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622-2012 鲟鱼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150B52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622—2012鲟鱼苗种培育技术规范2012-09-28发布2012-10-1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1622—201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曲阳县满鑫鲟鱼养殖有限公司、保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耀红、王东辉、杨方辉、澹台炳炎、葛京、寇景莲、高淑慧、陆有宽、解兰琴、马志欣、徐彩利、高倩、赵士超、孟改青、韩丽军。DB13/T1622—20121鲟鱼苗种培育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鲟鱼苗种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仔鱼暂养、稚鱼培育、幼鱼饲养、病害防治。本标准适用于鲟鱼类(匙吻鲟除外)苗种的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DB13/T515鲟鱼养殖技术规范DB13/T890淡水鱼类小瓜虫病防治技术规范DB13/T891淡水鱼类车轮虫病防治技术规范《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仔鱼从鱼苗孵出至开口摄食阶段。3.2稚鱼从鱼苗开口摄食至鱼体表五列骨板形成阶段。3.3幼鱼从鱼体表五列骨板形成至达到尾柄基部,具备成鱼体征的阶段。3.4仔鱼暂养DB13/T1622—20122刚孵出的鱼苗培育到卵黄完全吸收、开始摄食外界食物期间的管理。本阶段是鱼苗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是鱼苗培育过程中的敏感期。水温15℃~18℃时,约1周时间。3.5转口驯化采用生物饵料饲喂的稚鱼达到1g左右,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食性由生物饵料到人工配合饲料的转化过程。4环境条件4.1水源水质地下泉水、河川水、山涧溪流水、水库底排水、地下井水、雪山融水等均可作为水源。水质要求清新,溶解氧≥6mg/L,pH7.0~8.5,悬浮物≤15mg/L,氮气饱和度≤115%,铁离子浓度≤0.5mg/L,氯离子浓度≤10mg/L,氨氮≤0.5mg/L;其余指标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4.2培育池4.2.1分类与规格按养殖过程分为暂养池、稚鱼池、幼鱼池三类;按形状分为圆形、近圆形、方形圆角等。规格见表1。表1各类型鲟鱼苗种池的规格池子类型面积(m2)池深(cm)水深(cm)池底结构暂养池圆形玻璃钢圆形塑料30.84025~30玻璃钢塑料稚鱼池圆形玻璃钢圆形塑料30.84025~30玻璃钢塑料水泥池瓷砖贴面3、76030~40瓷砖幼鱼池圆形玻璃钢圆形塑料30.84025~30玻璃钢塑料方形圆角水泥池或水泥池瓷砖贴面3、7、1260~7035~45瓷砖4.2.2技术要求内壁光滑,池底圆角,底坡降3%~5%。4.2.3进排水上注水、中央底排水,单注单排。注水主要有喷头式、喷管式(笛式)和单口注水。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水位控制管、拦鱼网罩和溢水口,拦鱼网罩网目以不逃鱼、排污通畅为宜。4.3附属设施包括增氧设施、室外池的遮阳棚等。DB13/T1622—201235仔鱼暂养5.1仔鱼质量的鉴别与挑选破膜比较集中,呈深褐色或黑色,活动力强,不沉底,卵黄囊饱满、无畸形的仔鱼质量较好。根据仔鱼趋弱光、喜集群的特点,在黑暗中利用手电筒定向照射,鱼苗向光源游动,可将游在前面的健康苗挑选出来。5.2仔鱼运输采用塑料袋、尼龙袋或胶质袋充氧运输。每袋(规格55cm×90cm)可装3000~7000尾。运输温度10℃~18℃。到达目的地后,缓苗30min左右,待运输袋水温与暂养池水温一致时,将苗缓慢放入暂养池暂养。5.3暂养密度仔鱼生长速度很快,需及时分池降低密度。暂养初期,放养密度一般为5000尾/m2~8000尾/m2,开口前调整到2000尾/m2~4000尾/m2。5.4暂养期管理5.4.1防逃仔鱼钻缝能力很强,仔细粘牢养殖池中所有的缝隙,防止漏苗或鱼苗挤在缝隙中死亡。5.4.2控制水位与水量水位保持20cm~30cm,流量控制在20L/min。5.4.3及时清除污物采用虹吸法清除池中悬浮物、沉淀物和死苗,每日2~4次。5.4.4水霉控制用20mg/L的亚甲基蓝停水消毒30min,每日1次。5.5暂养温度仔鱼正常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在14℃~22℃,最适水温16℃~19℃。日水温变化不超过±2℃。适宜温度内,培育7d~10d鱼苗开口,进入稚鱼期。6稚鱼培育6.1开口时间待50%以上的仔鱼卵黄物质基本吸收完毕,肛门有黑色素栓排出时即开始开口摄食。6.2开口饵料有生物饵料、人工饵料两大类。生物饵料包括轮虫、水蚤、卤虫无节幼体、水丝蚓等,其中稚鱼对水丝蚓有很强的嗜食性。6.3饲料投喂DB13/T1622—201246.3.1生物饵料投喂开口初期投喂水蚤或卤虫,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0%。随鱼苗体质增强、规格增大逐步调整,后期降至40%~50%。