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7.060A47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953—201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规程Specificationsforevaluationoflightningdisasterrisk2015-02-12发布2015-05-01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1/T953—2015I前言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为GB/T1.1-2009。本标准附录A、B、C、D、E、F、G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陕西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陕西省防雷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宏、高武虎、张楠、李润强、李彩莲、黄颖哲、曾诚、王百朋、侯涛。本标准由陕西省防雷中心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发布。本标准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防雷中心;联系人:高武虎;电话:029-81610770;地址:西安市北关正街36号;邮编:710015。DB61/T953—2015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准备、数据采集、报告编制、报告审查及应用培训等评估工作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内新建、改建、扩建及已建成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714.2-2008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evaluationoflightningdisasterregionalrisk将评估项目进行区域划分,通过对气象指标、地物环境指标、承灾体风险指标进行排序,达到对各区域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评判的一种方法。3.2接地电阻值估算thegroundingresistancevalueestimation把项目接地等效为半球形接地极或环形接地装置,估算其对应的接地电阻值。4基本要求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应具有主管部门认定的评估能力。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程序5.1评估流程图DB61/T953—2015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程序流程见图1。图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程序流程图5.2工作准备5.2.1接受委托委托协议应包含评估范围、引用标准、评估内容、双方责任等相关内容。5.2.2成立评估项目组评估工作开始前,评估机构应成立评估项目组。DB61/T953—201535.2.3编制评估计划书评估计划书宜包括以下内容:——初步明确项目基本情况;——应当履行的评估程序;——评估工作基本步骤;——评估项目组成员安排及进度安排;——其它。5.2.4技术对接会由评估单位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技术部门召开技术对接会,对资料完整性、评估工作预案交换意见,并建立沟通渠道,明确各自职责及工作进度。5.3数据采集及分析5.3.1现场勘察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需采集并分析以下现场数据信息:——经纬度;——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特征;——周边环境;——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土壤电阻率;——变压器、高低压线缆、线路分布情况;——项目运行后的人员活动情况;——评估所需的其它数据。5.3.2气象数据采集及分析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需采集并分析项目所在地以下气象数据:——雷暴天气卫星云图资料;——雷暴天气大气环流形势;——雷暴天气雷达回波资料;——闪电定位监测资料;——月平均降水量、历史最大风速、年最多风向、年最高最低气温(包括地温)、气压;——雷暴日观测资料。5.3.3设计资料数据采集及分析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需采集并分析以下设计资料数据:——工程总平面图;——地形图;——岩土勘察报告;——工程初步设计图(含初步设计说明)或施工图(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消防);——其它评估所需的设计资料。5.4报告编制5.4.1报告编制方案征询会DB61/T953—20154编制评估报告前应由评估单位组织设计方、项目方等有关人员就报告编制方案进行征询。报告编制方案应包含:依据规范、参考资料、分析方法选取、制作周期、主评人员、参评人员等。5.4.2分析、计算与评判5.4.2.1根据4.2.2对项目所在地大气雷电环境,对以下内容进行分析:——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雷击大地密度。5.4.2.2损害风险分析:——损害源;——损害类型;——损失类型。5.4.2.3建筑物单体雷电灾害风险计算,应按照GB/T21714.2-2008分析计算。5.4.2.4电源系统雷击过电流强度按附录D计算。5.4.2.5接地电阻值按附录E计算。5.4.2.6直接雷击内部磁场强度计算,按照GB50057-2010中6.3.2分析计算。5.4.2.7附近雷击内部磁场强度计算,按照GB50057-2010中6.3.2分析计算。5.4.2.8电子信息机房雷电防护等级,按照GB50343-2012中4.2分析计算。5.5技术咨询评估机构应根据工作进度通过网络、信函、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报告中的技术问题与设计方、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多次沟通、咨询,确定项目中对雷电敏感的关键节点。