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977-2014 毛木耳生产技术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20B05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977—2014毛木耳生产技术规范2014-11-30发布2014-12-30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977—2014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西华县滩上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方城县经济作物推广站、周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桃阁、闻亚美、罗峰、王生军、史国敏、冯春莹、王学侦。DB41/T977—20141毛木耳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毛木耳生产的原料要求、生产场地要求、品种选择与菌种准备、菌袋生产、发菌管理、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干制和包装贮藏。本标准适用于毛木耳自然季节下人工袋式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440尿素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5483天然石膏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GB/T13382食用大豆粕NY/T119饲料用小麦麸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JC/T479建筑生石灰HG2940饲料级轻质碳酸钙3术语和定义GB/T12728-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毛木耳毛木耳(AuriculariaPolytricha)在分类上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3.2黄背木耳毛木耳中的一种,耳片背面的绒毛制干后呈黄色。3.3白背木耳DB41/T977—20142毛木耳中的一种,耳片背面的绒毛制干后呈白色。3.4培养基具有适宜的理化性质,可用于微生物生长的基质。3.5培养料为毛木耳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的物质。如木屑、棉籽壳、麦麸、米糠等。3.6料袋特制的聚乙烯塑料袋中,装入代用料后统称为料袋。3.7菌袋生长有毛木耳菌丝体的料袋。3.8制袋种植毛木耳时,从拌料到装袋、灭菌、接种的过程。3.9消毒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消除有害微生物的方法。3.10灭菌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一切微生物的方法。3.11抢温接种当料袋温度冷却到临界温度(28℃~32℃)时,进行快速接种,使菌种快速定植的过程。3.12豆粕大豆经浸出法(预榨浸出或直接浸出)制得的适合食品加工用的松散的富含蛋白质的物料。4原料要求4.1主料4.1.1基本要求应符合NY5099的规定。4.1.2杂木屑选用适合毛木耳生长的阔叶树种的木屑。4.1.3棉籽壳、玉米芯应新鲜、干燥,颗粒松散,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4.2辅料DB41/T977—201434.2.1基本要求辅料中麦麸、轻质碳酸钙、石膏、豆粕应新鲜、干燥、无虫、无霉变、无异味。4.2.2麦麸应符合NY/T119的规定。4.2.3轻质碳酸钙应符合HG2940的规定。4.2.4石膏应符合GB/T5483的规定。4.2.5生石灰应符合JC/T479的要求。4.2.6尿素应符合GB2440的规定。4.2.7豆粕应符合GB/T13382的规定。4.3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5生产场地5.1场地选择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58的规定。