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640-2014 茶薪菇生产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ICS65.020.20B31备案号:41849-2014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DB32/T2640-2014茶薪菇生产技术规程RulesofproductiontechniqueforAgrocybeaegerita2014-03-30发布2014-04-3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640-20140前言为规范本地茶薪菇生产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编写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写。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靖江市食用菌协会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艳、孙剑霞、羊雪萍、吴冬乾、倪松尧、沈艳、徐明霞、陈莉、朱玉萍、李淑波、侯笛鸣、赵新、陈建坤。DB32/T2640-20141茶薪菇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茶薪菇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加工用水、菌种生产与管理、栽培季节安排、菇棚搭建、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本规程适用于茶薪菇的袋料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5294-2004无公害食品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3产地环境生产场地应符合NY/T5294-2004的规定,并要求地势平坦,灌排便利,距畜禽养殖场500m以外。4生产加工用水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2006的规定。5菌种生产与管理应符合NY/T528-2010规定。5.1母种转管5.1.1基质配方采用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培养基质应符合NY5099-2002的要求。5.1.2配制方法称取200g去皮马铃薯,切成薄片,加清水1000mL~1200mL,煮30min左右,用8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加入琼脂,加清水补至1000mL。加热至琼脂完全溶化,再用4层纱布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葡萄糖,充分搅拌,使葡萄糖迅速溶化,趁热装入试管。装入量为试管的1/5,塞上棉塞,用牛皮纸将试管口包扎好,放至高压锅内,在1.2kg/cm2高压下灭菌,取出摆放斜面。待试管冷却后,按无菌操作的要求接种母种,接好后在恒温箱内25℃培养7d~10d。5.2原种、栽培种生产DB32/T2640-201425.2.1基质配方配方培养基质应符合NY5099-2002的要求。原种及栽培种培养料为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1%,糖0.5%,石灰0.5%,含水量60%~65%。5.2.2制作方法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均选用15cm×30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培养料,每袋装干料重0.25kg~0.3kg,装袋后用塑料绳扎口,采用高压蒸气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或28℃以下,按无菌操作的要求接种。5.2.3菌丝培养接种后将菌袋搬至培养室发菌培养。培养室保持清洁、干燥,室内温度保持22℃~25℃,相对湿度不高于70%,避光培养40d左右,注意定期通风换气。6栽培季节安排茶薪菇为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7℃,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16℃~26℃。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可进行春秋两季栽培。春季在3月份制袋,5月~6月份出菇。秋季在8月份制袋,10月~11月份出菇。7菇棚搭建7.1菇棚采用钢架大棚或竹木结构塑料棚,宽6m,长40m~50m,高2.2m~2.5m,外盖塑料膜和草帘。