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352-2014 稻蟹生态种养病虫草害防控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20B05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352—2014稻蟹生态种养病虫草害防控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ofrice-crabagro-ecosystempestscontrol2014-11-19发布2015-01-19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2352—2014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稻蟹生态种养模式...................................................................25防治原则...........................................................................36病虫草害种类.......................................................................37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3附录A(资料性附录)国家禁限用农药名单..............................................7DB21/T2352—2014II前言本规程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程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规程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孙富余,于凤泉,李志强,于永清,杨眉,邵凌云,赵旭,薄尔琳。规程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页。DB21/T2352—20141稻蟹生态种养病虫草害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蟹生态种养水稻病虫草害的主要种类、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稻蟹生态种养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371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065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稻蟹生态种养稻蟹生态种养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综合运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措施,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设置防逃设施围拦,稻田内合理建设河蟹养殖沟,科学种植水稻和养殖河蟹,充分利用稻田的立体空间和光、热、水、气及生物资源,让河蟹与水稻在水稻插秧后直至收获前和谐共生在一起,构筑起以河蟹和DB21/T2352—20142水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将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和河蟹养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效益。3.2经济损害允许水平指人们可以容许的作物产量、质量受害而引起经济损失的水平。3.3植物检疫以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传播有害生物的措施。3.4农业防治为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所采取的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增强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3.5物理防治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3.6生物防治指利用生物特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3.7生态防治利用寄主与有害生物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差异,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繁衍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防治植物病虫草目的的方法。3.8化学防治指是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化学防治是植物保护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综合防治中一项重要措施。DB21/T2352—201434稻蟹生态种养模式4.1稻蟹生态种养标准化建设模式在稻田开设养殖沟,视稻蟹种养田的大小与形状,一般3~7亩和长条形的稻田,开“”形环沟即可,面积较大和宽度超过50m的种养田,开“日”、“目”、“田”字沟。养殖沟宽0.6m~0.8m,深0.5m,环沟距田埂0.6m左右。4.2稻蟹生态种养模式即“深沟高畦,大垄双行,沟边密植,早放精养”的河蟹养殖和水稻栽培的稻蟹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在埝埂上种植大豆,营造了立体的、多样化生态环境,便于稻蟹种养生产科学管理,既保障了河蟹生育需求,提高了河蟹产量与规格,同时便于对水稻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5防治原则在保证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河蟹生长发育安全前提下,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为基础,培育壮苗,健身栽培控病;以病虫害预测预报为依据,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化学等防治措施,优先选用农业和生物防治措施,注重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在化学农药使用上,严格禁用毒性大、污染重、高残留的农药,安全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减量施药技术,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确保稻蟹生态种养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6病虫草害种类6.1水稻病害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恶苗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6.2水稻害虫稻水象甲、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潜叶蝇、稻负泥虫、稻叶蝉等。