5.6形成评估报告初稿依据相关规范,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图纸设计资料、项目所在地气象资料,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后,形成评估报告初稿。5.7内部审查评估报告初稿由报告编制人自查,再由报告参评人核查,最后由项目评估负责人审查并形成书面审查记录。5.8完成报告编制根据内部审查记录和技术咨询会的专家意见、建议,对报告进行进一步完善,形成评估报告送审稿。6报告评审6.1由项目方向有管辖权的气象主管机构提出评估报告评审申请。6.2由有管辖权的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后由评估机构盖章签发,审核人、签发人均应在报告中签字。6.3取得有管辖权的气象主管机构批复文件并备案。DB61/T953—201557报告应用培训7.1报告出具后,评估机构宜组织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技术人员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第一次应用培训。7.2项目投入使用后,评估机构宜组织项目生产、安全、电气方面技术人员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第二次应用培训。DB61/T953—20156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加权平均算法计算Ng值根据气象观测站雷暴日资料,算出Y1(Y1为雷暴日资料统计年数)年项目所在地的地闪密度:0.1gldNT=………………………………………(A.1)式中:Ngl——雷暴日资料统计年项目所在地的地闪密度;Td——Y1年的平均雷暴日。根据闪电定位资料得到Y2年平均地闪密度:22/()gNNSY=………………………………………(A.2)式中:Ng2——闪电资料年年平均地闪密度;N——Y2年闪电定位仪S范围内地闪总次数;S——面积(根据评估对象适当选取);Y2——闪电资料年数(根据闪电定位仪使用时间选取)。结合雷暴日资料和闪电资料,通过加权平均算法得出地闪密度为:112212()/()gggNNYNYYY=++………………………………………(A.3)式中:Ng——评估所采用的地闪密度值;Ng1——根据雷暴日统计资料计算出的地闪密度值;Y1——雷暴日资料统计年数(根据国家气象站统计的项目地雷暴日年数选取);Ng2——根据闪电定位资料计算出的地闪密度值;Y2——闪电资料年数(根据闪电定位仪使用时间选取)。将该Ng值作为评估所采用的地闪密度值。DB61/T953—20157BB附录B(资料性附录)文纳四级法测试土壤电阻率B.1测试布极方法测试布极方法如图B.1所示。注1:四根极棒布设在一条直线上,极棒的间距相等为a;注2:a的取值为接地体的埋设深度。a一般取5m,对于基础较深的大楼其基础作为接地体一部分的,则a可取10m;注3:极棒与仪表上接线端子的连接顺序不能颠倒;注4:各极棒的打入地下深度不应超过极棒间距a的1/20;注5:为避免地下埋设的金属物对测量造成的干扰,在了解地下金属物位置的情况下,可将接地棒排列方向与地下金属物(管道)走向呈垂直状态。图B.1文纳四级法土壤电阻率测试示意图B.2测量操作方法B.2.1测量操作方法与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相同。B.2.2测量结果按公式(B.1)计算:22224/(1)4aaaRababρπ=+−++………………………(B.1)式中:DB61/T953—20158ρ——土壤电阻率(Ω·m);a——测试电极间距(m);R——所测电阻(Ω);b——测试电极入地深度(m)。B.2.3当测试电极入地深度b不超过0.2a时,可假定b=0,则计算公式可简化为(B.2):2aRρπ=………………………………………(B.2)式中:ρ——土壤电阻率(评估项目现场土壤电阻率)(Ω·m);a——测试电极间距(按照电阻率测试仪现场实际间距选取)(m);R——所测电阻(按实际所测量的土壤电阻选取)(Ω)。B.2.4土壤电阻率应在干燥季节或天气晴朗多日后进行,因此土壤电阻率应是所测的土壤电阻率数据中最大的值,为此应按公式(B.3)进行季节修正:0ρψρ=………………………………………(B.3)式中:ρ——土壤电阻率(Ω·m);ψ——季节修正系数,见表B.1;ρ0——所测土壤电阻率(Ω·m)。表B.1季节修正系数表项目(根据土壤性质划分)指标深度/mψ1ψ2ψ3粘土0.5~0.8321.5粘土0.8~321.51.4陶土0~22.41.361.2砂砾盖以陶土0~21.81.21.1园地0~3—1.321.2黄沙0~22.41.561.2杂以黄沙的砂砾0~21.51.31.2泥炭0~21.41.11.0石灰石0~22.51.511.2注1:ψ1——在测量前数天下过较长时间的雨时选用;注2:ψ2——在测量时土壤具有中等含水量时选用;注3:ψ3——在测量时,可能为全年最高电阻,即土壤干燥或测量前降雨不大时选用。DB61/T953—20159CC附录C(资料性附录)不等间距法测试土壤电阻率C.1适用性本方法主要用于测深不小于20m情况下的土壤电阻率测试。C.2测量步骤C.2.1不等距法测试接线见图C.1。图C.1不等距法土壤电阻率测试接线图C.2.2采用不等距法应先计算确定四个电极的间距,此时b>a。a值一般情况可取5m~10m,b值根据测深计算确定,计算见公式(C.1):/2bha=−………………………………………(C.1)式中:b——为外侧电极与相邻内侧电极之间的距离(m);h——测深(m);a——相邻两内侧电极之间的距离(m)。C.2.3根据确定的间距将测量仪的四个电极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电极入土深度应小于a/20。C.2.4转动接地电阻测量仪的手柄,使手摇发电机达到额定转速,调节平衡旋钮,直至电表指针停在黑线上,此时黑线指示的度盘值乘以倍率即为接地电阻值。若表读值出现小于零时,应加大a值并重新布置电极。C.3数据处理C.3.1测深h的平均土壤电阻率按公式(C.2)计算。2(/)Rbbaρπ=+………………………………………(C.2)式中:DB61/T953—201510ρ——测量点从地表至深度h土层的平均土壤电阻率(Ω·m);R——接地电阻仪示值(Ω);a——相邻两内侧电极之间的距离(m);b——为外侧电极与相邻内侧电极之间的距离(m)。C.3.2本工程测深及记录要求见表C.1:表C.1土壤电阻率测试记录表h/ma/mb/mR/Ωρ/(Ω·m)40537.534531.528525.5DB61/T953—201511DD附录D(资料性附录)电源系统雷击过电流估算假定总雷电流i0的50%流入建筑物的LPS的接地装置中,而其余的50%的i0即is进入各种设施(外来电力线、通讯线、金属管道等)间分配。通讯线路采用埋地引入和一定的屏蔽措施,采用穿管引入,基本不分流雷电流,则雷电流is在电力线和外来金属管道中分配。SPD1的通流量的计算方法见公式(D.1):1050%(1/2)(1/4)Ii=×××………………………………………(D.1)式中:I1——SPD1的通流量(A);i0——总雷电流(A)。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