7.2毛竹结构高层大棚,长33m,宽12m,,顶高6.5m,顶部及四周用稻草和塑料覆盖。棚内采用毛竹搭建床架,床架长10m,宽1.0m~1.5m,高6层~7层,层距80cm,过道宽70cm。8栽培技术8.1栽培袋制作8.1.1培养料配方栽培主料为木屑、棉籽壳等,辅料为米糠、麸皮、玉米粉等。生产用主辅料安全要求应符合NY5099-2002规定。本地常用配方为棉子壳73%、木屑10%、麸皮(米糠、玉米粉)15%、石灰2%,含水量60%~65%。8.1.2菌袋制作栽培袋选择17cm×33cm的聚丙烯塑料袋。按配方比例拌好菌料后即可装袋,每袋装干料重0.35kg~0.4kg,袋口套上颈圈,塞上棉塞。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100℃后,保持15h左右(有条件可采用高压灭菌,121℃保持1.5h~2h)。冷却至室温后按无菌操作接种。8.2发菌培养接完菌种后的栽培袋及时搬入培养室进行发菌管理。培养室要求通风、干燥、黑暗,使用前对培养室进行彻底消毒。春季栽培因发菌时温度较低,菌袋可采用墙式堆叠排放,堆放4层~5层。秋季栽培,菌袋宜直立排放发菌。培养室室温控制在21℃~27℃,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培养期间要注意适当通风,避免“烧菌”。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如有污染要及时捡出,根据污染程度不同,另行放置或销毁。一般培养45d~50d,茶薪菇菌丝即可长满全袋。DB32/T2640-201438.3栽培管理菌丝发满袋后,应继续培养10d~15d,以积累充足的营养成分。此时将菌袋搬至菇棚,采用单层直立排放式出菇。8.3.1催蕾注意调节菇棚内温度和湿度,利用昼夜自然气候条件,并通过人为调控,制造温差和干湿差进行刺激,4d~5d后,料面逐渐分泌黄水,开始出现褐色斑块,逐渐形成原基,接着分化成大批菇蕾。8.3.2撑袋出菇菇蕾形成后,取掉棉塞和套环,将塑料袋口撑开,往下翻3cm~5cm,盖上报纸,并喷水保湿。8.3.3环境控制8.3.3.1茶薪菇子实体生长阶段,菇棚内温度宜控制在20℃~24℃,出菇期温差不宜过大,棚内温度应相对稳定。8.3.3.2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喷水时应轻喷勤喷,保持覆盖报纸湿润即可。晴天可多喷,雨天因空气湿度大,应揭开覆盖物,减少喷水次数,喷水后要适当加强通风。8.3.3.3二氧化碳能促进茶薪菇菌柄伸长,在子实体伸长期逐渐拉直袋口,在袋内营造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小环境,以提高茶薪菇的商品价值。8.3.3.4茶薪菇生长发育需新鲜空气,故子实体生长期,应根据长势情况每天通风1次~3次,出菇旺季,可结合采菇进行通风换气。8.3.3.5茶薪菇具趋光性,生长期间需增加一定的散射光。8.4采收及采后管理从菇蕾到采收,一般需要5d~7d。茶薪菇子实体易脱落,采收要适时。当菌盖内卷,边缘颜色变淡,菌环未破时就要采收。采收时,一手按住菌袋,一手握住整从菌柄基部轻旋拔下。采后及时包装保鲜,鲜茶薪菇产品应符合GB7096-2003要求。头潮菇采收后,及时清理袋内菇根和杂质,酌情补水,同时加强通风和温、湿度管理,方法同上。袋栽茶薪菇一般可出3潮~4潮,转潮间隔时间5d~7d。9病虫害防治9.1防治原则9.1.1茶薪菇生长期间,主要病虫害有链孢霉、木霉及菇蚊、菇蝇、螨虫等。防治时要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物理防治为主,农药的使用要按照GB4285-1989的规定进行。9.1.2茶薪菇子实体生长期间,不能使用农药,因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喷药会引起中毒。9.2防治方法9.2.1选用菌丝生长旺盛,抗逆性强的菌种,提高自身抗逆能力;9.2.2栽培料应选用无虫蛀、无霉变的新鲜原料,使用前暴晒1d~2d,装袋后灭菌要彻底,接种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9.2.3栽培场地应远离畜禽养殖场;DB32/T2640-201449.2.4清除菇棚周围及内部杂草、杂物,菇棚使用前要经严格彻底消毒处理;9.2.5菌袋入棚前要剔除污染袋,防止交叉侵染;9.2.6菇棚的门窗上要安装孔径为0.25mm的纱网或防虫网,以防成虫进入;9.2.7出菇期袋内发现杂菌危害,应及时处理,污染不严重的可用50%的多菌灵200倍液防治,污染严重的菌袋应剔出菇棚,深埋或焚烧,以免成为污染源,进一步产生污染;9.2.8出菇期袋内有害虫为害的,可用黑光灯或诱虫剂进行诱杀,在采收后用4.3%的菇净乳油1500倍~2000倍液喷施料面、袋口、菇房空间和菇房门,杀死菇蚊、菇蝇、螨虫等。10生产记录对茶薪菇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记录,生产记录保存两年以上。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