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B61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293.5—2014代替DB41/T293.9-2002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第5部分:高粱三系杂交种2014-12-30发布2015-03-01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293.5—2014前言DB41/T293《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分为15个部分:——第1部分:小麦;——第2部分:玉米杂交种;——第3部分:水稻常规种;——第4部分:水稻三系杂交种;——第5部分:高粱三系杂交种;——第6部分:谷子;——第7部分:大豆;——第8部分:甘薯;——第9部分:棉花常规种;——第10部分:棉花杂交种;——第11部分:油菜常规种;——第12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第13部分:花生;——第14部分:芝麻;——第15部分:烟草。本部分为DB41/T293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DB41/T293.9—2002《杂交高粱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DB41/T293.9—200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名称改变,——增加了“四级种子”的术语和定义;——修改了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定义;本部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运粮、郑跃进、邓士政、李春霞、王淑俭、张万松、孟宪政。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刘明鑫、宋新莉、李君霞、吴智、张慧、王黎明、赵艳芬、李红群、王连生。本部分于2002年8月首次发布,2014年12月第一次修订。DB41/T293.5—201443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第5部分:高粱三系杂交种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高粱“三系”杂交种的亲本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生产技术操作的要求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高粱“三系”杂交种四级种子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7415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DB41/T318农作物种子田间检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四级种子four-gradeseed在高粱三系杂交种种子生产中,以三系育种家种子为源头,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按世代顺序繁殖的三系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亲本,以及用恢复系原种与不育系原种杂交,生产出的检定种,即为四级种子。3.2亲本种子parentalseed配制杂交种的“三系”种子,即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子。又各有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类别。3.2.1不育系malesterileline雌蕊正常而雄蕊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育性受遗传基因控制,通常用A表示。3.2.2保持系maintainerline雌雄蕊发育正常,能自交结实,给不育系授粉后,获得不育系种子,但其后代仍具有雄性不育特性。通常用B表示。3.2.3恢复系restorerline雌雄蕊发育正常,能自交结实,给不育系授粉所产生的杂种一代育性恢复正常,并具有杂种优势。通常用R表示。3.3DB41/T293.5—201444育种家种子breederseed育种家育成并繁殖的三系杂交种亲本的最初种子,具有各亲本的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用白色标签作标记。3.4原原种foundtionseed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具有该三系亲本的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用白色标签作标记。3.5原种registerseed由原原种直接繁殖的具有三系亲本的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种的质量标准。用紫色标签作标记。3.6检定种certifiedhybridseed由恢复系原种与不育系原种杂交而来的杂交第一代,具有正常育性和该杂交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检定种质量标准。用蓝色标签作标记。3.7“三系”繁殖parantallinepropagation不育系由保持系授粉结实而繁殖不育系种子;保持系和恢复系自交结实,统称为“三系”繁殖。3.8制种seedproduction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结实,得到育性正常且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子(即检定种)的过程,称为制种。4“三系”种子繁殖方法4.1“三系”种子繁殖的准备4.1.1土地选择和整地要选择隔离条件优越、通风透光、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排灌方便、旱涝保收、没有异株和检疫性病虫害,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的田块。繁殖面积根据需种量和产量而定。精细整地,合理施肥。4.1.2隔离“三系”繁殖田应与其它高粱田严格隔离。采用空间隔离时,不育系要求500m以上、保持系、恢复系要求200m以上。也可用山区等自然屏障隔离。若时间隔离,花期应错开30天以上。育种家种子、原原种需种量较少时,可采用套袋授粉自交繁殖。4.1.3栽培管理采用优良的栽培管理措施,合理追肥灌水、中耕除草,及时防病治虫。4.2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繁殖4.2.1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繁殖条件保持系和恢复系应为常异花授粉,繁殖方式相同,应在严格隔离条件下繁殖种子。