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七章 城市与环境 第2讲 城市化及其影响课件 湘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讲城市化及其影响-2-考纲考情考向知识网络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6全国Ⅲ卷,4~6题2016海南卷,10~12题2014全国Ⅱ卷,1~2题2011海南卷,23题2010海南卷,11~13题2010全国大纲卷,8题结合现实热点,以表格、坐标图、示意图等形式为载体,考查城市化的特点、影响及城市环境问题的对策考点一-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1.城市化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化的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考点一-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城市化的意义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3)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考点一-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5.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地区特点发达国家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②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③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④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⑤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考点一-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地区特点发展中国家①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但推进迅速;②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水平较低的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水平较高的分布在南美洲中国的城市化①城市化进程快;②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考点一-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9福建泉州月考)读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关系图,完成第1~2题。1.据图可知()A.城市化水平为20%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强B.城市化水平30%~70%为快速发展阶段C.城市化水平60%是城市化速度的转折点D.城市化水平为70%时城市化速度达到峰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B.a为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C.b为发展中国家,处在城市化后期阶段D.b为发达国家,发展速度较慢,水平高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城市化水平为20%时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小,城市化速度慢,城市的辐射作用弱,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30%~70%是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快,B项正确;城市化水平为50%时是城市化速度的转折点,C项错误;城市化水平为70%时城市化速度不断下降,D项错误。第2题,a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高速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项错误;a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B项错误;b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C项错误;b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1.B2.D考点一-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城市化进程的“S”形曲线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考点一-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二者比较如下。考点一-1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快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小原因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考点一-1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9浙江选考,7~8)读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第1~2题。1.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折线反映了()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呈正相关AC考点一-1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④所占比重最小,应为农业(第一产业),②③比重较高,应为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二产业,再结合数值来看,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应高于我国平均水平,为60%~80%,①表示城镇人口比重,故A项正确。第2题,①为城镇人口比重,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二产业,④为第一产业,城镇人口比重上升,A项错误;第一产业比重略有降低,但是由于总产值升高,第一产业产值不一定降低,B项错误;第三产业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为正相关的关系,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项正确;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呈负相关,D项错误。考点一-1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7江苏卷改编,21~2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完成第3~4题。考点一-1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该城市0~6千米处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①1985—2004年增多②1985—2004年减少③2004—2013年增多④2004—2013年减少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4.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①工业化初期阶段②工业化中期阶段③郊区化阶段④逆城市化阶段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根据各年份企业的数量及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可得,该城市0~6千米处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减少。第4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减少,大量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郊区化阶段。答案解析关闭3.A4.B考点一-1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环境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表现: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3)逆城市化: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考点一-1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我国城市发展趋势考点一-1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读1981—2007年北京建成区面积和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图,完成第1~2题。考点一-1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北京建成区冬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地表水分蒸发加剧B.西北季风影响增强C.绿化面积大幅增多D.建成区面积显著扩大2.2005年与1987年相比,北京冬季最可能的现象是()A.建成区上升气流增强B.城市内涝发生频率降低C.大气逆辐射强度减弱D.城郊热力环流范围缩小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建成区面积显著扩大,城市建成区冬季供暖和生产都会排放大量热量,使得气温上升。第2题,2005年与1987年相比,冬季气温升高,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增强。答案解析关闭1.D2.A考点一-1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一-2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考点一-2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9江苏卷,11~12)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2题。1.1989年到2015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据图分析,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为15~20千米,B项正确。第2题,城市不透水面会阻碍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不透水面增加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容易产生城市“热岛现象”,使地表气温升高,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1.B2.C考点一-2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6海南卷,10~12)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第3~5题。考点一-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4.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5.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CBA考点一-2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3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可知,职住最为平衡时,也就是职住比在1.00左右。读图可知,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职住比为0.95~1.00和1.00~1.15,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C项正确。第4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高,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项。第5题,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A项。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