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1.040.61B13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966—2015农田土壤培肥技术规范TechnicalManagementRulesforFarmlandSoilFertilityImprovement2015-05-25发布2015-07-01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1/T966—2015I前言本标准编写规则依据GB/T1.1-2009。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土壤肥料工作站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磊、王朝辉、郑险峰、高亚军、翟丙年。本标准首次发布。联系方式如下:单位:陕西省农业厅土壤肥料工作站电话:029-87347360地址:西安市莲湖区习武园27号邮编:710003DB61/T966—20151农田土壤培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陕西省农田土壤培肥的原则、指标以及主要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中低肥力农田土壤培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NY/T1121.4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NY/T1121.6土壤有机质测定法NY/T1121.24土壤检测第24部分:土壤全氮的测定自动定氮仪法NY/T1121.25土壤检测第25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仪法NY/T1377土壤中PH值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土壤肥力Soilfertility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农田土壤的肥力是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和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2中低肥力农田Mediumandlow-fertilityfield产量低于当地同类作物平均水平,土壤肥力主要指标达不到本标准所规定的培肥指标的农田。3.3土壤培肥Improvementofsoilfertility针对某一区域作物耕作和栽培制度,以合理施用有机物料和无机肥料以及深耕改土等技术为手段,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使土壤肥力不断提升,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措施。3.4商品有机肥CommercialorganicfertilizerDB61/T966—20152按照有机肥料标准,对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有机物料经过一定工艺过程加工生产而成的,可施于农田土壤以培肥地力、提供植物营养为主要功能的商品肥料。3.5绿肥Greenmanure指人为种植、用于养地沃土的短期或速生植物,主要是豆科植物。这类植物一般在生长旺盛时期直接翻压或刈割堆腐后施入土壤以培肥地力。3.6秸秆还田Strawretention将秸秆在作物收获后通过不同方式还入农田,以达到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目标的措施。4培肥原则4.1以有机培肥为主,增施有机肥、秸秆和绿肥等有机物料,推行保护性耕作。4.2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培肥为辅,协同提升土壤有机质,稳定土壤磷钾供应能力,满足作物对必需中微量元素的需求。4.3氮肥总量控制、分期按需追施,磷钾肥衡量补充,中微量元素因土补缺。