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二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考点201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合计1卷2卷1卷2卷3卷1卷2卷3卷1卷2卷3卷1卷2卷3卷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年3考510年4考2.生态环境的保护5年0考10年0考【考情分析】本专题考查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从命题角度看,多是以某一生态系统案例为背景,考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措施等知识;多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考查环境污染的防治、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内容。考点64考点65考点6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016·全国1,5,6分,难度★★)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社会责任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动是单向且逐级递减的,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项正确,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体现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项正确。人类对物质的消耗标准要以不破坏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D项正确。理解考点64考点652.(2016·江苏,20,2分,难度★★)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B)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解析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理解考点64考点653.(2012·海南,20,2分,难度★★)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解析五年来甲种群密度显著增加,个体数量剧增,种内斗争加剧,A项正确;甲的数量增加,当地物种数量的减少,表明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已经改变,B项错误;土著食草鱼类不能以甲为食,不能控制甲的蔓延,C项错误;该河流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群落,加上底泥、阳光、水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组成生态系统,D项错误。考点64考点654.(2012·重庆,4,6分,难度★★)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获取信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由最大开始减小,但种群密度在增大,故两者之间不呈正相关关系,B项错误。考点64考点655.(2019·浙江,29,6分,难度★★)(6分)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生物放大。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底泥层被分解者分解。考点64考点65(2)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正反馈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3)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4)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逻辑斯谛(或S形)增长方式恢复。考点64考点65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部分知识。(1)食鱼鸟类属于最高营养级生物,由于生物放大作用,其体内农药含量较高。生物残体和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底泥层被分解者分解。(2)湖泊中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鱼类大量死亡,污染进一步加重,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此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3)若抑制雌鱼的生殖能力,则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4)自然界中生物数量的增长方式是逻辑斯谛增长,因为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考点64考点656.(2017·海南,28,8分,难度★★)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青蛙,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促进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出两点即可)。考点64考点65解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3)在草→蚱蜢→青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青蛙为次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能起到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促进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等作用。考点64考点65考点65生态环境的保护1.(2019·浙江,1,2分,难度★)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B)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解析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部分紫外线,因此可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A项正确;人类活动能够破坏其他生物的生活环境,威胁它们生存,这是大量野生生物灭绝的原因之一,B项错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可形成亚硝酸和亚硫酸,被氧化可形成硝酸和硫酸,进而形成酸雨,因此限制二氧化硫和ー氧化氮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项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得二氧化碳的释放与吸收失去平衡,导致温室效应,D项正确。考点64考点652.(2019·北京,5,6分,难度★★)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浮水植物a22.301.70浮水植物b8.510.72沉水植物c14.612.22考点64考点65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C)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浮水植物a和沉水植物c对单位水体面积N和P的吸收量较大,所以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应投放的两种植物为a和c,A、B两项错误;投入植物a和c后,植物a和c大量吸收水体中的N和P,能够快速繁殖,从而时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不可逆转,所以不会改变群落中的能量流动方向,D项错误。考点64考点653.(2018·浙江,2,2分,难度★)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解析氟利昂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项正确。考点64考点654.(2017·海南,19,2分,难度★★)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D)社会责任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解析在受到保护后,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种群数量恢复,数年后开始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保护区内资源不足,种内竞争增强,由于食物不足,需要外出觅食。考点64考点655.(2017·江苏,9,2分,难度★★)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D)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徐州市实施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使物种多样性显著提高,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即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考点64考点656.(2016·海南,20,2分,难度★★)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C)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食物解析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动物应在森林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不能使其适应森林生活。考点64考点657.(2015·江苏,14,2分,难度★★)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解析只有生态系统多样性,才能包容生物的多样性,A项正确。药用、食用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项错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从而使当地生物多样性被破坏,C项错误。天然林比人工林物种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D项错误。考点64考点658.(2011·海南,22,2分,难度★★)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D)A.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解析随着灰椋鸟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增强。由于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因此农林害虫大幅度减少。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鸟的种类必然减少。理解考点64考点659.(2010·北京,5,6分,难度★★)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