)核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退耕还林还草。(3)措施:工程(保塬、护坡、固沟)、农业技术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措施保塬护坡固沟工程措施(见效快)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修筑梯田(拦蓄坡面径流)打坝建库(贮水拦沙)生物措施(治根本)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技术措施(是关键)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耕改土等考点一-2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4)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考点一-2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9浙江模拟)读燕沟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完成第1~2题。1.关于燕沟流域治理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坡耕地面积增加B.天然林地面积增加C.人工草地面积减少D.荒坡面积减少2.燕沟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A.提高人工植被的经济效益B.将天然林改造成果园C.大力开发、改造荒坡D.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读图可知,燕沟流域治理后,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A项错误;天然林地面积基本不变,B项错误;人工草地面积增大,C项错误;荒坡面积减少,D项正确。第2题,燕沟流域坡耕地面积减少,人工乔灌木、人工草地、经济林等面积增加,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D项正确;提高人工植被的经济效益,容易导致植被破坏,A项错误;将天然林改造成果园,会破坏原生态系统,B项错误;为治理水土流失,应减少开发、改造荒坡,C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1.D2.D考点一-2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土壤要素被侵蚀,会进一步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考点一-2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状况的对比分析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2)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②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③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考点一-2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沟谷中打坝建库,主要目的是拦沙蓄水,固沟。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立体农业;河谷中修水库主要目的是开发小水电。考点一-2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加重。考点一-3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分析,人为原因多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原因分析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避免泛泛而谈、照搬模板。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为因素是有差异的,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因素。(3)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应对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考点一-3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8全国Ⅱ卷,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第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毫米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米3/秒6254.4洪峰流量1750米3/秒考点一-3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