直接用水丝蚓开口,需将水丝蚯蚓用5mg/L的氟哌酸消毒10min,清洗干净,启动打浆机5s~10s,打碎呈0.2mm~1mm的小段投喂。如果活饵种类丰富易得,可以采用营养互补的混合投喂活饵方式,即开口初期投喂水蚤、卤虫幼体,4d~5d后改为水丝蚓投喂。生物饵料培育稚鱼的投喂量及投喂次数见表2。表2生物饵料培育稚鱼的投喂量及投喂次数投饵天数(天)每尾日投饵量(mg)昼夜投喂次数(次)投喂时间(时)水丝蚓水蚤或卤虫幼体1234567891016202020222430324048————152529489014418021612121288866442h/次同上同上5,8,11,14,16,18,20,22同上同上5,8,13,16,18,22同上6,13,16,23同上6.3.2配合饲料投喂选用粒径大小与鱼体规格相适应的饲料,按少量多次原则,一般日投喂8~12次。饲料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要求。饲料粒径转换前后用不同粒径的饵料按不同比例混合投喂的方式来过渡。不同体重的稚鱼投喂饲料粒径及混合比例见表3,稚鱼投饵量与投饵次数见表4。表3投喂饲料粒径及混合比例参照表鱼体重(g)各种规格饲料粒径的比例(%)0.2mm~0.4mm0.4mm~0.6mm0.6mm~1.0mm1.0mm~1.5mm1.5mm~2.0mm0.07~0.10.11~0.20.21~0.50.60~1.01.10~2.02.0以上1005050505050505050100表4稚鱼投饵量与投饵次数表鱼体重(g)颗粒直径(mm)日投饵率(干)(%)日投饵次数(次)饲料粗蛋白含量(%)0.07~0.30.4~0.50.6~1.51.6~3.00.2~0.40.4~0.61.0~1.51.5~2.020~3015~2010~158~10121212854545050DB13/T1622—201256.3.3生物饵料、配合饲料搭配投喂利用生物饵料开口投喂5d~7d,提高开口率和成活率;之后搭配水丝蚓浆液浸泡的配合饲料驯化转口,并逐步增大饲料比例,减少水丝蚓浆液浓度,直至全部利用配合饲料。6.4培育密度根据鱼苗规格合理调整放养密度。放养密度见表5。表5稚(幼)鱼放养密度鱼体重(g)温度(℃)放养密度千尾/m2千尾/m30.04~0.070.07~0.50.6~1.01.1~3.03.1~5.016~1717~1919~2020~2222~245~73~52.01.00.5~0.825~3515~25102.51.0~1.56.5日常管理6.5.1水流管理采用笛式多点供水,调整角度保持流速1.0cm/s~1.2cm/s、水量交换2次/h~3次/h为宜。水位调整见表1,饲喂时关闭流水10min~30min。排污时加大流速,将残饵、污物集中至排污口排出。6.5.2水温管理鱼苗开口后,利用加温设备或遮阳设施保持培育水温在18℃~21℃。6.5.3鱼池管理为保证稚鱼充分摄食,需过量投喂,应及时将残饵、污物清理干净,保持池内环境良好,每天至少清池1~2次。清池操作时要轻缓,尽量避免鱼苗受伤。7幼鱼饲养7.1转食驯化时间鱼体重在0.3g~3g时适宜转食驯化。饲喂10d~15d,规格1g左右时最佳。7.2驯化方法同6.3.3。鱼苗规格出现参差不齐时,及时挑出弱苗、僵苗单独暂养,先用活饵扶壮,体质恢复后再行驯化。7.3饲料与投喂幼鱼经驯化完全接受配合饲料后,严格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昼夜投喂,并根据鱼体规格调整投喂量与投喂次数,保证幼鱼吃足吃饱。不同规格的幼鱼投饵率及投饵次数见表6。DB13/T1622—20126表6幼鱼投饵率与投喂次数鱼体重(g)颗粒直径(mm)日投饵率(%)日投饵次数(次)饲料粗蛋白含量(%)1.6~3.03.0~1010~301.5~2.01.5~2.02.0~3.08~105~83~5886505045~507.4饲养密度见6.4。7.5水温与水量保持水温17℃~22℃、注水量30L/min~40L/min、水量交换2.5次/h~3次/h、池水流速2cm/s~3cm/s为宜,水位调整同表1。7.6筛选分池每隔10d~15d对幼鱼筛选一次,根据大小分池饲养,挑选方法依DB13/T515进行。7.7日常管理每日检查注排水系统是否通畅;监测溶解氧、pH、水温是否超出安全范围;观察鱼苗吃食、活动情况是否正常;定期清洗消毒鱼池,及时排除残饵、粪便,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打样,测量体重,调整投饵量;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填写养殖记录。8病害防治8.1药物使用准则按照NY5071规定执行。8.2预防措施8.2.1提高免疫力鱼苗全部摄食配合饲料后,每隔15d投喂多糖类免疫增强剂3d~5d,提高稚幼鱼的抗病能力。8.2.2消毒预防苗种用30ml/L的聚维酮碘浸洗15min后放养;每周用同上方法或30mg/L的高锰酸钾浸洗工具15min;采用止水洗浴法,每隔15d用2%的食盐水消毒鱼苗15min;鲜活饵料消毒后投喂,消毒方法见6.3.1。8.2.3引进健康苗种外购苗种,应了解场方的生产资质、亲本来源、疾病流行及养殖历史,引进检疫合格的健康苗种。8.3常见鱼病防治8.3.1车轮虫病DB13/T1622—20127防治方法见DB13/T891。8.3.2小瓜虫病防治方法见DB13/T890。8.3.3气泡病改善水质,降低水源中的氮、氧含量,同时全池泼洒食盐水,保持0.5%的浓度15min,上下午各一次,连用3d。8.3.4胃肠充气病(大肚病)改善环境,降低密度,增加水流量,在饲料中加入氟哌酸或复方新诺明或干酵母或大黄等药物,添加量为0.2~0.6g/kg饲料,连续投喂5d。8.3.5烂鳃病全池泼洒0.3mg/L~0.5mg/L二氧化氯溶液(浓度≥8%),同时内服恩诺沙星,用量为50mg/kg体重,连用4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