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91.140P46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825—2013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技术规程2013-12-02发布2013-12-2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1825—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地暖行业协会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金大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宏岳塑胶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宝路七星塑业有限公司、唐山道诚管业有限公司、石家庄北方地板采暖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强、刘亮、田建学、马君、王勇为、宋志原、王彦尊、石磊、付松辉一。DB13/T1825—20131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分类、基本要求、设计、材料、竣工验收、调试及试运行。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以水为介质的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96住宅设计规范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T7306.155°密封管螺纹第1部分:圆柱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GB/T18992.1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GB/T18992.2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PE-X)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GB/T18742.1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GB/T18742.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GB/T19473.1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GB/T19473.2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GB/T19473.3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第3部分:管件CJ/T175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CJ/T251铜分集水器JGJ26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1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73供热计量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50736和JGJ14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DB13/T1825—20132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由地面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和新风系统组成的室内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3.2地面辐射供暖供冷系统以水为冷热源,提升或降低室内地面表面温度,形成热或冷辐射面,通过辐射面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向室内供暖供冷的系统。3.3新风系统由进风口、过滤器、空气冷热处理装置、送风机、送风管、出风口等组成的机械式送风系统。3.4分/集水器在地面辐射供暖供冷系统中,用于连接多路供(回)水管的配(汇)水装置。3.5加热供冷管用于进行热水或冷水循环并加热或冷却辐射表面的管道。主要包括交联聚乙烯(PE-X)管、聚丁烯(PB)管、耐热聚乙烯(PE-RT)管、聚丙烯管(PP-R)等。3.6新风分配器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中,用于连接多路地送风管分配气流的静压箱,其断面风速不应大于1.5m/s。3.7地送风管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中,敷设于垫层内用于连接各房间新风出风口的送风管道。4基本要求4.1为规范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4.2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的机房、冷源与热源、水系统设计,管道水力计算、检测与监控应按GB50736及JGJ142的相关规定执行。4.3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采用的分集水器应符合CJ/T251,管材、管件应分别符合GB/T18992、GB/T19473、GB/T18742、CJ/T175的标准规定,其他材料、设备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并在进场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4.4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DB13/T1825—201335设计5.1一般规定5.1.1冬季室内设计温度18℃~24℃,相对湿度≥30%;夏季室内设计温度24℃~28℃,相对湿度40%~60%。5.1.2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不宜大于6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供水温度宜采用35℃~45℃。地面辐射供暖表面平均温度宜符合表1的规定。表1地面辐射供暖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设置位置宜采用的平均温度平均温度上限人员经常停留25~2729人员短期停留28~3032无人停留35~40425.1.3地面辐射供冷系统供水温度应保证供冷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1℃~2℃。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5℃且不应小于2℃。地面辐射供冷表面平均温度宜符合表2的规定。