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B52备案号:40057-2014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1882—2013鱼类寄生虫性疫病诊断技术规程TechniqueRegulationforDiagnosisofParasiteEpidemicsofFish2013-09-25发布2013-12-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82—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兆君、刘丽晖、李海波、刁海生、刘革、孙占胜、楚国生、杨质楠、刘和、薛加忠、矫珑、闫宏、武薇。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82—20131鱼类寄生虫性疫病诊断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疾病诊断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鱼类寄生虫性疫病的诊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C/T7014-2006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3基本要求3.1仪器和材料3.1.1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镜。3.1.2材料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刀、手术剪、解剖针、吸水纸、培养皿、滴管、解剖盘等。3.2试剂蒸馏水、4%~5%和10%的福尔马林、70%酒精、硝酸银、甘油胶胨、肖氏液、聚乙烯醇。3.3采样量应符合SC/T7014-2006的规定。3.4样品及运输用于实验室检查的病鱼最好是活体,运输时应在采集的病鱼中加注原池水进行活体运输。每个容器只装运同一种病鱼送至实验室。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充氧、降温等措施。3.5病原体记数按不同感染部位采集组织,进行观察。记录显微镜检查时的倍数和该倍数下的虫体数量。孢囊用数字说明,虫体数为同一玻片中3个视野的平均数。4小瓜虫病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82—201324.1病原种类特征参见附录A。4.2疾病诊断4.2.1目检检查鱼体,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体表或鳃上可见1mm左右的小白点,病情严重时,鱼体表伴大量粘液,用镊子刮下白点或粘液,放在白磁盘上,加上一滴生理盐水,静置1min~2min,在光亮的地方仔细观察,如果见到一个个白色小圆球在慢慢地游动,且大多数集中在水滴的边缘,根据上述的症状可以初步确诊。4.2.2镜检4.2.2.1体表用解剖刀刮取体表两侧粘液,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镊子将组织粘液分散,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压片,在显微镜下检查。4.2.2.2鳍——目检正常的鱼,剪下各鳍,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解剖镜下检查。——目检鱼体各鳍如有溃烂或白点,用镊子刮取溃烂或白点部位,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用盖玻片盖上轻压,显微镜检查。4.2.2.3鳃——用剪刀将左右两边的鳃完整地取出,放在培养皿里(要分开放置),并附上左右标记。剪取一小块鳃组织(应从每一边鳃的第一片鳃片接近两端的位置剪取),放在载玻片上,滴入一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轻压,在显微镜下检查。——如鳃上肉眼可见白点或孢囊,则用镊子刮取白点或孢囊,或取整片鳃丝压片,显微镜下检查。4.3结果判定结合镜下观察,40倍显微镜下平均每视野内小瓜虫计数达到10个及10个以上时,判定为小瓜虫病;小瓜虫个体计数不足10个时,判定为小瓜虫感染。5粘孢子虫病5.1病原种类特征粘孢子虫虽然种类很多,但其孢子的共同特征见附录A。5.2疾病诊断5.2.1目检粘孢子虫的多数种类,寄生于鱼的体表、鳃、肠道及体腔,都表现出肉眼可见的症状,即白点状或白色的瘤状孢囊,孢囊形状和大小不规则,颜色灰白而不透明。用镊子取下一个孢囊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盖玻片盖上轻压,如孢囊破裂并流出乳白色液体,可初步诊断为粘孢子虫病。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82—201335.3镜检在400倍显微镜下,压破的孢囊液体中清晰可见孢子,可诊断为粘孢子虫病。一个孢囊中有成千上万个孢子虫。5.3.1体表检查体表,用解剖刀刮取鳞片下的瘤状物,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轻压,显微镜观察。5.3.2鳍检查方法参见4.3.2,镜检倍数为400倍。5.3.3鳃检查方法参见4.3.3,镜检倍数为400倍。5.3.4体内打开鱼体腹腔,仔细观察显露出的部位有无可疑病变。如发现白点,或较大孢囊,有可能是粘孢子虫寄生。取载玻片一张,滴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刮取白点部位或孢囊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并轻压玻片,见孢囊破裂后,显微镜检查。5.3.5肠道——将肠道外壁上所有脂肪去除干净,把肠前后伸直摆在解剖盘上。将肠分为前、中、后三段,各取一段,用剪刀从与肠平行的方向剪开一个小小切口,用镊子从切口上取一小滴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进行镜检,每部分同时检查两片标本。——剪开肠道后,如见白点或孢囊附着,直接用解剖刀刮取白点或孢囊于在玻片上,压片后,显微镜观察。5.4病原体记数及结果判定5.4.1病原体记数5.4.1.1计数符号用“+”表示:“+”表示有;“++”表示多;“+++”表示很多。5.4.1.2高倍显微镜400倍一个视野下,有1个~20个虫体时记“+”,21个~50个虫体时记“++”,50个以上的虫体时记“+++”。5.4.2结果判定检出粘孢子虫则判定为粘孢子虫病。