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预适应性共生演化与企业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档资源★★★内容摘要:人类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与生物演化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以至长期来生物学都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借鉴对象之一,本文对生物进化论中的预适应与共生这两个长期以来未得到重视的隐喻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两者对企业的启示:容许并储存错误;注重协同利益相关者的发展。关键词:预适应容错创新共生人类技术的发展和组织的演进与生物演化系统有着极其相似之处,这使社会科学向生物学的借鉴成为可能。早在18世纪,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就曾提到,达尔文进化论构成了他们学说的自然历史之基础,并在其著作中表明了技术进步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物种共同演化的论断。马歇尔也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树木原理”,适者生存和生命周期等生物学隐喻也体现组织竞争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中。但生物学理论中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采取的各种生命战略,更是深刻体现了复杂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原则,对企业创新、企业竞争和企业集群形成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启发意义,本文拟对预适应和共生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策略进行说明,并从中分析对企业的借鉴之处。预适应及其启示变异是生物演化的基础,它不仅是新物种出现的前提,也是物种为了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继续存活的手段。但变异不能单一依赖随机发生的突变和重组,因为它们无法自我实现同时性和有序性,为了解决这种随机性和适应迫切性和协同有序性之间的矛盾,生物采用的是预适应和储备的战略。所谓预适应策略,是指新的生态环境所要求的新性状在该环境出现之前就以某种形式存在,如潜在的多功能形状等。这样生物就在自然选择展开之前准备了大量而多样的基因突变和重组基因型,一个又一个预适应的突变和性状在产生之后就在群体中起作用或者存贮在群体基因库中,一旦环境有变,适宜的预适应就变成了适应性,从而保持了物种生存和繁衍,因而在群体这个生物进化的单位中,通过容错即容忍错误性状的保留以达到预先适应的目的就成为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巧妙的是,这种容错在生物那里表现得非常有限度,并非所有的错误都会在生物基因库中得以幸存,对那些危险极大的变异,生物体会以死亡来终结它们的传递,这种变异基因被称为“死亡基因”。在演化经济学中,企业创新常与变异等同,而后通过竞争机制得到选择(熊彼得、纳尔逊和温特),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更为关注如何创新、创新的动机以及创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等,对如何创新才能有效率这一问题却较少关注,而从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预适应与容错策略我们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企业在创新问题上要树立动态效率观,对创新的方向和方式要留下充足的容错空间。生物进化的预适应策略实际上是动态效率观的有力证明,它说明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没有绝对最优效率,也没有必要追求最优效率,适度的非效率是为了在将来成为有效率所做的储备。对于企业组织而言,技术和制度的创新过程必然在经历一个漫长的摸索期和试验期,若没有对错误的容忍和错误的保存,有价值的创新可能埋没,由于创新的效率是动态的,今天看来无效的举措,甚至一个偶然的失误,在未来可能成为重要竞争力的来源。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不仅如何激励创新是重要的,如何判别创新和贮备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企业日常运作过程,技术和组织方式都可能因某种特定原因而发生临时性变化,它或者是出于好奇心;或者是出于对环境的一种本能反应,或者是纯粹出于偶然,不同于组织有目的的搜寻式创新,这类行为常常会因为对惯例产生破坏而被禁止,或者因暂时的无效率而被淘汰,但预适应策略告诉我们,对效率的评价要置于动态背景下予以考虑,只要该错误不影响组织的实际竞争力和行为方式,就有必要将其纳入企业的记忆库中,当环境突变或者组织惯例受到重大破坏时,预适应策略的价值就会被体现出来。而只有预备充足的错误,将来成为正确的概率才会大。总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世界里,保持一个容许错误、保持多样性的组织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技术、制度和组织形式和生物群体一样,不应当追求“1”的适应度,在弹性的适应度下保持足够的预适应贮备,才能使一个经济组织在骤变的环境中能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当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死亡基因”的存在说明有机体的预适应与容错的是有限度的,随机的变化只有在不破坏群体基本竞争力、不对群体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时,才会被纳入群体基因库中作为贮备。企业创新同样也须考虑到这一点,变异创新常常因为好奇心、创造性欢乐、刻意的搜寻以及随机行为导致,无论那种行为动机,都不能保障创新的完全理性,因而有可能对企业造成极大破坏,这就对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企业组织并不具有如生物体那样具有淘汰死亡基因的本能,对创新的容错究竟应在怎样的范围限度内就要靠管理者的理性分析、甚至直觉来决定了。共生演化及其启示1965年,美国生物学家保罗?埃利希和彼特?拉文提出了共同演化这一重要概念,他们认为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共生演化”而非传统观念的“生存竞争”。此后,大量的古生物学证据也都证实了共生演化在新物种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价值,共生演化的实质含义是,一个新事项的出现以及它能否通过频数效应在群体中成为大多数,关键要看该新事项是否与那些相关分支相互匹配并能够建立持久的协同关系,只有这样的变异才能被留成,并最终才能起到推动进化的作用。如红树林生态系统,就是通过各种小乔木、弹涂鱼、招潮蟹等动植物之间复杂而精巧的相互依赖性形成了高效的生态系统。在共生演化系统中,不仅各不同物种之间的能量交换存在相互作用,而且以同一食物为来源的物种之间也通过复杂的生态链条产生相互影响。传****略理论以“企业个体”为分析单位,认为企业可依其自由意志和外界环境谈判,并通过战略的运用,改变现有的生存条件,或改变环境的威胁程度,这种对主体能动性的重视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现实的企业实践活动中,单个企业是无法依靠组织内部提供经营所需的全部资源的,也无法完全由个体的力量对抗外界的压力,在现实中,不仅企业间的互动往往是多边、交叉的状态,而且企业间的互相依赖性也客观存在,企业之间基于自身的专业形成自然分工,同时又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利益纠缠的战略共同体,这更类似于一个复杂的共生演化系统,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对抗组合。强调共生演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技术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孤立的、仅立足于自身利益的企业将更难以生存,而互赖关系将更显必要,企业的共生演化系统涉及到企业组织、政府和消费者,在这样一个由多种共生关系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中,企业间的竞争并非是一种彻底对抗与两败俱伤,而更像一种呼应,是一种相互助长,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也并非一种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简单互消长关系,而更像一种互动,以及根植其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企业和政府也不应该被视为管制与被管制、单向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而是一种共同促进。只要当技术、组织形态、制度在经济演化系统中存在着共同生长点时,或者是当同一事物能给不同主体同时带来好处时,通过适当的策略就能形成共生关系。而只有形成这样的共生系统,形成足够多的利益相关者并相互提供演化动力时,经济系统才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并具有更大的创新可能。因此,在共生理念的思维模式下,管理者首先要超越孤立经济实体的企业理念,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经济生活中影响、制约、刺激着企业行为的各种关联性因素上。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