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30B47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T573.4—2014桑蚕种第4部分:桑蚕种繁育技术规程Silkwormeggpart4.Breed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ilkwormeggNEQ(报批稿)2014-11-30发布2015-02-01实施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0/T573.4—2014I前言DB50/T573-2014《桑蚕种》系列标准按部分发布,分为八个部分:——第1部分:桑蚕种质量;——第2部分:桑蚕种质量检验规程;——第3部分:桑蚕种母蛾检疫规程;——第4部分:桑蚕种繁育技术规程;——第5部分:桑蚕种冷藏技术规程;——第6部分:桑蚕种浸酸技术规程;——第7部分:桑蚕种保护技术规程;——第8部分:桑蚕种催青技术规程。本部分为DB50/T573-2014《桑蚕种》系列标准的第4部分。本部分依据GB/T1.1起草规则编制。本部分由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重庆市纤维检验局、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重庆市蚕业管理总站、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合川区蚕桑技术指导站、重庆市黔江区蚕业有限责任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熊本华、张明海、龙莎、蒋贵兵、彭世雄、肖志洪、张太云、马群忠、余华献、陈钰、李杰DB50/T573.4—20141桑蚕种第4部分:桑蚕种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桑蚕种的繁育基本要求、桑园、养蚕制种等技术规程。本部分适用于桑蚕种的繁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50/T573.1-2014桑蚕种质量DB50/T573.2-2014桑蚕种质量检验规程DB50/T573.3-2014桑蚕种母蛾检疫规程DB50/T573.8-2014桑蚕种催青技术规程3繁育基本要求3.1繁育制度蚕种繁育实行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制度。即饲养原原母种制原原种并择优留原原母种,饲养原原种制原种,饲养原种制一代杂交种。3.1.1饲育形式3.1.2原原母种采用单蛾区育。每1蛾蚁量为1饲育区,一季每个品种的饲育量应不少于20蛾区,制种前不能并区。3.1.3原原种采用定蛾区蚁量育。每饲育区的蚁量为2g~3g。发蛾前经预知检查无微粒子病后可并区,但每区应不超过30g蚁量。3.1.4原种采用分区蚁量育。1龄~3龄1张原种为一个区,3龄后原蚕区以户为单位为1个区,专业繁育单位经预知检查无微粒子病后,可适当并区。3.2制种方式3.2.1原原母种、原原种DB50/T573.4—20142原原母种、原原种采种蛾区数应不少于10蛾区,但不得超过饲育蛾区数的60%,其中原原母种不得超过饲育蛾区数的25%。严格实行同品种(品系)异蛾区交配制种。每蛾单独产卵,制成以14个卵圈为1张的框制种。3.2.2原种生产原种实行同品种异饲育区交配制种,杂交的原种按规定的组合交配。以本生产单位相似条件的若干饲育区所制的蚕种作为制种批,一个制种批的毛种数量应不超过1000张。每蛾单独产卵,制成28个卵圈为1张的框制种。3.2.3一代杂交种生产一代杂交种按规定的杂交组合进行交配,不得改变杂交组合型式。先采用混合平附产卵,最后制成盒装散卵。以本生产单位同一杂交组合(正交或反交)相似条件的若干饲育区或农户为单位所制的蚕种作为制种批,一个制种批计划生产的毛种数量应不超过10000张。制种批内可按制种日分段,原蚕区也可按制种户分段。经微粒子病检疫合格后,可将小于500张的小批制种批合并,总量不超过2000张,并有记录可追溯合并前的批次及质量检验、母蛾检疫情况。3.3质量控制3.3.1种茧质量要求各级蚕种在繁育过程中都应随时选除不符合品种固有特性的卵、蚕、茧、蛹、蛾个体及饲育区,达到相应的种茧质量要求。