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12讲 种群与群落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2讲种群与群落知识联网 参考答案①样方法②标志重捕法③迁入率和迁出率④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⑤“S”型曲线⑥波动⑦物种组成⑧竞争⑨垂直⑩水平 初生 次生 初始植被记一记1.记住种群特征的4个关键点(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2.理清种群数量变化的3个突破点(1)种群“J”型增长的方程式模型: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①λ1时,种群密度增大,如图中AB段(不包括B点)。②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如图中B、D点。③λ1时,种群密度减小,如图中BD段(不包括B、D点)。(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②种群数量达K值时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捞量。3.记住群落的四种关系、三种曲线、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1)四种关系: (2)三种种间关系曲线:(3)两种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分层现象常呈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阳光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4)两种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特点时间长,演替缓慢时间短,演替快速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在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辨一辨()1.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2017江苏单科,24A)()2.计数酵母菌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2015广东理综,4C)()3.采集蚂蚁的方法是样方法。(2015北京理综,4B)()4.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2017江苏单科,24C)()5.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2016海南单科,22D)()6.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016海南单科,22A)()7.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2015课标Ⅰ,4A)()8.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017江苏单科,24D)()9.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2016海南单科,22B)()10.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课标Ⅰ,4B)答案1.✕2.✕3.√4.✕5.✕6.√7.✕8.√9.√10.✕总纲目录高频命题点1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高频命题点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高频命题点1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新题速递1.(2017湖北调研,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B.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答案A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与种群迁入率、迁出率等无关,A错误;调查种群密度,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等有着重要意义,B正确;研究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C正确;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从而使种群密度降低,D正确。2.(2017安徽蚌埠二模,5)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1ttNN答案BNt+1/Nt=1,代表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当Nt+1/Nt1时,种群数量在减少,当Nt+1/Nt1时,种群数量在增加。甲种群在0~t3段,数量先减少再增加,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2之后,种群数量还有一段时间在减少,因此乙种群在t2时种群数量不是最少的,C错误;甲种群在t3后Nt+1/Nt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错误。整合突破1.理清调查数据统计中的“误差”(1)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①标记物易脱落:可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据偏小,据计算公式N总=初捕数×再捕数/再捕中标记数,推知,再捕中标记数若减小,则N总会比真实值偏大。②被捕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小,最终统计结果偏差应与①相同,即相对真实值偏大。③标记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易被捕捉: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大,依据公式可推知,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应偏小。④调查期间有较多个体出生、死亡或迁入、迁出。(2)样方法误差归纳①未做到“随机”取样。②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③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④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2.种群增长的两类曲线(1)曲线分析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K值无K值,“增长率”不变有K值,K/2时有最大增长速率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2)生产实践应用  3.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相关试题解题策略(1)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策略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①城市人口剧增——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②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③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中,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直接降低出生率;④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长率下降。(2)三种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分析方法①公式类:首先明确不同字母的含义,如N(包括Nt和N0,两者应一致)、λ等,然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归纳出相关公式。②曲线或柱形图类:首先要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然后再研究不同曲线或柱形图的变化趋势,最后总结归纳出因果关系。③表格类:首先根据表格信息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再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变化,最后得出相应结论。经典再练1.(2017天津南开一模,6)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5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答案C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田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015=1.015,B错误;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C正确;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田鼠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D错误。2.(2017课标全国Ⅰ,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对种群数量数学模型的分析及应用。由图可知,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加而后减小,当增长率减小至0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即达到了S型增长的K值;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使该种群维持在较高的增长率,故选择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开始捕获,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仍可以保持较大的增长率,D正确。高频命题点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新题速递1.(2017山西实验中学月考,5)某年,我国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下列关于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群落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洪水和泥石流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B.泥石流发生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复存在,但水平结构依然存在D.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答案D洪水和泥石流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错误;泥石流发生区域含有土壤条件,可能还有植物的种子或根系,该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群落存在明显或不明显的垂直结构,C错误;洪水和泥石流导致当地群落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也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D正确。2.(2017江西赣州联考,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的功能,从干沙地开始的湿地演替过程: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方向C.草本植物的出现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没有影响D.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答案D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错误;草本植物可与地衣和苔藓植物争夺阳光等环境资源,从而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产生影响,C错误;草本阶段比苔藓阶段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D正确。整合突破1.不可忽视的3个群落结构与演替突破点(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这里的竹子实为一个种群范围。群落垂直结构中不同层次的生物为不同物种生物。(2)从山顶到山脚下植物的分布不属于垂直结构,而是属于水平结构。高山是由于地形变化形成的,其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这种结构应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3)群落演替的特征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②终点:大都处于顶极群落状态。③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④与进化的关系: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变化;同时也存在着环境与生物的共同进化。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试题的解题策略(1)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①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曲线。②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捕食曲线。③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为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0——竞争曲线。(2)“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经典再练1.(2017江西四校一模,30)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答案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但稻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错误;人类活动只可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错误。2.(2017海南海口调研,1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空间结构B.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皆为森林阶段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都会提高D.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答案A群落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若环境适宜,一般情况下,群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若环境比较干旱,则不能形成森林,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条件适宜,物种丰富度会提高,否则不会提高,C错误;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错误。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