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通风向阳、环境卫生、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无污染源的场所。5.2耳棚搭建耳棚建筑应具有既能保温又能降温、耐用等特点,棚顶应有覆盖物,具有防雨、遮阳、挡风等基础设施,所用材料均应无毒、无害、无挥发性刺激成份,应符合国家的相关卫生安全标准。5.3耳棚高度最常用的屋脊形耳棚,边行立柱应不低于1.8m~2.0m,中间高度不低于2.2m~2.4m。5.4分区与布局5.4.1料场与仓库宜选择在便于车辆进出的位置,方便原料装卸。5.4.2制袋区DB41/T977—20144宜靠近料场,方便快捷取料,且具有挡风遮雨大棚。5.4.3灭菌区宜紧靠制袋区,并设有配套的灭菌设备和厂房。5.4.4冷却区宜紧靠灭菌区,并设定有配套的冷却空间。5.4.5接种区宜紧靠灭菌区,并设有配套的接种设备和厂房。5.4.6培养区宜紧靠接种区,并设有配套的培养设施和培养室(棚)。5.4.7出耳区应远离接种区和培养区,并设有出耳配套的喷水和通风设备。5.4.6干制区宜紧靠出耳区,并配有干制和晾晒的设备和场地。6品种选择与菌种准备6.1品种选择按照NY/T528的规定,品种应选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引种应从具有相应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6.2菌种准备菌种生产操作规程应符合NY/T528的规定,生产接种应选用菌丝满袋(瓶)后7d~15d的菌种。7菌袋生产7.1制袋时间应根据河南省不同地区气候和地理环境选择适宜的制袋时间。适宜制袋时间应为每年的11月~翌年3月。7.2制袋工艺流程备料→配料→拌料→发酵→装袋→灭菌→冷却→接种7.3备料应按培养基配方的比例准备各种原辅材料,杂木屑至少要提前3个月进场堆积处理;并根据不同生产模式,准备不同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大袋规格为:43㎝×20㎝×0.003㎝(长×宽×厚),且两端开口;小袋规格为:35㎝×17㎝×0.003㎝(长×宽×厚),且一端封口。DB41/T977—201457.4培养料推荐配方配方一:杂木屑28%,棉籽壳28.7%,玉米芯30%,麦麸10%,尿素0.3%,石膏1%,石灰2%。配方二:杂木屑16%,棉籽壳20%,玉米芯50%,麦麸10%,豆粕1%,石膏1%,石灰2%。配方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pH值6.5~7.5。7.5拌料7.5.1直接拌料按7.4配方要求将原、辅材料混合拌匀,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7.5.2拌料后发酵按7.4配方要求将原、辅材料混合拌匀,然后经过发酵。培养料发酵前含水量为65%~75%,发酵后含水量为60%~65%。7.6发酵培养料拌匀后为达到一定的发酵效果,堆成高1.0m~1.1m,长宽不低于1.5m的料堆进行发酵,发酵周期7d,期间应翻堆3次,分别在建堆后第2d、4d、6d进行。每次翻堆后,把料面整平,在料面上每隔0.5m~0.6m处插孔洞通气。发酵结束后,料中应有一层白色的放线菌,料的外观应为均匀一致的深褐色,无氨气、醛类等气味。7.7装袋将直接拌匀或发酵好的培养料填装到塑料袋中。装好的料袋应松紧度适中,每袋净重误差不大于±10g。7.8灭菌7.8.1常压灭菌装好的料袋,宜在4h内进锅灭菌,在料堆的不同位置放入3~5个感应式温度计。采用猛火“攻头”,使料温尽快上升。当所有温度计均显示100℃时,维持10h,期间不得降温,最后用旺火猛攻1h,再停火闷10h~12h后出锅。7.8.2高压灭菌应按照NY/T528的规定执行。7.9冷却灭菌后的料袋应移放到预先消毒好的冷却室、接种室或大棚中,待料袋内温度冷却至28℃~32℃时进行抢温接种。7.10接种接种应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每瓶(500mL)生产种可转接大袋15~20袋,小袋20~30袋。8发菌管理DB41/T977—201468.1消毒杀虫发菌场所应预先用杀虫杀菌剂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常用药剂应符合NY/T528的规定执行。8.2发菌温度发菌前期培养室(棚)应保持在26℃~30℃,发菌中期应保持在24℃~26℃之间,发菌后期应保持在20℃~24℃。8.3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8.4光照强度接种后的菌袋在培养期应排放在较黑暗的培养场所内,光照强度50LX以下。8.5通风管理发菌场所每天应保持定期通风,温度高于28℃时应早晚通风,当温度低于15℃时应中午通风。