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四“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角度1-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9年4月26日上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主干排查-3-一、“一带一路”承载光荣与梦想1.“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1)秦汉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时期。①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连接亚非欧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的总称。②汉武帝以后,国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与西域地区建立联系。③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扩大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④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海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中南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海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主干排查-4-(2)隋唐是丝绸之路的全盛时期。①隋唐时期,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社会环境稳定,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②唐初以后的两百年,是丝绸之路通畅、贸易发展、经济交往顺畅的全盛时期。自贞观以来,唐与位于西方的大食、印度等建立了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③随着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求法等活动的开展,丝绸之路在唐朝前期进入黄金时期。(3)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由低落到繁荣。①宋代由于国家政权极为薄弱,与西域的联系受到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几乎废弃。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②元朝统一中国,社会环境安定,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继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繁荣昌盛。主干排查-5-(4)明清时期,丝绸之路趋于萧条,几近停滞。①15世纪以后,丝绸之路不再作为东西方交流的要道,而是作为记录中外交往历史遗迹的标志而存在。②清代,随着封建王朝的日薄西山,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几近停止。③清朝虽然开设“十三行”,但是与西方的联系大为减少,因此,当西方正在革新政治体制,开展经济运动,大力发展现代教育的时候,古老的东方还沉浸在自己的文明里“自我陶醉”,此时的中国与先进的西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丝绸之路的价值已荡然无存。主干排查-6-2.“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1)“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加快发展,统筹国际国内关系,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2)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我国审时度势,有效统筹国内关系,调整国内不协调因素,促进我国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拓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实现平衡的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大局面。主干排查-7-3.“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1)“一带一路”是我国着眼全球而提出的一项涉及面极广的重大对外倡议。在推进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世情、国情将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2)历史经验表明,一国的重大对外政策,往往对区域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涉及多个领域和多方利益的调整重构,既需要着眼长远,又需要考虑不同阶段的环境与目标,突出重点,务实推进。“一带一路”面临诸多挑战。主干排查-8-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包容性发展新内涵1.地球村:人类已经命运与共共同体就是指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在人类生活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范围,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共同体。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一方面,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长远性,没有哪一国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国可以包打天下。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人类已经命运与共,已经结成命运共同体。主干排查-9-2.大家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固基强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存在,但却是基础不牢、十分脆弱。特别是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如果各国都片面强调本国利益,过分看重国与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而忽视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和整体利益,那么不仅现存的命运共同体不复存在,而且人类极有可能走向共同毁灭。因此,人类必须不断建设这个命运共同体,使之不断巩固、强化。主干排查-10-3.继往开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如果不从现实出发,就很难凝聚共识,就不可能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意志。当今人类社会最大的现实之一就是,主权国家是最有权威和能力的政治实体,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能脱离国家自身的建设、治理,更脱离不开国家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天然地存在着各种差异和利益分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是要消灭这些差异和分歧,而是在承认这些差异和分歧的前提下,突出人类的共性和整体性,求同存异,实现共同体内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11-(2019安徽“江南十校”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材料二20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先进理念”,在21世纪都变成了问题。一是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贪婪的1%”统治“受害的99%”的制度缺陷无法自我修复。二是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权力制衡、“选举驱动”、政治“媒体化”等使“内斗”加剧。三是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热衷于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其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摘编自杨洁勉《西方困境与中国和平发展》-12-材料三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及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西方秩序陷入危机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13-参考答案:(1)因素: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军事实力;意识形态(制度因素);势力范围。特点:西方国家主宰外部世界;秩序的主导者随国家实力的变化而变化;国际秩序体现等级特点。(2)表现:福利政策导致财政赤字扩大;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政治制度的异化;国际公信力下降,强权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3)背景: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变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渊源;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诉求。-14-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联系英国分别在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战胜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得出因素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意识形态(制度因素)、势力范围等;美国在20世纪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可以总结为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第二小问,据材料一“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概括为国际秩序体现等级特点,据材料一“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概括为西方国家主宰外部世界,据材料一“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概括为秩序的主导者随国家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第(2)问,据材料二“一是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贪婪的1%’统治‘受害的99%’的制度缺陷无法自我修复”概括为福利政策加剧财政赤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据材料二“二是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概括为政治制度的异化;据材料二“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15-热衷于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其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概括为国际公信力下降,强权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第(3)问,从国际和中国两大角度分析,国际方面为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国方面分为经济上、外交上、文化上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