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B05备案号:40072-2014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1897—2013大豆垄作密植生产技术规程ProductiveTechnicalRegulationsandStandardsoftheHigh-densityofRidgeofSoybean2013-12-04发布2013-12-3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97—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宝泉、沙洪林、袁明浩、何智勇、王博、闫晓艳、张伟、邱强、迟畅、高淑琴、孙兴邈、高光利。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97—20131大豆垄作密植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垄作密植生产的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选地与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本标准适用于年活动积温2200℃以上的大豆生产区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2-2010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中粮食作物种子豆类GB/T8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垄作Ridgeculture起垄种植方式。3.2密植栽培Cultivationofhighdensityplanting种植密度在35万株/hm2以上的种植方式。3.3耐密型品种varietyofhighdensitytolerance种植密度≥35万株/hm2,能够表现出抗倒、高产稳产特点的品种。4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4.1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的生育日数及生态类型,选用经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耐密型品种。4.2种子质量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97—20132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2010规定的二级种子标准。4.3种子处理4.3.1种子包衣选择通过国家登记的高效低毒无公害大豆专用种衣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包衣处理。4.3.2微肥拌种当土壤有效钼含量小于0.15ppm时,每Kg种子用钼酸铵2g~3g,溶于20ml水中,喷洒在豆种上混拌均匀,阴干后播种。微肥拌种和种子包衣同时应用时,应先微肥拌种,阴干后再进行种子包衣。5选地与整地5.1选地选择地块平整、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5.2轮作实行合理轮作,提倡不重茬,不迎茬。5.3整地5.3.15.3.1秋整地提倡秋翻、秋耙、秋起垄,耕翻深度15cm~20cm,达到待播状态。5.3.25.3.2春整地早春土壤化冻10cm以上及时进行,灭茬、起垄、镇压连续作业,一次性完成。6播种6.1条件土壤8cm土层的平均温度达到10℃以上、土壤含水量在20%时进行。6.2时期东部地区4月30日~5月10日;中部地区4月20日~5月5日;西部地区4月25日~5月10日。6.3方式在60cm~70cm或45cm垄上,采用垄上双行等距精量播种,双行间距≥12cm。6.4密度东部地区35万株/hm2~40万株/hm2,中部地区35万株/hm2~38万株/hm2,西部地区35万株/hm2~42万株/hm2。6.5播量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97—20133根据密度、百粒重确定播种量,一般公顷播种量为65kg/hm2~75kg/hm2。6.6播深镇压后适宜播种深度3cm~5cm。土壤水分充足时,可稍浅些,土壤水分不足时,稍深些,要做到深浅一致。7施肥7.1用量7.1.1有机肥每公顷施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20t~30t。西部地区有机肥的施用量应高于中、东部地区,结合整地一次性施用。7.1.2化肥7.1.2.1底肥磷酸二铵250kg/hm2~300kg/hm2;氯化钾100kg/hm2~140kg/hm2;硫酸锌15kg/hm2~30kg/hm2。或40%大豆专用肥250kg/hm2~350kg/hm2。7.1.2.2种肥磷酸二铵60kg/hm2~75kg/hm2;氯化钾25kg/hm2~70kg/hm2。或40%大豆专用肥100kg/hm2~200kg/hm2。7.2施肥方法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提倡施用大豆专用肥。采用分层施肥,分配比例为底肥75%,种肥25%。底肥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种肥在播种时应采用侧深施方式,种肥置于种子侧下5cm~8cm,切忌种、肥同床。8田间管理8.1铲趟8.1.1垄距60cm~70cm,拱土时,实行铲前趟一犁,或垄沟深松。在幼苗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头遍铲趟。苗高15cm左右,进行第二遍铲趟,趟成张口垄。10d之后,进行第三遍铲趟,趟成四方头垄。伤苗率小于3%。生育后期拔除田间大草。8.1.2垄距45cm,只深松不培土。在第一、二片复叶展开时,进行深松,深度达20cm~25cm。8.2补水灌溉在大豆开花初期和结荚鼓粒期如出现严重干旱应进行补水灌溉,每次灌溉量约为300t/hm2。8.3化控处理在土壤肥沃地块,植株生长过繁茂时,在初花期叶面喷施生长抑制剂控制生长,可采用烯效唑叶面喷施,每公顷用5%烯效唑粉剂400g~800g,加水450kg叶面喷施。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97—201349病虫草害防治9.1病害防治9.1.1灰斑病发病初期,每h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加水1200kg叶面喷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d~10d,再喷1次~2次。9.1.2菌核病发病率达到15%以上时,每hm2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50g~900g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50g~900g,加水600kg~750kg叶面喷雾,隔7d再补喷一次9.2害虫防治9.2.1蚜虫有蚜株率超过50%,百株蚜量1500头以上时,每hm2用3%啶虫脒乳油225ml~300ml,加水600kg~750kg叶面喷雾。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ml~450ml,加水375kg~525kg叶面喷雾。9.2.2大豆食心虫9.2.2.1熏蒸法8月中旬,成虫盛发期,每hm2用80%敌敌畏乳油1500ml~2250ml,浸玉米果穗瓤碎块600块~750块,将浸过药的玉米果穗瓤夹在大豆植株的2/3高处,每隔5垄~6垄夹1块。在同一垄大豆植株上,每隔5m~6m夹1块(20m以内不能有对敌敌畏敏感的高粱)。9.2.2.2喷雾法成虫盛发期后5d~6d,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喷施按GB/T8321.6执行。9.3化学除草9.3.1播后苗前处理采用90%乙草胺乳油1725ml~2250ml/公顷兑水450kg进行土壤喷雾。根据杂草发生情况,也可采用氯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等进行土壤喷雾;也可采用防除阔叶杂草大豆除草剂和防除禾本科杂草大豆除草剂混配施用,药量约为单剂药量的1/2。9.3.2茎叶处理在大豆1片~3片复叶,杂草1~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防治。一般可采用5%普施特水剂100ml兑水450kg喷雾。根据杂草发生情况也可选择使用虎威、杂草焚水剂、氟磺胺草醚等防除阔叶杂草;或选择使用精禾草克、拿扑净、高效盖草能、精稳杀得等防除禾本科杂草。也可采用防除阔叶杂草大豆苗后除草剂和防除禾本科杂草大豆苗后除草剂混配施用,药量约为单剂药量的1/2。10收获、贮藏、运输10.1收获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897—2013510.1.1方式可采用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10.1.2时期落叶率达90%时进行人工收获;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机械收获。10.1.3要求人工收获晾晒后要及时脱粒,减少损失。10.2贮藏10.2.1要求分品种单贮。贮藏环境无毒无害无污染。注意仓内温度的变化,定期进行检查和管理,作好“八防”,即防潮、防寒、防热、防火、防鼠、防雀、防虫和防霉变。如用麻袋贮藏,冬天堆放每摞不应超过8袋,夏天不应超过6袋,定期上下调换位置。10.2.2条件籽粒含水量13%以下,常温保存。10.2.3方式仓贮或袋贮。10.3运输10.3.1要求分品种单运,运输环境及工具无毒无害无污染。10.3.2条件籽粒含水量13%以下。10.3.3方式袋装或散装车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