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一、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1)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②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标志: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思考马克思写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从社会矛盾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原因。提示:鸦片战争使中外民族矛盾尖锐,激化了中国社会原有的阶级矛盾;而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2.发展(1)初建政权: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2)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政权。(3)军事全盛: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北伐与西征并举。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资政新篇》(1859年)背景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太平天国衰落时期主要内容土地: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财产: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学习西方,以法治国,民选官吏;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群众基础拥有广泛群众基础不被农民阶级理解和接受评价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形势,未能实行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辨析《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本质区别提示: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上,两者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各自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人间天国;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4.转折——天京变乱(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进取心锐减,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2)表现:1856年秋,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后被处死,石达开遭疑忌率军出走。点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思想上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组织上难以形成团结统一的领导核心。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5.后期斗争(1)重建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让洪仁玕总理朝政,进行政治改革。(2)稳定局势: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江北大营,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3)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提示:促进作用:①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②《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阻碍作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却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因而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二、辛亥革命1.条件(1)经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迅速壮大。(3)思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4)组织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②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5)军事: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阐释清末新政提示:《辛丑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发展,清政府需要采取对策。清朝统治集团中,在义和团运动后顽固派失势,洋务派占据上风。自1901年开始,清政府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历史上称之为“清末新政”。虽然归于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2.爆发——武昌起义(1)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2)革命主力:湖北新军。(3)时间:1911年10月10日。(4)结果:占领武汉三镇,建立湖北军政府。(5)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危机。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3.高潮(1)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目的:维护共和政体,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②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③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提示:①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②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体现出新生政权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的尊重和实践。③责任内阁制对总统的牵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与要求。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知识梳理4.结局(1)1912年2月,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覆灭。(2)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5.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①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②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④社会风俗发生巨大改变,剪辫、不缠足运动发展。(3)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易错辨析1.《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辨析】《天朝田亩制度》是l853年初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是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而《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二者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对待西方事物态度相同【辨析】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学习西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方案;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扶清灭洋”既带有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也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思想。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易错辨析3.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的封建制度【辨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普遍存在。4.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表现是袁世凯夺取了革命的果实【辨析】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实现。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袁世凯对内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改变,这是其失败的主要表现。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典例1(2018·海南卷)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解析】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A项正确;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B项错误;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制度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D项错误。【答案】A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变式1(2019·山西太原一模)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B【解析】根据材料“删改……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目的是通过思想的建设,来维护太平天国的统治,故选B项;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与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通过儒家伦理纲常束缚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根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依靠儒家伦理纲常维护统治,排除D项。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变式2(2018·广西南宁摸底)政治因素在中国服饰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太平天国起义者曾把批判矛头对准“辫发顶戴”的清政府,要求“复中原古制”。这说明太平天国()A.转变为封建性质政权B.实现了近代中国生活巨变C.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D.把服饰变革作为反清内容D【解析】太平天国起义者要求服饰、发辫“复中原古制”,不能反映政权的性质,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一切依旧回归清王朝的统治,并未引发生活巨变,也没有实现改朝换代,故B、C两项错误;服饰、发辫的变革,是从外在方面显示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故D项正确。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典例2(2017·海南卷)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解析】材料中“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反映出皇帝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英国式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两者有本质的区别,A项错误;材料中议员部分是选举产生,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经济重大事务的决策,并不是皇帝个人的独裁,B项错误;材料中皇帝在政治上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出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皇帝对资政院的控制,不符合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D项错误。【答案】C知识梳理易错辨析典例变式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典例变式变式3(2015·海南卷)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A【解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B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