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知识·整合建构考点一-2-考点二-3-一、15—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阶段原因标志产生阶段(15—16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天文学领域的革命形成和发展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电磁学的新成就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的广泛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考点二-4-对点训练1.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评论道:近代某科学家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放到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开创性地提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的一个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予以证明。该科学家()A.提出自由落体定律B.发现热辐射中的能量分布规律C.揭示时空本质属性D.系统说明了自然界的力学现象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材料“提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的一个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予以证明”不符,故A项错误;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这与材料“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放到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不符,故B项错误;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与材料“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放到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不符,故C项错误;牛顿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考点二-5-二、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促进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以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社会现实十分不满,这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考点二-6-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考点二-7-对点训练2.英国画家兼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曾写道:“不要杀死飞蛾或蝴蝶,因为最后的审判即将来临。……将你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披一件给纯净心灵的衣裳。在每一份伤痛与悲哀中,必然亦有喜悦的存在……”这属于()A.古典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现实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浪漫主义流派强调情感的作用,与材料“你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在每一份伤痛与悲哀中,必然亦有喜悦的存在”相符,再结合浪漫主义流派兴起的时间,可知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解析关闭B-8-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因科技项目中国科技欧洲科技结局未能形成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原因经济基础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和狭隘性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经济政策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欧洲先进国家实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并推行重商主义思想条件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制度中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腐朽欧洲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9-对点训练3.“地圆学说”在西学东渐的进程中传入中国,遭到了保守学者的怀疑。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在《不得已》一书中“质问”汤若望:“若然则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总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下列科技成果能解决杨光先疑问的是()A.进化论B.经典力学理论C.相对论D.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进化论属于生物学领域的理论,故A项错误;经典力学体系中万有引力定律能够解释人不倒立的原因,故B项正确;相对论探讨的是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发展有关,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高考模拟-10-简而不单——开放探究型非选择题的特点及解题技法【题型特点】高考历史的开放探究型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境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由于认同(或提取)的观点不同,因此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解答此类题型需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该题型可分两类:提炼观点型开放题,其设问方式一般是“评析材料中关于……的观点”“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进行阐释”;提供观点型开放题,其设问方式一般是“……(材料),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高考模拟-11-【解题模板】提供观点型提炼观点型设问方式“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请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并简要说明理由”“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论证”;“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等,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证答题模板①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的并可以充分论证的观点②遴选史实,从所学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①明确设问的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分点阅读,找出可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的关键语句高考模拟-12-提供观点型提炼观点型答题模板③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注意:有的试题除了已经列出的观点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其他观点并进行论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②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③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④搜寻史实,根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重要史实⑤组织答案,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逻辑严密,论证有力高考模拟-13-押题训练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一些国家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它们思想解放,创新多……当一个国家的重大科技发现超过了同期世界科技发现总数的25%时,可以把这个国家叫做“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而这个国家保持“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时间叫“科学兴隆期”……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发生了五次转移。首先是意大利,接下来转移到英国、法国、德国,再到后来,大约在20世纪的时候,转移到美国,美国一直保持到现在。——据汤浅光朝《科学文化史年表解说》等整理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高考模拟-14-参考答案:示例:“科学兴隆期”到来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思想解放。论述:16世纪伽利略、布鲁诺等科学家出现,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这是由于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17世纪英国出现了牛顿等科学巨匠,这是由于16世纪宗教改革来到英国,对教权的否定促进了实验科学的不断发展。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在理性主义推动下,巴黎科学院建立,法国成为新的科学中心。19世纪初,德意志地区有计划地建立了一大批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的理工学院、高等技术学校,最早制定研究生制度。20世纪,欧洲的动荡和世界大战促使大批科学家流亡到美国,促进了“曼哈顿工程计划”“阿波罗计划”的实施。高考模拟-15-解析:根据材料“近代以来一些国家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它们思想解放,创新多”得出观点:“科学兴隆期”到来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思想解放,论述时抓住材料“‘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发生了五次转移。首先是意大利,接下来转移到英国、法国、德国,再到后来,大约在20世纪的时候,转移到美国,美国一直保持到现在”可知,“科学兴隆期”有五次转移,再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如第一次转移是在16世纪,伽利略、布鲁诺等科学家的出现与文艺复兴有关;第二次转移是在17世纪,英国出现了牛顿等科学巨匠与宗教改革的发展有关;第三次转移是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与巴黎科学院建立;第四次转移是在19世纪初,德意志科学的发展与思想解放;第五次转移是在20世纪,美国第三次科技革命与思想解放。解答时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