6三代虫病6.1病原种类特征见附录A。6.2目检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82—20134当虫体大量寄生时,病鱼体表可见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6.3镜检应符合SC/T7014-2006的规定6.4结果判定目检症状结合镜下观察,40倍显微镜下平均每视野内三代虫计数达到5个及5个以上时,判定为三代虫病,三代虫计数不足5个时,判定为三代虫感染。7指环虫病7.1病原种类特征参见附录A。7.2疾病诊断同6.2。7.3结果判定目检症状结合镜下观察,40倍显微镜下平均每视野内指环虫计数达到5个及5个以上时,判定为指环虫病,指环虫计数不足5个时,判定为指环虫感染。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82—20135附录A(资料性附录)病原种类特征A.1多子小瓜虫A.1.1成虫期虫体一般呈卵形或球形,大小(350~800)µm×(300~500)µm,胞口在接近前端的腹面上。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胞口位于体前端腹面,围口纤毛由5~8行纤毛组成,作反时钟方向转动,一直到胞咽;大核香肠状或马蹄状,小核紧帖大核上,细胞质有很多小的伸缩泡和一些食物粒。A.1.2幼虫期身体一般呈椭圆形,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身体逐渐变长,变成扁鞋底状,在前端有一乳头状突起,叫钻孔器,前端较圆,除身体后端有1根特长的尾毛外,周身长着长短一致的纤毛。体前端有1个大的伸缩泡。大小为(33~54)µm×(19~32)µm。在腹面稍前的位置,有1个近似“6”字形的小胞口。在身体前半部有一个大的伸缩泡。A.2粘孢子虫粘孢子虫虽然种类很多,但其孢子的共同特征是:1.每一孢子有2块~7块几丁质壳片(多数种类为2片),两壳连接处叫缝线,缝线由于粗厚或突起呈脊状结构,称缝脊;有缝脊的一面称缝面,没有缝脊的一面称壳面。缝脊大多数种类是直的,少数种类弯曲成“S”形;2.有些种类的壳上有条纹、褶皱或尾状突起;3.第一孢子有1个~7个球形、梨形、瓶形的极囊(多数种类有2个极囊),通常位于孢子前端,有的种类位于孢子两端。极囊之间有的种类还有“V”形或“U”形突起,称为囊间突。极囊里有极丝,作螺旋状盘曲,受到刺激后,能通过极囊孔射出,极丝呈丝状或带状。4.极囊以外充满胞质,内有2个胚核,有的种类在胞质里还有1个嗜碘泡。A.3三代虫三代虫属(Gyrodactylusspp.)的种类。属三代虫目(Gyrodactylidea)、三代虫科(Gyrodactylidae)。虫体略呈纺锤形,长度一般为0.3mm~0.8mm,背腹扁平,身体前端有一对头器,后端的腹面有一个圆盘状的后固着器。后固着器由1对锚钩及其背腹连结棒和8对边缘小钩组成,用以固着在宿主鱼的寄生部位。锚钩、连结棒、边缘小钩都是几丁质构造,其结构和形态是分类的依据。三代虫为雌雄同体,胎生。在后固着器之前按前后顺序排列着一个卵巢和一个精巢。卵巢之前是子宫,内有一个椭圆形的胚胎。胚胎内往往还有第二代和第三代胚胎,所以称为三代虫。A.4指环虫指环虫(Dactylogyrusspp.),属指环虫目(Dactylogyridea)、指环虫科(Dactylogyridae)。指环虫属种类众多,致病种类主要有:页形指环虫(D.lamellatus),寄生于草鱼鳃、皮肤和鳍。虫体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82—20136扁平,大小为(0.192mm~0.529mm)×(0.072mm~0.136mm)。具4个眼点,2对头器。肠支在体末端相连成环。后固着器上有1对中央大钩,中央大钩具1对三角形的附加片(或称副片)。联结片长片状,辅助片T形。边缘小钩不大对,发育良好。精巢1个,在虫体中部稍后,贮精囊附近有摄护腺;交接器结构较复杂,由交接管和支持器两部分组成;卵巢1个,位于精巢之前;生殖孔在腹面,近肠管分支处;阴道口在侧面,附近有角质的支持构造;阴道接膨大的受精囊,再由此有一管接输卵管;梅氏腺在子宫基部的周围;卵黄腺发达,在虫体的两侧和肠管的周围。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ICS65.150B52备案号:40057-2014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1882—2013鱼类寄生虫性疫病诊断技术规程TechniqueRegulationforDiagnosisofParasiteEpidemicsofFish2013-09-25发布2013-12-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82—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兆君、刘丽晖、李海波、刁海生、刘革、孙占胜、楚国生、杨质楠、刘和、薛加忠、矫珑、闫宏、武薇。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82—20131鱼类寄生虫性疫病诊断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疾病诊断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鱼类寄生虫性疫病的诊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C/T7014-2006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3基本要求3.1仪器和材料3.1.1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镜。3.1.2材料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刀、手术剪、解剖针、吸水纸、培养皿、滴管、解剖盘等。3.2试剂蒸馏水、4%~5%和10%的福尔马林、70%酒精、硝酸银、甘油胶胨、肖氏液、聚乙烯醇。3.3采样量应符合SC/T7014-2006的规定。3.4样品及运输用于实验室检查的病鱼最好是活体,运输时应在采集的病鱼中加注原池水进行活体运输。每个容器只装运同一种病鱼送至实验室。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充氧、降温等措施。3.5病原体记数按不同感染部位采集组织,进行观察。记录显微镜检查时的倍数和该倍数下的虫体数量。孢囊用数字说明,虫体数为同一玻片中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