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9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人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9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一-2-1231.(2016课标全国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苏联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并取得巨大的成就,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经济危机,因而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联农业集体化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不会吸引美国人的注意,故C项错误;美国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它不会关注苏联公有制的优越性,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考点一-3-1232.(2015课标全国Ⅱ,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苏联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可知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考点一-4-123名师点评苏联模式在短期内的高效运作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它也存在着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严重缺陷。课标全国卷对苏联模式的意义和缺陷的考查,有助于帮助考生认识到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树立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重要手段的正确观念。考点一-5-1233.(2014课标全国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苏联利用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与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故选D项。题干中提到其中一个矿井是苏联自主建设,说明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故A项错误;此时的苏联正在迈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一个钾矿矿井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可知在工业化建设中,苏联对外资的利用有限,故C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考点一-6-考情分析年份试题立意角度命题特点2019年无考查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频率较低,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以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为重点。除继续关注苏联模式外,苏联与中国工业化道路异同的对比也有很大的命题空间2018年无考查2017年无考查2016年课标全国Ⅱ,34苏联“一五”计划(工业化成就)2015年课标全国Ⅱ,34苏联粮食出口(人民的奉献)考点一-7-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①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②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2)内容①农业:实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③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3)性质: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考点一-8-(4)影响①积极: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②消极: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考点一-9-2.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引起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影响①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②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初步好转。考点一-10-图示构建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点一-11-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背景(1)1924年,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2)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3)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考点一-12-2.形成基础(1)工业化之路①方针: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②成果: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③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2)农业集体化①方针: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②成果:1932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消灭了富农。a.积极: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条件。b.消极: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考点一-13-3.确立标志: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4.表现(1)经济上: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2)政治上: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3)思想上: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以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5.影响(1)经济上: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动力。(2)政治上: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但维系了政局稳定。(3)思想文化上: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思维,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考点一-14-概念阐释苏联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又称农业劳动组合。它是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劳动农民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农庄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庄员所有。土地国家所有,由农庄永久使用。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并允许庄员经营规定的宅旁园地和家庭副业。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展全盘集体化运动时,确定农业劳动组合为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此后,通常就把农业劳动组合称为集体农庄。考点一-15-主题一主题二“退却年代”——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教你读史】材料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考点一-16-主题一主题二【方法技巧】步骤1分层次以省略号为界将材料分为三层,分别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效果和特点步骤2抓关键“被打得半死”“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步骤3得结论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考点一-17-主题一主题二【思维提升】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2)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根据苏俄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伟大实践。考点一-18-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1.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据此可知当时苏俄()A.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B.系统推进工业化建设C.正式确立苏联模式D.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苏俄从1921年开始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苏俄(联)系统推进工业化建设是在20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苏俄(联)正式确立苏联模式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故C项错误;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这说明苏俄调整了社会主义发展策略,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考点一-19-主题一主题二转弯疾驰——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名家评史】材料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访问苏联。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莫斯科日记: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考点一-20-主题一主题二【材料解读】材料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对苏联模式的认识和评价:(1)苏联因掀起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高潮,充满青春活力,建设热情高涨而取得巨大的工业成就。(2)集权体制和特权阶层形成,不重视改善民生,压制了自由、民主。考点一-21-主题一主题二【思维提升】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1)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2)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政权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客观因素。(3)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的存在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考点一-22-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2.下表是苏联“一五”计划执行情况表。据表可知当时苏联()年份产品项目1913年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方案第一个五年计划最佳方案联共(布)十六大报告中追加数实际完成数(1932年)煤(万吨)29103550680075006440石油(万吨)9201160190022002100生铁(万吨)42033880010001700616考点一-23-主题一主题二年份产品项目1913年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方案第一个五年计划最佳方案联共(布)十六大报告中追加数实际完成数(1932年)钢(万吨)4204309301040592汽车(万台)0.0710202.93拖拉机(万台)0.135.5174.89铁路(万千米)5.857.698.898.18棉织品(亿米)25.8226.78576226.94考点一-24-主题一主题二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急于实现工业化的主观愿望C.各行业发展比较均衡D.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发展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苏联对工业产品尤其是重工业产品的目标一再提高,且最终基本完成,体现了苏联急于实现工业化的主观愿望,故B项正确;表格中执行的项目主要为重工业且轻工业完成度不高,体现了苏联工业结构不均衡的特点,故C项错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导致生产和消费不均衡,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考点一-25-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相同点(1)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2)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3)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考点一-26-比较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生产资料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原则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经济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