各级种茧质量要求,见表1、表2、表3。表1原原母种、原原种种茧质量要求项目熟蚕虫蛹生命率(%)茧层量(g)茧层率(%)中系≥89≥0.40≥22.5春制日系≥87≥0.35≥22.5中系≥85≥0.33≥22.0多丝量品种秋制日系≥83≥0.30≥22.0中系≥91≥0.32≥20.0春制日系≥89≥0.30≥19.0中系≥87≥0.26≥19.5中丝量品种秋制日系≥85≥0.24≥18.5注1:原原母种留种蛾区全茧量区间开差必须控制在0.1g以内;区内个体开差控制在0.2g以内。茧层量蛾区内个体选择标准应控制在当期留种区的全茧量平均值乘以茧层率要求所得的值以上;注2:原原种留种蛾区全茧量区间开差必须控制在0.2g以内;区内个体开差控制在0.3g以内。DB50/T573.4—20143表2原种种茧质量要求项目克蚁收茧量(g)死笼率(%)茧层量(g)茧层率(%)中系2800≤90.4022.5春制日系2600≤90.3522.5中系1800≤120.3322.0多丝量品种秋制日系1600≤120.3022.0中系3000≤70.3220.0春制日系2800≤70.3019.0中系2200≤90.2619.5中丝量品种秋制日系2000≤90.2418.5表3—代杂交种种茧质量要求项目死笼率(%)中系≤12春制日系≤13中系≤16多丝量品种秋制日系≤17中系≤11春制日系≤12中系≤14中丝量品种秋制日系≤153.3.2预知检查以饲育区为单位,对收蚁前苗蚁、收蚁后的残蚁及卵壳、死卵、各龄迟眠蚕、苗蛾、病态蛾进行微粒子病预知检查,及时淘汰有微粒子病的饲育区。3.3.3淘汰不良饲育区及个体各级蚕种的繁育应防止品种、品系混杂,做好品种、品系之间饲养、制种时的隔离工作,及时淘汰性状不良的饲育区与个体。单蛾育的应整区淘汰不符合品种、品系固有性状的饲育区。3.3.4淘汰不健康饲育区各级蚕种应按规定实行分区饲育,同一卵圈的蚕只能在同一饲育区内饲养。在蚕期发育明显不齐,暴发蚕病、中毒等导致蚕健康度严重下降的,应严格控制制种。凡淘汰率达到40%以上的饲育区,不能制种。3.3.5种茧选除DB50/T573.4—20144原原母种、原原种种茧,蛾区选除率应不低于35%,蛾区内个体选除率应不低于25%;选茧后良茧率达到100%的,方可制种。原原母种、原原种种茧选除茧率超过60%的蛾区不能留种,原种种茧个体选除率应不少于总收茧量的10%,选茧后良茧率在90%以上的,方可制种。3.3.6特殊种茧处理3眠蚕、5眠蚕的茧可计入收茧量,但不能制种;原种以上各级种茧,双宫茧不能制种。3.3.7母蛾袋蛾微粒子病母蛾检验袋蛾,按DB50/T573.2-2014桑蚕种质量检验规定执行。4桑园4.1基本要求4.1.1园地选择选择地势平整,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土壤pH值呈微酸性或中性,能排能灌,氟化物、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和农药污染较少的环境。桑园应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繁育原种及以上蚕种的桑园应建有抗旱抗涝设施。4.1.2桑园面积根据蚕种繁育规模,一般春期每饲养1000g蚁量,应配专用桑园10hm2左右,繁育原种及以上蚕种的桑园,应另配15%~20%的小蚕专用桑园。桑树投产年限不宜超过20年,每年应有计划更新桑园总面积的5%~10%。4.1.3桑品种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桑品种,注意早熟、中熟、晚熟桑品种搭配,兼顾春、秋季的用叶要求,防止品种单一,但同一地块的桑品种要纯正。4.1.4群体结构每亩栽种600株~750株,采用中干或低干拳式树型养成,留拳2500个~3000个,有效条7000根~8000根,总条长9000m以上。4.2桑园管理4.2.1桑园施肥桑园施肥应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全年每667m2纯氮施用量35kg~40kg,桑园氮素肥料有60%以上来自有机肥,氮、磷、钾以5:3:4为宜。