6.3稻田杂草稗草、扁秆藨草、眼子菜、雨久花、野慈姑、水绵、泽泻、萤蔺、牛毛毡等。7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7.1植物检疫DB21/T2352—20144禁止危险性病虫等有害生物随种子、种苗、无性繁殖材料及有害生物的载体等由国外传入或国内传出;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其传到未发生的地区;一旦某种危险性有害生物被传入新区,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就地彻底铲除。7.2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米质优、适合当地稻蟹种养生产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8371规定的要求。7.3种子消毒7.3.1药剂浸种用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先将药剂倒入缸或桶等大型容器内,加少量清水稍加搅拌后再加清水配成600倍药液,把经过选种的稻种倒入药液中,药液要高出种子15cm以上,再上下翻动几次,浸种时间48h~60h,可防治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等种传病害。7.3.2药剂拌种用40%福美·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将浸好的稻种捞出后沥干,装入干净的容器内,按干种子量的0.5%加入药剂,进行充分混合,使药剂均匀地粘附在种子表面,然后进行播种,可有效防治立枯病、青枯病、猝倒病等。7.4育苗形式采用园田、旱田营养土拱棚旱育苗或水稻工厂化育苗。7.5秧田管理播种后至出苗,注意做好保温、保湿工作。水稻一叶一心至三叶期,床内温度要控制在20~30℃,超过30℃要适当通风炼苗,严防高温烤苗。秧苗三叶期以后,床内温度控制在20~25℃。7.6苗床施药带药移栽技术水稻移栽前3~5d,苗床喷施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1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倍液等内吸性药剂,喷液量250g/m2,可有效防治本田前期的稻水象甲、稻潜叶蝇等害虫。7.7立枯病在水稻秧苗二叶期前后用3%恶霉灵·甲霜灵水剂10g/m2~15g/m2,对水1.5kg~2kg,用喷壶均匀喷浇在苗床上,喷药后用清水喷洗秧苗。DB21/T2352—201457.8稻瘟病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75g/hm2~450g/hm2、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600g/hm2~750g/hm2,在水稻破口前3~5d喷药一次,隔10~15d再喷一次,每次用水量450kg/hm2。7.9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0g/hm2~3750g/hm2、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25g/hm2~300g/hm2、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300g/hm2。第1次通常在水稻分蘖末期施药防治,施药后10~15d再施第2次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而定。7.10稻曲病可选用25%丙环唑水乳剂450g/hm2~600g/hm2、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25g/hm2~300g/hm2、25%咪鲜胺水悬浮剂600g/hm2~750g/hm2,在水稻破口前3~5d喷药一次,用水量450kg/hm2。7.11水稻条纹叶枯病见7.14,减少害虫数量,降低害虫传毒机率。7.12稻水象甲7.12.1生态防治技术于水稻分蘖前期,在对河蟹生长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水稻种植区保持浅水或湿润管水降低稻水象甲的落卵量,可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发生。7.12.2化学防治技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g/hm2~90g/hm2,于水稻移栽后7~10d进行喷雾,喷液量225kg/hm2。根据稻水象甲的迁移扩散规律,稻田周边要加大施药量。7.13二化螟7.13.1化学诱控技术利用水稻二化螟成虫性成熟时释放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的原理,将有机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用释放器释放到田间,通过干扰雌雄交配,减少授精卵数量,达到控制靶标害虫的目的。7.13.2化学药剂防治技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g/hm2、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25g/hm2~300g/hm2,分别在第1代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6月20日左右)和第2代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8月1日左右)进行喷雾,喷液量450kg/hm2。DB21/T2352—201467.14稻飞虱7.14.1田外防治技术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g/hm2~225g/hm2,在稻飞虱迁离越冬场所前,对其主要越冬场所田埂、沟渠等进行均匀喷雾,喷液量225kg/hm2。7.14.2本田防治技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g/hm2~90g/hm2、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60g/hm2~75g/hm2,在稻飞虱2~3龄若虫期用药,喷液量450kg/hm2。7.15稻蟹生态种养除草技术7.15.1育秧田杂草防除技术以稗草为主的旱育秧田,在播种后覆盖0.5cm厚土,用60%丁草胺乳油1350g/hm2~1650g/hm2,拌入细润土225kg~450kg均匀撒施;也可对水300kg~450kg均匀喷施。随后加盖塑料薄膜,保持床面湿润。用60%丁草胺乳油1500g/hm2加25%恶草灵乳油750g/hm2混用,能增效扩大杀草谱,可有效防除以稗草和旱地带来的马唐、牛筋草、藜、蓼等。7.15.2本田杂草防除技术7.15.2.1生物除草技术稻田适宜密度的河蟹养殖,配合埝埂种植大豆清洁生产,可有效生物控制稻田杂草。7.15.2.2化学除草技术水耙地时将药剂混入2~3cm表土层内,用12.5%恶草灵乳油1500g/hm2与60%丁草胺乳油1500g/hm2混用可获良好效果。施药后应保持3cm以上的水层。DB21/T2352—20147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国家禁限用农药名单1.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33种)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