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二)政治生活类非选择题答题策略近三年政治生活类非选择题统计与命题预测年份卷别情景主题考查角度设问形式命题规律2019年Ⅰ卷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协商议政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说明类高考政治全国卷政治生活类非选择题,一般以治国理政为命题原则,以党和政府、其他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人民政协或者我国外交的重要活动为背景考查。Ⅱ卷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地位、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政府的职能、工作作风等原因类Ⅲ卷国家制定外商投资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说明类年份卷别情景主题考查角度设问形式命题规律2018年Ⅰ卷我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说明类试题重点突出热点时政与重视社会实践的统一,突出核心素养导向与关键能力考查的统一,力求通过学科任务、问题情境、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培养考生扎实的学科知识、学以致用的学科能力和开阔的学科视野。Ⅱ卷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原因类Ⅲ卷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专项督查、生态环境保护追责问责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的职能意义类年份卷别情景主题考查角度设问形式命题规律2018年Ⅰ卷我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说明类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集中于政治生活的第二、三单元的相关内容;从试题类型来看,说明类、原因类、意义类的题型居多。Ⅱ卷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原因类Ⅲ卷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专项督查、生态环境保护追责问责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的职能意义类年份卷别情景主题考查角度设问形式命题规律2017年Ⅰ卷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全国人大及其职权、公民的义务、宪法的权威、“一国两制”原因类、意义类Ⅱ卷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的职能体现类、分析类Ⅲ卷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国际社会原因类【典例】(2018·全国Ⅰ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2017年11月,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首轮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共提出2639条修改意见;12月,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同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同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结合材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12分)思维过程此类设问属于体现说明类试题,设问知识范围要求往往比较具体,指向往往比较单一,是一种限制性设问,多属于收敛型试题,旨在考查聚合思维能力。审设问知识限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明逻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领导→党中央成立宪法修改小组人民当家作主(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党中央发出征求意见通知依法治国(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析材料有效信息:201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知识运用从问题逻辑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因此可以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材料逻辑看,“201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体现了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模板提炼体现说明类主观题答题模板体现说明类试题的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说明”“蕴含”等为关键词,要求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某知识点的”“材料体现了某范围内的哪些道理”,或者要求“运用某知识点(或知识范围)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分——筛——联。解答体现说明类主观题的四个步骤如下。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比如本题要运用的观点、原理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本题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分解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等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本题材料中的“征求意见”“提出……建议”“表决通过……”等第四步“联”,即把确定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有机结合,进行分析评分细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2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3分)广聚民智,形成修宪共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4分)宪法修正案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3分)对应训练1.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此,需要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和公正监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要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坚决克服“准入不准营”的现象;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使更多事项不见面办理,确需到现场办的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应该如何作为。解析:本题是措施类试题,设问主体是政府。政府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应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市场监管,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民利民的政府;同时,也应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正确决策。答案:①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市场监管,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②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便民利民的政府。③自觉接受监督,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评判。④坚持依法行政,克服懒政、怠政,打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优化营商环境。⑤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问政于民、问计企业,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正确决策。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前,人大代表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群众,就社会保障、教育、脱贫攻坚、收入分配等热门话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开幕式当天,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3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3月15日,举行闭幕会,会上表决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等,表决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了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等。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利益的。解析:本题是分析说明类试题,限定知识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利益,需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让人大充分行使相关职权,让人大代表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充分行使好权利,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维护好人民利益。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一府一委两院”对人民负责,受人大监督,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更好为人民服务。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③人大代表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审议权、表决权,对人民负责。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4月15—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着力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党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应采取的措施。解析:本题是措施类试题,设问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可以从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方面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提出相关措施。答案:①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②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需要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③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需要党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