5培肥指标5.1按地形地貌和生态气候因素将陕西省农田划分为六个主要农业区域(见附录A),其农田土壤培肥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农田土壤培肥指标区域土壤容重(g/cm3)有机质(g/kg)全氮(g/kg)碱解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pH值长城沿线风沙区1.357.00.53010907.5~9.0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1.309.00.635101107.5~8.5渭北旱塬区1.3011.01.140151207.5~8.5关中平原区1.3014.01.350201207.5~8.5秦巴山地1.3015.01.3100151006.0~7.5陕南盆地1.3016.01.3100151006.0~7.5注:表中各项指标均为20cm表层土壤的测定值。5.2表1中各指标测定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a)土壤容重的测定按NY/T1121.4执行。b)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按NY/T1121.6执行。c)土壤全氮的测定按NY/T1121.24执行。d)土壤碱解氮的测定按附录B给出的方法进行。e)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按NY/T1121.25执行。DB61/T966—20153f)土壤速效钾的测定按NY/T889执行。g)土壤pH值的测定按NY/T1377执行。6培肥技术6.1土壤耕作6.1.1土壤应深耕、深松、旋耕相结合,及时耙耱。作物播种前旋地深度应不少于15cm。深耕不必每年进行,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下3~4年深耕一次,深度不少于20cm。收后、播前深松深度应不少于30cm。6.1.2提倡少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促进土壤有机质累积和提升。6.2施用无机肥料按本标准4.3的规定,采取测土配方、监控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作物需肥特性施肥。6.3增施有机肥料6.3.1肥料选择有机肥料源可采用经过堆腐或沤制腐熟,无毒、无害的粪肥、厩肥、土杂肥、沼肥、饼肥、有机下脚料和废弃物,也可以采用符合标准的商品有机肥料。6.3.2肥料用量粪肥、厩肥、土杂肥、沼肥、其他有机下脚料和废弃物一般用量为15t/hm2~45t/hm2,饼肥1.5t/hm2~7.5t/hm2;商品有机肥料可按具体产品推荐量施用。6.3.3施用方法有机肥料一般做基肥,在农田休闲前或作物播前结合翻耕,均匀施入土壤。6.4种植绿肥6.4.1品种选择以豆科绿肥为主,依据区域降水量、积温及种植制度选择适宜绿肥品种。常用的绿肥作物有大豆、绿豆、苕子、白三叶草、紫云英、豇豆、紫花苜蓿、沙打旺、油菜等。6.4.2种植方式禾谷类作物长期连作或轮作的田块,3年~5年轮作种植1次绿肥。农田休闲期适宜种植的田块,应填闲种植绿肥。与主栽作物生长期一致的绿肥品种应进行间作或混作。6.4.3播种量播量取决于绿肥作物品种,单作绿肥生长盛期应能覆盖农田地面;间套绿肥应能覆盖绿肥种植行或种植带地面。6.4.4播种方法DB61/T966—20154绿肥播种以条播或撒播为主,播深应根据品种要求和种子大小而定,大粒种子可适当深播,以5cm~7cm为宜,小粒种子可适当浅播,以2cm~5cm为宜。6.4.5田间管理豆科绿肥一般不施用氮肥,特别瘠薄的土壤在播种时应施用氮肥(N)15kg/hm2~30kg/hm2。缺磷田块,施用磷肥(P2O5)30kg/hm2~45kg/hm2。应及时除草、防治病虫。6.4.6刈割翻压直接翻压的绿肥,应根据当地降雨量和气温,在主栽作物播种前10d~25d翻压入土。植株高大的绿肥、难以直接翻压的,可采用灭茬还田机械粉碎覆盖地表、或刈割切碎,然后翻压入土,或刈割移出、切碎堆腐后再撒施翻压。6.5秸秆还田6.5.1还田数量秸秆还田数量应根据主栽作物及产量水平而定,可采用作物秸秆的全量、半量、1/3量还田。6.5.2还田方法采用可粉碎秸秆的收割机,在主栽作物收获时,将粉碎的秸秆均匀撒于地表,直接翻压还田。粉碎的秸秆也可作覆盖材料,覆盖休闲地表,保水增墒,在下茬主栽作物播前翻压。粉碎的秸秆长度应不大于3cm。秸秆还田条件下种植作物,氮肥用量应增加3%~5%。6.6生土培肥6.6.1适用农田类型适用于新垦、复垦或经过平整,地表熟土被移除,生土裸露、有机质含量极低、养分缺乏、易板结贫瘠的农田。6.6.2施肥作物播前深耕整地,深耕深度应增加到25cm以上,并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料。粪肥、厩肥、土杂肥、沼肥、其他有机下脚料和废弃物,一般用量为30t/hm2~60t/hm2,饼肥5t/hm2~10t/hm2,商品有机肥可采用推荐量上限。