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过秦论课件5 新人教版必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过秦论贾谊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解读对联: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常以屈原自比。《离骚》和《治安策》,分别是屈原和贾谊的代表作。镶在长沙屈贾祠中的这副楹联就是颂扬他们的爱国之心、盖世之才的。“亲不负楚”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亲”;“疏不负梁”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故曰“疏”。上联说屈原不负楚国,贾谊不负梁王,都尽到了做臣子的职责;下联说屈原的《离骚》和贾谊的《治安策》,都是千古流传的好文章。文本导入那么,贾谊的“才”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少有才名,18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因司马迁对屈原、贾谊寄予同情,为其合传,后人常将二人并称为“屈贾”。作者简介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鸟赋》最为著名。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当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潜滋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致逼迫农民卖妻鬻子。背景解读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希望汉文帝能够“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以免重蹈秦亡之覆辙。1.论论即论策,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最初为一种议论时政的行为,汉代官员的选拔任用采用举荐制,其中有一个程序便是让被举荐的人做论策,内容多数涉及时政观点。后来,“论”渐渐成为一种文体。2.履至尊而制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常识梳理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指崤山以东地区。山,崤山。4.战国四公子即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此四人均以礼贤下士、善养门客而著名。5.陶朱、猗顿之富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战国时期秦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黔,黑色。古代表示平民的称呼有匹夫、布衣、黎民、氓隶、白衣、白身、庶人、闾左、闾阎、野人等。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也为国家的代称。8.蹑足行伍之间古代军队编制,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以“行伍”代指军队。充国力仁义不施思维建构内容把握文章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1.叙议结合是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的特色,本文第一段至第四段为叙,第五段为议,中心观点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合作学习2.第二段可分为两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从“孝公既没”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沿袭秦孝公的政策,以及六国的应对策略和结果。这一层又可分为三个小的层次:第(1)小层(“孝公既没”至“北收要害之郡”),写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的攻取,第(2)小层(“诸侯恐惧”至“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写六国采取的应对措施;第(3)小层(“于是从散约败”至“弱国入朝”),写秦与六国征战的结果。第二层(最后一句话):简略写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的情况。3.文章第三段写了秦朝(秦始皇)攻和守两个方面的措施。攻(“及至始皇”至“士不敢弯弓而报怨”):(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填写“守”的内容);(2)(填写“守”的内容)。守(“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至“于是废先王之道”);(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填写“守”的内容);(2)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填写“守”的内容);隳名城,杀豪杰(填写“守”的内容);(3)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填写“守”的内容);(4)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填写“守”的内容);(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填写“守”的内容)。秦巧取豪夺、愚弱天下的气势和以暴政治理天下的措施,显示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下文进一步议论作铺垫。4.文章第五段为什么铺叙九国人多势众而又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答案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映衬手法。①作者铺叙九国的“强大”,实是为了映衬秦国的强大,九国这样人多势众,却被秦国轻而易举地彻底击败,更显出秦国的强大。②作者极写陈涉的卑微弱小,目的也在于映衬。陈涉地位不如诸侯,武器不如诸侯,军队不如诸侯,谋略不如诸侯。但结果却是秦国不但不能胜陈涉,反倒被陈涉一举灭亡。一个卑微弱小的“四不如诸侯”的陈涉,却能够一举灭亡秦国,可见秦国已经“攻守之势异也”。③作者这种映衬的写法,有助于发人深思:为什么强盛了“百有余年”、曾经并吞天下诸侯的秦国,会如此迅速地败亡于卑微弱小的陈涉呢?作者“过秦”的深意已经隐含在这里面了。对于秦亡的原因,众说纷纭,贾谊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说说这一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思辨论坛答案进步性:①贾谊施行仁义的主张,与反对暴政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残酷暴行,所以符合当时人们的要求,加上作者充分肯定商鞅变法,主张儒法并用,所以它的仁义主张就更带有进步性。②作者不仅看到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失去了民心,而且还看到秦国从日益强盛到统一天下,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动和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相一致。可见,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识到人心向背是国家治乱的关键。局限性:贾谊施行仁义的主张,是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的,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还看不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却要求封建统治阶级真正施行仁义,消除阶级矛盾,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叙议结合这是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的特色。课文前四段,按时间顺序,详略有致地概述了秦从攻到守、由兴而亡的全过程。以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渲染秦的强盛,这就与秦的迅速灭亡形成强烈的反差,读到这里,人们不能不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攻”的时候,秦国所向披靡,锐不可当;而“守”的时候,竟土崩瓦解,一朝覆亡呢?在这个基础上,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由史出论,得出“仁读写能力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令人信服。叙事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是记叙思想内容的深化。叙议结合的作用是:使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更真实,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观点。请运用叙议结合的写法,以“放弃”为话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针对练笔答案(示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放弃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赢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闲适与从容;文天祥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舍弃荣华富贵,赢得了后人的敬仰;毛泽东放弃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机会,深入农村,摸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迎来了中国人民的新生活……再看看我们自己:许多人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和他人争吵,争得面红耳赤,甚至闹得鸡犬不宁、你死我活。结果呢,也许赢得了这件小事或这点小利,却在斤斤计较中失去了更多。看看前人的做法,再看看自己的行为,我们会不会汗颜呢?所以,做人要懂得放弃,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鸡毛蒜皮,放眼世界,放眼未来。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