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综合题◉建模(十七)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模型建构1.环境污染的成因(1)自然原因。①地形条件:地形封闭,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②水域条件:水域封闭、流速慢,水体交换周期长,更新慢、自净能力差。③气候条件:逆温、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或风力微弱,导致大气污染物堆积,不易扩散。模型建构-3-(2)人为原因。①过排:过量排放废弃物,超出环境自净能力。②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量大。③技术:生产工艺落后,对废弃物的处理能力低。④意识:环保意识不强。⑤管理:环保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3)一般情况下,环境污染多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因此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同时兼顾自然原因。模型建构-4-2.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危害主要从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要根据具体的污染类型,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具体分析。3.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1)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污染企业的引进与发展。(2)控污:控制治理污染源。(3)减污: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率。模型建构-5-(4)监测管理: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加强环境监测。(5)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6)绿化:加强绿化,增强环境自净能力。(7)合作:加强地区(国际)合作,联动治理。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要“对症下药”,从污染形成的原因出发,结合区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一般要从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以及环境管理等角度来分析。模型应用-6-(2014福建卷,40C)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模型应用-7-[套用模型]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该河水污染的措施主要有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模型迁移-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我国东部平原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划分,我国东部主要平原地区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仅占18.4%。下图示意地下水与河流、湖泊、海洋的关系。指出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影响,并说明东部平原地下水污染后治理难度大的原因。模型迁移-9-[迁移应用](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中地下水与河流、湖泊、海洋的关系,从对土壤和农产品、人畜健康和水质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2)从地下水更新速度、污染范围、污染监控预警等方面,分析东部平原地下水污染后治理难度大的原因。答案影响:造成土壤污染,降低农产品质量;人畜饮用后危害健康;污染的地下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扩大污染范围,降低水质。原因:地下水更新慢,自净能力弱,治理难度大;地下水污染点多面广,范围大;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难以监控或者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