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B22备案函:41325-2014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457—2013小麦镇麦168生产技术规程ThetechnicalrulesforproductionofwheatcultivarZhenmai1682013–12–20发布2014–02–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457—2013I前言镇麦168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新育成的我省首个优质强筋红皮小麦品种,2007年同时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审定并命名。为规范镇麦168生产,保证其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制。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江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爱大、温明星、杨红福、周如美、王宝和、徐卯林、陆成彬。DB32/T2457—20131小麦镇麦168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弱筋小麦镇麦168生产的产地环境、籽粒品质、产量和产量结构、肥料使用准则、农药使用准则和栽培技术要点。本标准适用于淮南地区中上等肥力田块镇麦168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851-2004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5009-2001有机肥卫生标准3产地环境应符合NY/T851-2004的规定。4籽粒品质品质指标参照GB/T17893-1999。5产量及产量结构5.1产量水平产量(450~500)kg/亩。5.2产量结构有效穗(30~33)万/亩,每穗实粒数(34~38)粒,千粒重(41~43)g。6肥料使用准则DB32/T2457—20132化肥应符合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有机肥符合NY/T5009-2001有机肥卫生标准的规定。7农药使用准则应符合GB4285-1989、GB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8栽培技术要点8.1播前准备8.1.1种子处理8.1.1.1晒种(1~2)d。8.1.1.2选种人工或精选机去杂、去劣、去小粒,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2008。8.1.1.3药剂拌种每(8~10)kg用种用立克秀(16~20)g兑水500mL拌种。8.1.2沟系配套8.1.2.1外沟外三沟在前作收获前人工清理开挖,沟系配套,逐级加深,隔水沟深100cm以上,导渗沟深120cm以上,排水沟深150cm以上。8.1.2.2内沟内三沟于播种后进行机械开沟或人工开挖(指地头沟和腰沟),宜每(3~4)m开挖一条竖沟,沟深(20~30)cm。距田两端横埂(2~3)m,各挖一条横沟,沟深(30~40)cm,长条田每(30~50)m挖一条横沟,内外沟配套相通。8.2播种8.2.1播种期适宜播期10月20日~11月10日8.2.2播种量适宜基本苗(15~18)万/亩,播种量按公式(1)计算:播种量(kg/亩)=基本苗数(万)…………………………⑴每公斤种子粒数×发芽率(%)×出苗率(%)8.2.3播种方式DB32/T2457—20133板茬少免耕机条播,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行距25cm,播深(2~3)cm。亦可采用撒播或套播的种植方式。8.3施肥8.3.1肥料用量根据测土配方要求施肥。一般推荐施用量:氮肥:折合纯氮(18~20)kg/亩,磷肥:折合P205(10~12)kg/亩,钾肥:折合K2O(10~12)kg/亩;氮磷钾比例N:P2O5:K2O=1:0.6:0.6。8.3.2运筹比例氮肥的施肥比例以基肥:壮蘖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剑叶露尖)为5:1:2:2;磷、钾肥基追比为6:4,追肥在主茎叶龄(6~8)叶期施用。8.3.3运筹方法8.3.3.1基肥重视有机肥施用,宜施有机肥1000kg/亩,尿素(6~8)kg/亩,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40~45)kg/亩。8.3.3.2壮蘖肥4叶1心前施尿素(5~7)kg/亩,捉黄塘、促平衡。8.3.3.3拔节肥在小麦基部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3.0叶时施,施45%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23~27)kg/亩。8.3.3.4孕穗肥在剑叶露尖时施用,施尿素(6~9)kg/亩。8.4病虫草害防治8.4.1防治策略在生产过程中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8.4.2防治措施8.4.3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换茬,清除沟渠路边杂草、破坏病虫滋生场所、压低病虫草发生基数。8.4.4化学防治根据田间病虫草发生特点,选用高效、低残药剂,适时适量防治。并注意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主要防治对象:纹枯病、赤霉病、蚜虫和粘虫。具体施用药剂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8.5抗逆DB32/T2457—201348.5.1抗旱播后墒情不适,当土壤耕作层20cm内含水量降至60%以下,需要灌出苗水,促进及时出苗。注意不可大水漫灌,以防烂芽、闷芽。8.5.2降渍开挖好内外三沟,沟系配套。出苗至返青期地下水位控制在0.8m以下,返青后地下水位控制在1m以下。8.5.3防冻、抗冻8.5.3.1冻害预防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强调镇压、覆盖、化控等措施防止冻害。8.5.3.2冻害补救发生冻害后,根据冻害发生的严重度增施恢复肥。小麦拔节前受冻,一般不施用恢复肥,但拔节后发生冻害应及时补施恢复肥,减轻冻害损失。恢复肥追施数量应根据小麦冻害严重度确定,茎蘖冻死率(30~50)%,一般施用尿素(5~10)kg/亩。8.5.4倒伏扩行精播、培育壮苗,建立合适群体。较大群体田块拔节初期(2月底3月初)可用矮苗壮60g/亩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5)g/亩进行叶面喷雾。8.6收获技术5月底至6月初,小麦腊熟末期及时收割,收获后需及时晒干扬净,籽粒含水量要求低于13%,贮藏于通风干燥处。9记录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记录档案保存不少于两年。DB32/T2457—20135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1。表A.1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农药类别农药名称剂型防治对象(功能)施用方法(g/次.亩或mL/次.亩)安全使用、间隔期除草剂异丙隆25%可湿性粉剂杂草250g~300g喷雾播后苗前或杂草1~2叶骠马6.9%浓乳剂杂草50mL~60mL喷雾杂草2叶~3叶使它隆20%乳油杂草30mL~40mL喷雾杂草3叶~4叶巨星75%悬浮剂杂草1g喷雾杂草2叶~3叶杀菌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赤霉病75g~100g喷雾收获前30d(抽穗扬花期)粉锈灵(三唑酮)25%可湿性粉剂赤霉病20g~30g喷雾收获前20d井冈霉素5%水剂(可溶性粉剂)纹枯病150mL~200mL喷雾收获前14d(3月上旬)立克秀5%可湿性粉剂纹枯病每1kg种子用药剂1.5g~2.0g加少量水,充分混匀拌种种子处理杀虫剂敌百虫90%晶体蚜虫100g喷雾收获前20d氧化乐果40%乳油蚜虫100mL~125mL喷雾收获前15d蚍虫啉10%可湿性粉剂蚜虫50g喷雾收获前14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