4.2.2施肥方法DB50/T573.4—20145表4桑园施肥方法施肥时期占全年施肥量(%)肥料种类施肥时间春肥10—15速效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春分前夏肥50速效、长效氮肥及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分2次,第1次在夏伐后,第2次疏芽后秋肥10—15速效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8月上中旬冬肥30有机肥为主桑树休眠至土壤封冻前4.2.2.1根外施肥当桑叶出现缺氮症状时,可在用叶前20d〜25d,阴天或晴天傍晚用浓度为0.5%的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进行桑树喷雾叶背2次〜3次。秋期可结合治虫进行,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根外施肥应在用叶前7d〜10d结束。4.2.3摘芯根据天气情况、用叶时期,分期分批进行。在大量用叶前12d〜15d进行,摘去一芯一叶。4.2.4伐条、疏芽自有桑园以夏伐为主,在春叶采后7d内完成,先采先伐,并结合伐条增拳补拳,恢复树形树势。疏芽在伐条后进行,当新梢长到15cm〜20cm可分出强弱时,第一次疏芽;新梢长到30cm时,第二次疏芽。疏芽应去弱留强,留枝分布均匀。原蚕基地桑园以冬季重修或春伐为主,在1月—2月桑树休眠期进行。疏芽在新梢长到10cm〜15cm可分出强弱时,进行疏芽;疏芽应去弱留强,留枝分布均匀,每个拳上留3根-4根新梢。4.2.5除草、翻耕使用除草剂时应选择对蚕无害的除草剂,并不宜在幼龄桑园使用;桑园要求全年翻耕1次以上,11月〜12月进行冬耕,深度20cm〜25cm,夏伐后进行夏耕,深度8cm〜10cm。4.2.6剪梢、修桑夏伐桑园剪梢应在12月下旬进行,剪去枝条长度的30%〜40%。修桑应在桑树休眠期进行。4.3桑叶收获4.3.1采叶时间根据用叶要求适时采摘。避免在高温烈日下采叶。秋期桑叶含水率偏低时,宜适当采一部分露水叶。4.3.2采养结合7月下旬~8月上旬将枝条下部1/3桑叶全部采掉,或用于早秋蚕饲养。晚秋至少留梢部5片~6片叶,让其自然税落。采摘秋叶注意保护腋芽。DB50/T573.4—201464.4病虫防治4.4.1冬季防治在早春前,剪去枯枝、半截枝、枯桩和病虫害枝,挖除患病毒性和细菌性病害的病株,收集残枝落叶,清除杂草,集中烧毁。秋蚕或晚秋蚕用叶结束,立即用菊酯类农药1000倍—1500倍液对桑园喷施封园药。刮除树干上的桑蟥卵块、野蚕卵和桑膏药病菌膜,抹杀介壳虫的越冬雌成虫,二月抹杀密集在枝干上的桑虱幼虫。新建、改造桑园所需的桑苗应加强桑苗检疫。细菌病、萎缩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应选择栽种抗病性强的品种。4.4.2春季防治桑芽萌发时应及时捕捉桑尺蠖、桑毛虫的幼虫。四月后及时捕捉第一代野蚕幼虫。叶虫类应在清晨露水未干时用打落法捕杀;金龟子在傍晚用灯光诱杀或打落捕杀。褐斑病、赤锈病在发生初期,及时摘除病叶,以防蔓延。萎缩病轻的病株及桑芽枯病和拟干枯病严重的病株可行春伐。春季药剂防治病虫害,要根据主要防治对象、药剂安全间隔期和用叶先后划片进行。对病虫害严重的桑园,实行早采早伐。4.4.3夏秋季防治夏伐后及时进行白拳治虫,要划片采伐,边伐边治,3d~5d内防治完毕。在夏秋季生产期内,要根据病虫发生规律,针对不同病虫和用叶时期,选择合适的农药,抓住防治适期,有计划的划片治虫。夜间用黑光灯或高压诱灯诱杀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灯蛾及金龟子、叶蝉等多种害虫的成虫。中秋蚕结束后及时喷洒长效农药。晚秋用叶的桑园,应在晚秋蚕结束后,抓紧在落叶前喷药。合理施肥、及时抗旱;秋末桑枝束草,诱集越冬害虫,来年早春及时解束烧毁。5养蚕制种5.1生产条件5.1.1环境环境污染少,交通方便,水电充足,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房屋结构及环境地面宜于药物消毒,桑园集中成片。5.1.2原蚕区基本条件原蚕户相对集中,具有一定规模,户平饲养量在10g以上。同期同户不兼养一代杂交种,同时应具备适应种茧育要求的桑园及防治微粒子病的基本生产设备和条件。5.1.3繁育用房配备每饲养100g蚁量需配备生产用房,见表5。DB50/T573.4—20147表5每饲养100克蚁量需配备生产用房生产用房蚕室蔟室贮桑室附属室保护室原种100705070原原种12011050100按生产越年种的数量以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