表2地面辐射供冷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设置位置平均温度下限人员经常停留19人员短期停留195.1.4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地面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夏季应负担室内的显热负荷,冬季应负担室内的热负荷;b)新风系统应负担室内的全部湿负荷,也可以承担一部分室内显热负荷或热负荷;c)应对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进行监测,并采取确保地面表面不结露的自控控制措施;d)地面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设计、地面构造做法等按JGJ142中相关规定;e)依据冬夏季室外空气含湿量,将我省主要城镇分为两个气候分区,如表3所示。表3河北省主要城镇所处气候分区湿度分区分区依据夏季对新风的处理需求冬季对新风的处理需求代表地区Ⅰ区-干燥地区最湿月平均含湿量<12g/kg降温加热、加湿张北、沽源Ⅱ区-潮湿地区最湿月平均含湿量>12g/kg降温、除湿加热、加湿石家庄、唐山、邢台、保定、张家口、邯郸、衡水、沧州、廊坊、秦皇岛、承德5.1.5干燥地区(Ⅰ区)新风夏季宜采用蒸发冷却进行降温处理。5.1.6潮湿地区(Ⅱ区)新风夏季可采用冷却除湿、溶液除湿、固体除湿等新风处理方式进行降温除湿处理。DB13/T1825—201345.1.7冬季新风应采用加热加湿的处理。当夏季新风处理过程采用溶液除湿方式时,冬季可以使用同一套设备实现对新风的加湿处理;当夏季选用冷却除湿方式时,冬季需要单独设置加湿装置来满足新风处理需求。加湿装置的类型,应根据加湿量、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有蒸汽源时,宜采用干蒸汽加湿器;b)无蒸汽源,且空调区湿度控制精度要求严格时,宜采用电加湿器;c)湿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高压微雾或湿膜等绝热加湿器;d)加湿装置的供水水质应符合卫生要求。5.1.8夏季地面辐射供冷水系统供水温度可取16℃~18℃,当室外空气设计露点温度较低时,应采用间接蒸发冷水机组制取冷水吸收显热,或可通过土壤源换热器、高温冷水机组等高效制冷方式制备高温冷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利用蒸发冷却、天然冷源等制备冷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5.2负荷计算5.2.1冷热负荷应按GB50736和JGJ142中相关规定经计算确定。5.2.2采用蒸发冷却新风系统时,室内空气设计干球温度可比传统空调舒适区高2℃~3℃,室内相对湿度在允许的范围内取较大值,以合理降低新风系统的换气次数。5.2.3室内余湿量按式(1)计算:4321…………………………………………(1)5.2.3.1人体散湿量1W按式(2)计算:ngW1………………………………………………(2)式中:g—成年男子散湿量,g/h;n—总人数;—群集系数。5.2.3.2敞开水表面散湿量2W按式(3)计算:')(2BBAppWwqqb…………………………………………(3)式中:qbp—相应于水表面温度下的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qp—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Pa;wA—蒸发水槽表面积,m2;—扩散系数,kg/(N·s),见表4。B—标准大气压,Pa;'B—当地大气压,Pa。DB13/T1825—20135表4不同水温下的扩散系数水温(℃)<30405060扩散系数[kg/(N·s)]0.00430.00580.00690.0077水温(℃)708090100扩散系数[kg/(N·s)]0.00880.00960.01060.01255.2.3.3由围护结构渗入的壁面散湿量3W按式(4)计算:bbgAW3…………………………………………(4)式中:bA—衬砌内表面积,m2;bg—单位内表面积散湿量,g/(m2·h),离壁衬砌取0.5g/(m2·h),贴壁衬砌取1~2g/(m2·h)。5.2.3.4植物蒸发散发的水分4W式(5)计算:FW4………………………………………………(5)式中:F—植物叶片面积,cm2;—植物蒸发率,g/(cm2·h),见表5。表5植物蒸发率植物名称桂花榆叶梅紫叶李连翘白玉兰木瓜蒸发率[g/(cm2·h)]0.03960.04410.06480.04310.05110.0620植物名称海棠珍珠梅紫藤火棘紫薇紫荆蒸发率[g/(cm2·h)]0.03590.09540.04350.03780.06770.03645.3新风系统设计5.3.1新风系统新风量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5.3.1.1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中所规定的人员卫生要求的最低新风量需求。其中公共建筑按人员所需的最小新风量确定,居住建筑按换气次数法确定新风量。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6中规定。居住建筑换气次数宜符合表7中规定。表6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3/(h·人)]建筑房间类型新风量办公室30客房30大堂、四季厅10DB13/T1825—20136表7居住建筑设计最小换气次数人均居住面积Fp每小时换气次数Fp≤10m20.7010m2<Fp≤20m20.6020m2<Fp≤50m20.50Fp>50m20.455.3.1.2满足排除室内全部湿负荷的需求,按式(6)计算。GWdnds……………………………………………………(6)式中:W—室内湿负荷,g/h,计算方法见本标准第5.2.3条要求;ds—送风含湿量,g/kg干空气;dn—室内设计状态含湿量,g/kg干空气;G—设计新风量,m3/h;—空气密度,kg/m3。5.3.1.3保证室内正压要求。5.3.1.4新风量宜依照人员数目等产湿源的变化进行调整,在满足人员卫生需求和排除室内余湿的基础上,避免过多的送入新风带来浪费。5.3.1.5夏季新风送风温度宜取18℃~20℃;冬季新风送风温度应考虑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送风温度应至少高于冬季室内设计温度2℃~3℃。5.3.2新风送风气流组织和送风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采用排风全热热回收预冷装置的冷却除湿系统,如不采用再热且送风温度较低时,宜采用高诱导比低温送风口、塑料散流器等;b)新风处理采用其他方式且送风温度接近室温时,宜采用置换送风、地板送风等下送风方式。5.3.3地面辐射供暖供冷与新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住宅建筑应按户划分系统,配置新风分配器。公共建筑应按区域划分系统,配置新风集配器;b)各房间的地送风管应分别与新风分配器相连接,地送风管内空气流速不宜大于3m/s;c)宜采用地板送风下送风方式,送风口布置时应避开家具等遮挡物;d)新风系统其他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及风口风速按GB50736相关规定确定。5.3.4高层建筑竖向新风系统所负担的层数不宜超过10层,但通过计算能够满足相关节能标准且经济合理时,可不受此限制。5.3.5不应利用土建风道作为已经过冷、热处理后的新风送风道。5.4新风处理方式DB13/T1825—201375.4.1新风处理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新风送风的露点温度和含湿量,结合建筑物特性、使用要求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