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知识 整合建构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知识·整合建构考点一-2-考点二-3-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地位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这些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秦朝受到压制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考点二-4-历程地位原因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发展为理学正统地位依然如故经朱熹、王阳明等人研究,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阶段,儒家思想走向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重新焕发生机遭到怀疑和冲击,但仍居于正统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考点二-5-对点训练1.王阳明是明代大儒。早年习儒,又在禅学上面下了很大功夫,上承孟子心性之学,一改宋明以来程朱理学向外驰求的风气。王阳明思想的历程说明()A.三教合一业已形成B.程朱理学失去统治基础C.儒学思想受到彻底批判D.儒家哲学信仰得到重建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中未涉及“王阳明思想”与道教思想的关系,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故B项错误;儒学思想受到彻底批判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因此要“上承孟子心性之学”,“一改宋明以来程朱理学向外驰求的风气”,挽救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考点二-6-二、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关心人民疾苦。他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所以提倡当政者要重民、爱民、以民为本。2.不同点(1)目的①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主权力,君主应遵从人民的意愿,如黄宗羲提出君民平等,倡导“学校议政”,在君主制度下进行“补天”,而不是“变天”。②古代民本思想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目的,从巩固君主专制设想,注重民众的力量和民心的向背,主张通过维护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来确保统治者地位的稳固。考点二-7-(2)主张①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是由古代民本思想向近代民权思想的过渡形式,蕴含了强烈的民主意识。②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心,以民为体”,强调民为邦本、民贵君轻、民水君舟、民体君心、损上益下,依靠圣君贤相“为民”做主。(3)治国方式①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提出以“众治”取代“独治”(顾炎武),以“法治”取代“人治”(黄宗羲)。这些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君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②古代民本思想强调人治(德治),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倡行以德治国,强调统治者首先要“修身正己”,并由己及人,主张用道德教化人民等。考点二-8-对点训练2.明末清初的“新民本”思想来源于远古的原始民主制和君主制时期的民本思想,在面临明代灭亡和资本主义萌芽时,形成了某种趋向近代民主的政治理念。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A.主要表现为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B.超越了尊君重民式旧民本,发展为民主君客式新民本C.“民”具有新的内涵,含工商业者、市民、资产阶级D.与西方君主立宪制有相似性,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是传统民本思想的表现,故A项错误;“新民本”思想是一种民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观念,故B项正确;明末清初中国还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新民本”思想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9-环环相扣——主题主旨型非选择题的特点及解题技法【题型特点】此类题型就某一主题设置情境,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需要具备敏锐的主题洞察能力和对材料的合理而充分的整合能力,一般属于难度偏上题目。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类:(1)在题干引文中直接给出本题意在考查的核心主题,相对而言,这种考查方式较为普遍。(2)题干引文中不明显或没有直接显示题目主题,而是将主题隐含在设问中。-10-【解题模板】(1)首先找出主题所在。认真审读题干引文和总体设问,在答题之初就找出本题所要考查的主要内容。(2)充分提取材料信息。除了全面研读正文材料之外,还要特别留意注释、出处等非正文信息,以获取时空限定或有关作者阶级、立场等方面的关键信息。(3)认真审清作答依据。特别关注“根据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三种设问的作答依据不同,要按要求来组织答案。(4)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围绕同一主题组合而成的材料或是类似情形、类似举措、类似评价,或是截然相反的情形、举措和评价,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间的关系。-11-押题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摘编自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指出当时最符合统治者需要的学派及其顺应“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的重要主张。(2)根据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进步性。参考答案:(1)表现:礼崩乐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派别:法家。主张:提倡以法治国,强调加强君主的权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主张:倡导君民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地方自治;学校是议政场所。进步: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礼崩乐坏”得出礼崩乐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第二小问“学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法家;第三小问“重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强调加强君主的权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2)问,第一小问“主张”,概括材料二中“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可知黄宗羲倡导君民平等,反对君主专制;概括材料二中“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可知黄宗羲主张地方自治,学校是议政场所。第二小问“进步性”,分析上述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主张对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