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一-2-121.(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中清代女诗人主张妇女应德才兼备,但这只是其个人的观点,不能说明德才兼备成为所有女性主要的评价标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歧视女性的思想存在反思,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考点一-3-122.(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题干信息李贽着“怪异服装”“收女弟子”等判断,其行为与传统思想格格不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抨击当时的道学家,挑战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李贽“儒帽裹僧头”仅仅表明其行为的离经叛道,并不能说明其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不符合题意;明代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现象严重,而李贽招收女弟子,不符合这一现象,故B项错误;李贽生活在明末,看到某些社会不正的现象,并与之抗争,这不是“超然物外”,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考点一-4-考情分析近几年,课标全国卷没有直接考查本讲的内容。备考时要掌握明清之际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时代特征,并理解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及其影响。考点一-5-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主张(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3)提出“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4)在诗文写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2.代表作及影响(1)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2)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考点一-6-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1)思想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②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③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④反对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2)评价①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②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考点一-7-2.顾炎武(1)思想①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②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③指出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后人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概念解读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1)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2)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思想家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2)评价①进步: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②局限: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考点一-8-3.王夫之(1)思想①其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②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③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④强调“天地之化日新”。(2)评价: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考点一-9-4.唐甄(1)思想①肯定儒学能定乱除暴安百姓。②大胆批判专制君主。③猛烈抨击“官”。(2)评价①在当时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②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着重揭露黑暗现实。考点一-10-他山之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教版)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他说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的沦亡。他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就是说,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接着又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就是说,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后人在传习和引用时,把后一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考点一-11-主题一主题二离经叛道——李贽的“异端”思想【名家评史】材料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解读】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这是因为明清之际,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思想上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考点一-12-主题一主题二【思维提升】明末思想家李贽的主要思想(1)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2)提倡人人平等。(3)反对封建礼教。(4)反对空谈理学,提倡功利主义。(5)“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考点一-13-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1.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这体现出李贽()A.深受佛道思想影响B.文学修养极高C.具有社会批判精神D.对儒学的反叛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提及佛道思想,故A项错误;文学修养显然不是材料对李贽评价的主要方面,是对材料中“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的片面解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盖和尚(李贽)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可知李贽的言论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李贽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反叛”一词属于明显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考点一-14-主题一主题二儒学新象——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教你读史】材料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考点一-15-主题一主题二【方法技巧】步骤1分层次材料以句号为界,分为两层,指出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步骤2获信息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但它没有提出对新社会的构想。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则构建了“理性王国”,促进了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步骤3得结论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微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在本质上并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其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考点一-16-主题一主题二【思维提升】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在本质上未跳出传统儒学范畴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学说体系。(3)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给早期启蒙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4)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西方启蒙运动对当时中国未产生大的影响。考点一-17-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2.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出黄宗羲()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的思想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故A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并未接受西方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故B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对君权进行限制,但并未提出恢复宰相制度,故C项错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制度,只是要求开明君主统治,并有贤吏辅助,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考点一-18-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倡“经世致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考点一-19-对应训练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时期,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含义。“新的含义”之核心是()A.提倡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C.批判宋明理学D.弘扬唯物思想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经世致用并没有涉及郡县与分封之争,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主张“复封建”,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涉及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唯物思想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考点一-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如说“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离娄上》)。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抓住民欲,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总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材料二顾炎武辨析天下与国家,辨析“亡国家”与“亡天下”。他认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国家是一人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高于一家一姓的“国家”。这就从天下观的角度,把孟子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考点一-21-(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民本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炎武所指“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含义是什么?思路导引:第(1)问,根据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进行归纳概括,可知其主要观点为民贵君轻,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统治者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第(2)问,第一小问“区别”,根据材料“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认为“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的沦亡;第二小问“含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保卫整个国家民族,是天下人的责任,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考点一-22-参考答案:(1)观点:民贵君轻;民的重要性是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统治者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2)区别:“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的沦亡。含义:保卫整个国家民族,是天下人的责任,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