DB41/T293.5—2014454.2.2育种家种子4.2.2.1生产、利用方式育种家种子生产应根据品种特点,采用一次足量繁殖、“低温库”贮藏、逐年利用。当贮藏的种子即将用尽时,可用剩余的育种家种子再繁殖和利用。育种家种子用于生产原原种。4.2.2.2育种家种子圃4.2.2.2.1生产育种家种子将亲本优系种子中的典型单株按株行种植和评定,淘汰劣行,分株鉴定去杂,混合收获生产育种家种子。4.2.2.2.2种植适时精细播种,确保苗全、齐、匀、壮。按株行点播,单株稀植,提高繁殖系数。合理设置人行道,以便鉴定去杂。周围设4~6行保护带,种植同品种育种家种子。4.2.2.2.3鉴定、去杂按典型性和整齐度对株行进行鉴定去杂。应在开花授粉前的不同发育阶段完成,每阶段应进行数次,直至性状典型一致。若在花期以后发现杂株,该圃应报废。4.2.2.2.4套袋自交及时对优行中典型植株套袋自交,套袋工作要在2~3天内完成,以保证单株间生育期一致。4.2.2.2.5检验按育种家种子标准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分别按DB41/T318GB/T3543的方法执行。4.2.2.2.6收获将当选株行中的套袋自交株混合收获,并做到单收、单运、单脱、单晒、单贮,种子袋内外应附标签,严防机械混杂。4.2.2.2.7贮藏贮藏按GB/T7415执行。4.2.3原原种4.2.3.1生产、利用方式将育种家种子稀植、并整株鉴定去杂、混合收获。原原种可直接繁殖生产原种。4.2.3.1.1种植单株稀植。其他应符合4.2.2.2的要求。4.2.3.1.2鉴定、去杂按单株整株鉴定去杂,应符合4.2.2.2.3的要求DB41/T293.5—2014464.2.3.1.3检验、收获与贮藏按原原种标准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应符合4.2.2.2.5、4.2.2.2.6、4.2.2.2.7的要求。4.2.4原种4.2.4.1生产、利用方式在原种圃对原原种精量稀播,生产原种。4.2.4.2种植应符合4.2.2.2.2要求。4.2.4.3鉴定、去杂应符合4.2.2.2.3要求。4.2.4.4检验、收获、贮藏按原种标准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应符合4.2.2.2.5.、4.2.2.2.6、4.2.2.2.7的要求。4.3不育系的繁殖4.3.1育种家种子4.3.1.1繁殖、利用方式不育系各级种子繁殖,是通过上一代不育系与在同一圃内种植的同级保持系杂交进行的。4.3.1.2育种家种子圃4.3.1.2.1种植不育系与保持系按行比种植。适时播种,单株稀植,确保苗全、齐、匀、壮。保持系行端种标志作物。4.3.1.2.2错期与行比错期应保证不育系和保持系花期相遇良好。原则上掌握母本盛花期比父本早2~3天,来调整父母本的播种期。行比应保证父本有足够的花粉供应母本,并方便田间作业,提高制种产量。一般父母本行比1:3。4.3.1.2.3鉴定、去杂按典型性和整齐度进行株行鉴定、整株去杂。在出苗至开花的不同发育时期,每时期去杂进行数次,将杂、病、劣株和可疑株全部拔除,妥善处理,直至性状典型一致,使纯度达100%。4.3.1.2.4套袋繁殖和防杂对典型植株套袋授粉,分别在2~3天内完成,以保证单株之间生育期一致。授粉结束后,将保持系彻底除去。4.3.1.2.5检验、收获和贮藏应符合4.2.1.2.4的要求。DB41/T293.5—2014474.3.2原原种4.3.2.1繁殖、利用方式用同级保持系作父本进行杂交,将育种家种子单株稀植,分株鉴定去杂,混合收获,生产原原种。原原种可直接繁殖生产原种。4.3.2.2种植与保持系按行比种植,应符合4.3.1.2.1的要求。4.3.2.3错期与行比应符合4.3.1.2.2的要求。4.3.2.4鉴定、去杂按单株鉴定去杂,应符合4.3.1.2.3的要求。4.3.2.5套袋繁殖与防杂应符合4.3.1.2.4的要求。4.3.2.6辅助授粉不育系原原种圃要及时、多次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授粉结束,及时割除保持系。4.3.2.7检验、收获与贮藏按DB41/T318和GB/T3543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收获、贮藏应符合4.2.2.4的要求。4.3.3原种4.3.3.1繁殖、利用方式将原原种的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种子按行比单株稀植,分株鉴定去杂,混合收获不育系种子,成为原种。不育系原种直接用于生产杂交种。4.3.3.2种植应符合4.3.2.2的要求。4.3.3.3错期与行比错期应符合4.3.1.2.2的要求。行比一般不育系与保持系的比例为5:1。4.3.3.4鉴定、去杂出苗至开花的不同时期进行数次去杂,将杂、病、劣株和可疑株全部拔除,妥善处理,直至性状典型一致,花期检验,杂株率不得超过0.03%。4.3.3.5辅助授粉应符合4.3.2.6的要求4.3.3.6检验、收获与贮藏DB41/T293.5—201448按原种标准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收获、贮藏应符合4.2.1.2.4的要求。5检定种(杂交种)生产5.1亲本种子来源不育系原种与恢复系原种配制生产高粱检定种(杂交种)种子,供大田生产用种。5.2基地选择和整地应符合4.1.1的要求。5.3隔离制种田与相邻同属作物的花粉源间距不得少于500m。5.4播种适时播种,按育种者说明和当地生态特点调节花期。母本一次播完,父本分期播种。5.5行比根据父母本植株高低和父本花粉量多少,决定父母本行比。一般为1:6。5.6管理及时精细田间管理,促使生长良好,花期相遇,提高制种产量。5.7鉴定、去杂在开花授粉前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鉴定、去杂,每阶段进行数次。授粉结束后立即割去恢复系,并立即带出田块,妥善处理。5.8花期预测与调节5.8.1苗期可采用留大小苗或促控的措施以调节花期。5.8.2拔节后可采用解剖植株法,通过叶片或幼穗分化以预测花期。并采用中耕早晚、次数多少,偏肥偏水,以及喷施激素等措施以调节花期。5.8辅助授粉应及时、多次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和制种产量。5.9检验、收获与贮藏按检定种(生产用杂交种)标准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收获与贮藏应符合4.2.1.2.4的要求。DB41/T293.5—201449附录A(规范性附录)高粱杂交种调查记载项目和方法A.1生育期A.1.1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以月/日表示。A.1.2出苗期全区75%幼芽钻出土面(钻锥之日)的日期。A.1.3拔节期全区75%植株基部第一节间伸长之日(即穗分化开始之日)。A.1.4抽穗期全区75%植株穗子抽出旗叶鞘之日。A.1.5开花期全区75%植株开始开花之日。A.1.6成熟期全区75%植株穗基部背阴面第一枝梗的籽粒进入蜡熟的日期。A.1.7出苗日数从播种次日至出苗日之天数。A.1.8生育日数从出苗次日至成熟的天数。A.1.9芽鞘色真叶未展开前经日光照射后的芽鞘色。分白、绿、红和紫四种。A.1.10幼苗色第四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