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7.120.30B52备案号:41106-2014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539—2013代替DB32/T539—2002家化暗纹东方鲀Domesticfuguobscurus2013–12–30发布2014–01–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539—2013I前言本标准代替DB32/T539-2002《家化暗纹东方鲀》。本标准与DB32/T539-2002相比修改如下:──对暗纹东方鲀学名的拉丁文命名进行了重新规定,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优先律的原则,暗纹东方鲀理应恢复使用“Takifugufasciatus(McClland,1844)这个学名。──对于外部形态特征的描述,修改为以家化暗纹东方鲀这一物种的主要特征如体色、斑纹、皮刺等来描述外形特征,以区别于野生暗纹东方鲀和其它鲀形物种。同时将第五章中的家化暗纹东方鲀与野生暗纹东方鲀的形态区别去除。──原标准中的可量性状仅为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数据,修改为工厂化养殖和粗放式室外池塘养殖两种养殖模式下的暗纹东方鲀的生长数据,统计分析后,取各项比例值的范围。──内部构造特征中删除一般性构造,突出暗纹东方鲀的内部构造特征。──给出暗纹东方鲀河豚毒素的定性指标,删除河豚毒素定量指标,强调只有按规范养殖的暗纹东方鲀可达到无毒级。──生化遗传学采用新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去除原来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及眼晶状体蛋白电泳图谱。──标准中对主要形态结构特征的测定、细胞遗传学特征的确定优先采用GB/T18654.3和GB18654.12中规定的试验方法;河豚毒素检测时采用GB15193.3规定的试验方法。──对于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根据实测体长、体重数据经数学回归方程计算出体长与体重关系式,雌雄不再分开描述。本标准给出了家化暗纹东方鲀的鉴别指标,旨在为家化暗纹东方鲀鉴别提供依据。本标准中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南通市海安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市海安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晓明、秦桂祥、孟庆宇、叶建华、王耀辉。DB32/T539—20131家化暗纹东方鲀1范围本标准给出了家化暗纹东方鲀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性以及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家化暗纹东方鲀的种质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193.3急性毒性试验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GB17716-1999青鱼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野生暗纹东方鲀wildfuguobscurus指从长江或沿海附近等自然水域捕获的暗纹东方鲀。3.2家化暗纹东方鲀domesticfuguobscurus指野生暗纹东方鲀繁育的F1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获得的F2代及其子代。4名称与分类4.1学名暗纹东方鲀Takifugufasciatus(McClland,1844)。4.2分类学地位属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Takifugu)。5主要形态结构特征5.1外部形态特征5.1.1形态体呈圆筒形,前端钝圆,腹围略膨大,尾柄粗而侧扁。体色青淡黄色,色泽黯淡,腹部白色醒目。胸鳍宽短,无腹鳍,背鳍一个,后位,与臀鳍形状相似,尾鳍后缘稍圆形。口小,端位。体棕褐色,体侧下方具淡黄色带,腹面白色。体色和条纹随体长不同而有变异。背部具不明显暗褐色横纹4条~6条,横纹之间具白色狭纹3条~5条。胸鳍后上方体侧处具1圆形黑色大斑,边缘白色。背鳍基部具1长圆形黑色大斑。胸鳍基底外侧和里侧常各具1黑斑。胸鳍、背鳍、臀鳍黄棕色,尾鳍后端灰褐色。头部及体背、腹面均被小刺,背刺区与腹刺区在眼后部相连。吻侧、鳃孔后部体侧及尾柄光滑。暗纹东方鲀的外形见图1。DB32/T539—20132全长胸鳍背鳍臀鳍尾鳍图1家化暗纹东方鲀外形5.1.2可数性状5.1.2.1背鳍鳍式:D15~18。5.1.2.2臀鳍鳍式:A13~16。5.1.2.3胸鳍鳍式:P16~18。5.1.2.4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7~9,内侧鳃耙数:9~12。5.1.3可量性状家化暗纹东方鲀实测可量性状比例值见表1。表1家化暗纹东方鲀实测可量性状比例值全长/体长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距体长/尾柄长长尾柄长/尾柄高1.1~1.33.2~4.03.2~3.72.2~2.66.6~7.41.6~1.94.8~5.91.8~2.35.2内部构造特征5.2.1气囊消化道前端腹侧突出一囊状结构,即气囊,遇到外敌或受环境刺激时,气囊膨胀。5.2.2齿颌与齿愈合,上、下各具1对板状齿。5.2.3脊椎骨脊椎骨数目为:21~24。6河豚毒素野生暗纹东方鲀卵巢、脾脏、肝脏、血液、肾脏、眼、消化道含有河豚毒素。按DB32/T540.1~540.4养殖的暗纹东方鲀可达无毒级。7生长与繁殖DB32/T539—201337.1生长家化暗纹东方鲀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参见附录A。7.2繁殖7.2.1性成熟年龄2龄~3龄家化暗纹东方鲀性成熟;体重350g以上雄鱼,450g以上雌鱼,经人工促熟后,可达性成熟。7.2.2繁殖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3月下旬-4月下旬。7.2.3产卵类型一次性产卵。7.2.4怀卵量体长230mm~340mm的性成熟雌鱼,怀卵量为15万粒~40万粒。7.2.5卵子特点淡黄色,半透明;圆球形,具油球;沉性卵,弱粘性,卵膜厚,有弹性;卵径0.9mm~1.1mm。8遗传学特性8.1细胞遗传学特性体细胞染色体数:2n=44。核型公式:10m+6sm+8st+20t。染色体组型见图2。图3家化暗纹东方鲀染色体组型8.2生化遗传学特性肌肉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酶谱见图4。DB32/T539—20134图4家化暗纹东方鲀肌肉LDH同工酶酶谱9检测方法9.1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测定按GB/T18654.3规定执行。9.2河豚毒性检测按GB15193.3规定进行。9.3细胞遗传学特性的确定按GB/T18654.12规定执行。9.4生化遗传学特性的测定9.4.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活体解剖,取背部白肌和眼球,置于0.7%生理盐水中洗去血污即可用,样品在-20℃保存。9.4.2样品制备样品加3%辅酶I液(1:3)冰浴匀浆,4℃,10000rpm离心15min,上清液-20℃保存备用。整个制备过程在低温下操作。9.4.3电泳分离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PAGE)分离,分离胶浓度为7.5%,浓缩胶浓度为2.5%,胶厚0.75mm。加样前,预电泳:50mA,30min。加样后,前电泳:25mA,10min;正式电泳:450V,120min~150min。电泳结束后,分别放入预先配好并在37℃恒温箱中保温的LDH同工酶染色液中染色。同工酶染色液的配制见GB17716-1999中附录B的规定。10档案管理记录档案,并保存两年以上。DB32/T539—20135附录A(资料性附录)养殖暗纹东方鲀体长与体重关系A1暗纹东方鲀体长与体重分布散点图见图A.1。y=0.0836x2.7397R2=0.9389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05101520253035体长(cm)体重(g)图A.家化暗纹东方鲀体长与体重生长情况散点图A2暗纹东方鲀体长与体重关系见下式。W=0.0836×L2.7397…………………………………………………(1)式中:W——鱼体体重,单位为克(g);L——鱼体体长,单位为厘米(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