同时,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测试结果,配施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6.6.3耕作作物收获后,进行深耕或深松并秸秆还田。结合深耕将还田秸秆粉碎深翻入土;如深松,可将粉碎的秸秆覆于地表还田。农田休闲期可种植绿肥,并适时刈割、直接翻压或堆腐还田,加速土壤培肥。7培肥期限应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坚持耕地用养结合,长期培肥土壤。培肥期限至少应在3年以上,具体以实现作物持续稳产增产、达到本标准规定的土壤培肥指标要求为限。ADB61/T966—20155AB附录A(规范性附录)陕西省农田六个主要农业区域划分A.1陕西省农田六个主要农业区域划分A.1.1长城沿线风沙区分布于陕西省北部长城沿线的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等地,长期受风沙影响的农田。A.1.2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布于长城沿线风沙区以南,富县、宜川以北,沟深坡陡、土壤侵蚀严重的农田。A.1.3渭北旱塬区分布于富县、宜川及以南,宝鸡、风翔、麟游、永寿、淳化、耀县、富平、蒲城、澄城、合阳及以北地区塬地的农田。A.1.4关中平原区分布于宝鸡、风翔、麟游、永寿、淳化、耀县、富平、蒲城、澄城、合阳以南,秦岭以北,泾河、洛河、渭河的冲积平原区的农田。A.1.5秦巴山地分布于秦巴山区低山丘陵的农田。A.1.6陕南盆地分布于陕南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的农田。DB61/T966—20156BC附录B(规范性附录)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B.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各类土壤中水解氮的测定。B.2主要仪器设备B.2.1恒温培养箱(控温在60℃以内);B.2.2扩散皿;B.2.3半微量滴定管:10mL。B.3试剂B.3.1氢氧化钠溶液[c(NaOH)=1.8mol·L-1]:称取得72.0g氢氧化钠,溶解于水,稀释至1L。B.3.2氢氧化钠溶液[c(NaOH)=1.2mol·L-1]:称取得48.0g氢氧化钠,溶解于水,稀释至1L。B.3.3锌—硫酸亚铁还原剂:称取50.0g磨细并通过0.25mm孔径筛的硫酸亚铁(FeSO4·7H2O)及10.0g锌粉混匀,贮于棕色瓶中。B.3.4碱性胶液:称取40g阿拉伯胶放入装有50mL水的烧杯中,加热至70℃-80℃,搅拌促溶,约1h后放冷。加入20mL甘油和20mL饱和碳酸钾水溶液,搅匀,放冷。离心除去泡沫和不溶物,将清液贮于玻璃瓶中备用。B.3.5硫酸标准溶液[c(½H2SO4)=0.01mol·L-1]或盐酸标准溶液[HCl]=0.01mol·L-1]。B.3.6定氮混合指示剂:称取0.5g溴甲酚绿和0.1g甲基红于玛瑙研钵中,加入少量95%乙醇,研磨至指示剂全部溶解后,加95%乙醇至100mL。B.3.7硼酸溶液[ρ(H3BO3)=20g·L-1]:称取硼酸20.00g溶于水中,稀释至1L。每升20g·L-1硼酸溶液中加20mL混合指示剂,并用稀碱或稀酸调至红紫色(pH值约4.5)。此溶液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如在使用过程中pH值有变化,需随时用稀酸或稀碱调节。B.4分析步骤B.4.1称取通过2mm孔径筛的风干试样2g(精确到0.01g)和1g锌—硫酸亚铁还原剂,均匀平铺于扩散皿外室内(若为水稻土,不需加还原剂)。B.4.2在扩散皿内室加入2mL20g·L-1硼酸溶液,在皿的外室边缘涂上碱性胶液,盖上毛玻璃,旋转数次,使毛玻璃与皿边完全黏合,再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外室露出一条狭缝,迅速加入10mL1.8氢氧化钠溶液(水稻土样品用1.2氢氧化钠溶液)于扩散皿外室,立即用毛玻璃盖严。B.4.3水平地轻轻转动扩散皿,使氢氧化钠溶液与土样充分混合,然后小心地用橡皮筋两根交叉成十字形圈紧,使毛玻璃固定。放在恒温培养箱中于40℃保温24h±0.5h。DB61/T966—20157B.4.4将扩散皿取出,小心转开毛玻璃用0.01mol·L-1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内室硼酸中吸收的氨量,颜色由蓝色刚变紫红色即达终点。滴定时应用细玻璃棒搅动内室溶液,不宜摇动扩散皿,以免溢出。B.4.5在样品测定同时进行空白试验,校正试剂和滴定误差。B.5结果计算结果按公(A.1)进行,平行测定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