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及其基本特征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简答或论述题: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具备必要条件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致认可的目标。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第一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第二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第三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员工。(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管理者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一个组织通常划分成三个层次,即上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本世纪以来,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虽然他还没有自然科学那样精确,但管理已成为一门科学已无人怀疑。说管理是一种艺术,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管理者在管理中,既要用到管理知识,又不能完全依赖管理知识,必须发挥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目标。管理人员在管理中要学会灵活应用知识,使组织活动达到最大效果。二、管理的性质名词解释:管理两重性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所谓必要性,就是说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的组织劳动所必需的;所谓目的性,就是说管理直接或间接的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基本目的。简答或论述题:掌握管理两重性的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三、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名词解释: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简答或论述题:1、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研究内容可分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方面;二是生产关系方面;三是上层建筑方面。(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3)着重从管理者的工作或职能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问题。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工会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会日益复杂,而日新月异的社会将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名词解释: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简答或论述题1、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整体大于部分”的效果。(2)目的性。管理系统的整体目的就是要创造价值和提供服务,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果。(3)开放性。管理过程必须不断地与外部社会环境交换能量与信息。(4)交换性。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组织本身也存在变革。(5)相互依存性。管理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而且管理活动与社会相关活动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6)控制性。有效管理系统必须有畅通的信息与反馈的机制,使各项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2、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应用:如何在管理活动中运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第2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简答或论述题: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和实践(1)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古罗马帝国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有效的组织。我国宋真宗时期,丁渭提出的“一举三得”方案,解决了就地取土、顺利运输和清理废墟三个问题。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就体现了管理的公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理等管理思想。汉高祖刘邦总结其取得天下的原因,关键是在管理中遵循了用人之长原则。在古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颁布的汗姆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条款都涉及到了控制借贷、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等经济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周礼》、《墨子》、《孙子兵法》等书籍中都体现了不少管理思想。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不仅当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对我国延续2000的封建社会制度也有重大的影响。(2)管理理论的萌芽资本主义经历了简单协作、手工制造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这一时期的著作,大体上有两类:一类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即关于管理职能和原则的研究;另一类偏重于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问题。第一个明确地把管理作为生产的第四个要素而同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相并列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②关于管理的职能。经济学家们各自都特别强调不同的管理职能。萨伊强调计划职能的重要性。鲍克认为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指挥。人事职能中的职工培训和管理人员教育,受到了当时一些经济学家的重视。组织职能受到这些经济学家广泛的注意。在控制职能方面,这些经济学家从防止盗窃方面的控制转到防止浪费方面的控制。③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经济学家们提法各不相同。④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经济学家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将这个问题分作三个层次来处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形成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化;组织的劳动分工,形成公司的专业化;职业上的劳动分工,形成个人在工作上的专业化。⑤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章中事实上已进行了有关动作和工时的初步考察。⑥关于生产自动化和人类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⑦关于工资和激励。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对工资和激励问题有较多的论述。德·拉维勒认为,凡是能实行的地方,计件工资最能提高生产率。而穆勒认为可采取多种工资形式。二、古典管理理论简答或论述题: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2、企业职能和管理职能(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管理活动只是其中之一。在各类企业中,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而较上层人员的主要能力是管理能力,并且随着地位的上升,管理越重要。(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企业对管理知识的需要是普遍的,而单一的技术教育适应不了企业的一般需要。应尽快建立管理理论,并在学校中进行管理教育。3、管理十四条原则(1)分工;(2)职权与职责;(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个人报酬;(8)集中化;(9)等级链;(10)秩序;(11)公正;(12)任用期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4、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5、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三、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简答或论述题:1、霍桑试验的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4)存在着霍桑效应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1)个体行为(2)团体行为(3)组织行为四、管理理论丛林简答或论述题: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1、管理过程学派(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异。(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法约尔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2、社会合作学派社会学是这个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最早从社会学角度系统研究管理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巴纳德,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影响。怀特·贝克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组织结合力”的概念,认为企业中的组织结合力包括职能规范系统、职位系统、沟通联络系统、奖惩制度和组织规程。3、经验或案例学派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通常是一些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该学派主张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依据是管理就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5、群体行为学派该学派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该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有人把该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该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是梅奥和霍桑试验。50年代,阿吉里斯提出了“不成熟——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这是较新出现的学派,其创始人是英国的特里斯特。该学派认为,要解决管理问题,只分析社会合作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研究技术系统对于社会系统的影响,以及对个人心理的影响。该学派认为,组织的绩效以至管理的绩效,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行为态度及其相互影响,而且也取决于人们工作所处的技术环境。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社会合作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相互协调。该学派特别注重于工业工程、人—机工程等方面问题的研究。7、决策理论学派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由于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因而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而管理又是以决策为特征的,所以应该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形成管理理论。支持这个学派的学者多数是经济学家和数学家。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蒙,其代表作是《管理决策新科学》。8、沟通(信息)中心学派该学派同决策理论学派关系密切,主张把管理人员看成为一个信息中心,并围绕这一概念来形成管理理论。该学派认为,管理人员的作用是接收信息、贮存信息和传布信息,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岗位犹如一台电话交换台。该学派强调计算机技术在管理活动和决策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科学同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结合。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维特、纽曼、香农和韦弗。9、数学(管理科学)学派运筹学家们认为,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程序、概念、符号以及模型等的演算和推导。他们自称为“管理科学家”。这样,就出现了管理科学学派。该学派认为,如果管理工作、制定决策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那么就可以利用数学符号或关系式来描述;在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其中包括决策)时,要着重强调合理性、定量分析和准确衡量。10、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是在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美国的卢桑斯认为,当过程、计量、行为和系统等四个学说结合在一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