8.6菌袋排查接种一周后应经常排查菌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菌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场所。9出耳管理9.1耳棚消毒菌袋进棚之前,耳棚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杀虫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9.2排袋方式9.2.1墙式生产菌袋在耳棚内堆叠成墙式进行出耳。最适宜的行间距为0.8m~1m,每行高度为0.8m~1.2m。9.2.2吊袋式生产应用单根塑料绳串起料袋进行出耳,适合于小袋生产;用两根平行的塑料绳串起料袋进行出耳,适合于大袋生产。9.3出耳划口方式9.3.1两头出耳划口法适用于小袋墙式生产。用小刀在料袋两端分别均匀划3~4个形状呈“+”形或“一”的口。9.3.2一头出耳划口法适用于小袋墙式生产。用小刀在料袋一端均匀划3~4个形状呈“+”形或“一”的口。9.3.3吊袋出耳划口DB41/T977—20147适用于大袋生产和小袋生产。用小刀在料袋上划“+”形、“一”形口。孔口行距15㎝~20㎝,孔口株距10㎝~12㎝,孔口数应视生产袋长短而定,大袋划17~20个孔口,小袋划9~12个孔口。9.4环境调控9.4.1卫生管理生产前应预先打扫卫生、消毒耳棚。每次采耳后应清除生产袋上残基和地面上掉落的残耳。每批毛木耳生产结束,应及时清理废袋和耳棚,重新消毒菇房。9.4.2温度毛木耳生长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3℃~30℃,以20℃~25℃为最佳。9.4.3湿度喷水应掌握干干湿湿的原则。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之间。9.4.4光照耳棚内光照强度以100LX~600LX为宜。9.4.5通风当耳棚内温度高于30℃时,应早晚通风;当耳棚内温度低于15℃时,应中午通风。9.5茬间管理每次采耳后应清除生产袋上残基和地面上掉落的残耳。每批毛木耳生产结束,应及时清理废袋和耳棚,重新消毒菇房。每批毛木耳采摘后,应停止喷水3d~5d养菌后,再重新喷水管理出耳。10病虫害防治10.1防控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控。10.2病虫害防治措施10.2.1病害防控措施10.2.1.1发菌期病害防控10.2.1.1.1培养前期培养料发生杂菌感染时,应重新灭菌、接种。10.2.1.1.2培养中期培养料发生严重杂菌感染时,应远离生产场销毁。培养料有局部少量杂菌感染,可挑检出集中培养,继续留用出耳。10.2.1.1.3培养后期DB41/T977—20148料袋上部发生杂菌感染的,应挑出后,把培养料从料袋中倒出再掺入新料进行灭菌利用。培养料袋底部发生少量杂菌感染时,可继续留用出耳。10.2.1.1.4污染菌袋的处理对于杂菌孢子长出袋外的暴露型污染的菌袋,如链孢霉、黏菌等污染的,要在分生孢子未形成时或没有成熟时进行处理。若分生孢子已成橙红色、黑色时,应用湿布包裹好感染部位,轻拿轻放,减少震动,移出培养室,到远处深埋销毁。10.2.1.2出耳期病害防控菌袋出现局部杂菌感染时,可挖去病斑部分,用石灰抹涂感染部位,可继续出耳。菌袋杂菌感染较严重者,应挑出毁掉。耳棚应保持干干湿湿状态,防止高湿引起病害加重。10.2.2虫害防控措施耳棚四周应加装防虫网,耳棚内采用黑光灯诱杀害虫,如发现虫蝇时还应保持耳棚黑暗。耳片上不应喷洒任何化学药剂。11采收11.1采收时期毛木耳的耳片颜色变浅,背面绒毛脱落变稀少,耳片边缘稍有卷曲,耳片内面用手触摸一层粉状物消失,用手握耳片感觉柔软时,即可采收。11.2采收方法宜选择在晴天的早晨采收。采收时手握耳片从耳蒂端处摘下。11.3采后处理采收耳片后,应及时清理蒂端上的杂物,并根据耳片质量对耳片进行处理、分级。12干制12.1晾晒毛木耳采收后,去掉耳基根部培养料,均匀平摊在水泥地上、塑料编织布上晒干。当天没晒干的毛木耳,晚上不宜收放在一起。12.2烘干毛木耳采收整理干净后,应分层均匀地摊放在烘干机的箅子上,用机械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一次需要10h~12h。13包装、贮藏13.1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GB9687的规定,并按级别分开包装。DB41/T977—2014913.2贮藏包装好的毛木耳应密封存放在干燥通风处。并有防雨设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