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 艺考生冲刺 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及文艺 第26讲 从 百家争鸣 到 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第十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及文艺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第26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条件:①经济上: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经济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瓦解;③阶层上:士(知识分子)阶层崛起。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学术下移。(2)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2.主要流派(1)早期儒学人物主张贡献和地位孔子核心思想是“仁”;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创立儒家学派;首创私人讲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尊称为“至圣”孟子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使儒学体系更完整,更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理念提示: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分析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提示:①“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②“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解决人世间的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③“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的观念,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2)其他学派主张影响道家老子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道德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庄子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辨析儒家的“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区别提示: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二、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历史背景(1)客观: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2)主观: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主张目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2)付诸实践:汉武帝认为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遂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理解董仲舒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提示:(1)继承:①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②实行仁政:限田、薄赋、省役;天人感应,防止暴政等。③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2)发展:①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②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家)。③无为而治:天为百神之大君、覆育万物、以无为而治思想阐释三纲和治国之道等(黄老道家)。总之,从民本到君本;从理性到迷信;从人道到天道。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3.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①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士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②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2)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辨析正确认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示: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②“罢黜百家”并不是禁绝百家。“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意味着只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易错辨析1.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的“仁”的继承【辨析】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内的施政纲领,即“仁政”。2.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大体相似【辨析】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提出“性恶论”,法家也主张“性恶论”,但仔细比较可知,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易错辨析3.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就是孔子、孟子的“儒学”【辨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而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4.“民本”与“农本”思想相近【辨析】民本是指以民为本;农本则是指以农业为国家经济的根本。春秋时期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是“农本”思想的体现。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典例1(2018·全国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B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科学的,D项错误。【答案】C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变式1(2016·全国卷Ⅰ)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C【解析】汉代崇尚儒学,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也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C项正确,A项错误。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项错误。儒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它于西汉时重新兴起,D项错误。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变式2(2019·福建泉州二模)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说,孔子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一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要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孔子无法作出判断。材料反映了()A.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化B.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C.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D.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C【解析】题干中提及对于两小儿辩日的疑问,孔子无法作出判断,可知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在思考,也包括小儿、孔子,故选C项;题干中的小儿不属于“百家”,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还未受到统治者重视,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定为正统思想,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及小儿就学于私学,而是孔子游历过程中发生的,排除D项。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典例2(2019·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解析】“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材料没有提及遭到封建士大夫的批判,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B项错误;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防止暴政,C项正确;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为了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D项错误。【答案】C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变式3(2019·辽宁沈阳三模)《后汉书·陈定传》中记载:颍川(今属河南)名士陈定的子孙们都很孝敬老人,其中陈纪最出名。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象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彰显君主以德治国B.加强社会道德教化C.维护封建纲常秩序D.促进家庭和睦稳定C【解析】根据材料“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象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可知强调“三纲五常”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C项;“彰显君主以德治国”为直接目的,排除A项;“加强社会道德教化”为手段,排除B项;“促进家庭和睦稳定”为直接目的,排除D项。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变式4(2014·全国卷Ⅰ)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B【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