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370-2013 苏薯16 号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65.020.20B22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370—2013苏薯16号甘薯栽培技术规程TherulesofthesweatpotatoforSushu162013–12–30发布2014–01–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370—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仪征市农业委员会、仪征市真州镇苏真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扬州市仪征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共同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一芝、殷朝珍、张建忠、周振宇、汤爱民、董卫峰、姚满昌。DB32/T2370—20131苏薯16号甘薯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苏薯16号甘薯的产地环境要求、育苗、大田栽培、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苏薯16号甘薯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8407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DB32/T343.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DB32/T343.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3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的规定。4育苗4.1种薯准备4.1.1种薯选择从上年种植采收的苏薯16号甘薯中,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伤和冻伤,单个重量在100g~150g的甘薯,留作种薯。种薯应同商品薯分开贮藏。4.1.2种薯消毒排种前,将种薯放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浸种5min~10min。4.2苗床准备4.2.1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管理方便的地块做苗床。4.2.2苗床制作4.2.2.1薄膜保温育苗法DB32/T2370—20132采用拱棚加地膜两层保温育苗法,以利于早出苗。苗床长度应根据种薯量与田块规格而定,一般长度10m以下,苗床的宽度以1.3m左右为宜,苗床的深度以15cm左右为宜。用腐熟的有机肥与未种植过甘薯的新土按1:2的比例拌匀,筛细后填入苗床,再覆2cm~3cm厚土层,即可排种薯。4.2.2.2露地育苗法苗床做成1.0m~1.3m宽的平畦,每平方米混施土杂肥8kg~10kg,待气温稳定在14℃以上时,即可排种薯。4.3排种4.3.1用种量根据栽插时间和实际种植面积确定用种量。苗床排种量每平方米约20kg。按大田计算一般春薯每亩用种量为50kg,夏薯用种量为35kg。4.3.2排种时间薄膜保温育苗宜于3月上旬排种,露地育苗宜于4月初排种。4.3.3排种方法主要有平排和斜排两种方法。平排法:即将种薯平放在苗床上,排种时要大小薯分开,大薯排在苗床中部,小薯排在两边,薯块摆放的间隔为2cm左右。斜排法:薯块头部应保持向上,后排种薯压前排种薯不超过1/3。采用平排法或斜排法,排好的薯块顶端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4.3.4浇水覆土排种后用细土填满种薯间的孔隙,然后浇水,待水渗透后盖土,整平畦面,土层厚度以不见薯块为宜。4.3.5扦弓覆膜在种薯浇水覆土后在床面覆盖厚度不低于0.008mm的地膜,随后应用竹片、小竹杆或镀锌管做成弧形支架,弓高50cm~80cm,上面覆盖厚度不低于0.012mm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封严、压实。4.4苗床管理4.4.1管理原则前期高温催芽;中期平稳长苗,催炼结合;后期低温炼苗,以炼为主。4.4.2排种至出苗期此阶段封闭薄膜增温,以高温催芽为主,温度超过35℃时适当透气降温,并保持苗床相对湿度80%左右。4.4.3炼苗期当约有60%的薯块顶土出芽时应及时移去地膜并适时浇水,以保持床土湿润。当苗长至10cm左右时,应将床温降至25℃左右,并逐渐揭膜炼苗。当苗长达到20cm左右时要停止浇水,揭开塑料薄膜进行低温炼苗。揭膜选择在清晨无风时进行,不宜在中午阳光强烈时进行,以免高温灼苗。经3d~4d锻炼后可剪苗栽插。DB32/T2370—201334.4.4剪苗期当薯苗长到20cm以上时就可以剪苗。剪苗时应采取高剪苗方式,即留基部1个~2个节,离苗床3cm~6cm处剪苗。剪苗后应及时拔除杂草,追肥浇水,以促进小苗生长。当苗高再次达到20cm左右时,再转为揭膜降温炼苗,准备再次剪苗。5大田栽培5.1田块选择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灌排方便的沙性壤土或轻粘壤土地块种植。5.2合理施肥肥料使用应符合DB32/T343.2要求,以基肥为主,尽可能使用畜禽有机肥,以增加地力,增强口感,提升品质,提高产量。基肥宜采用腐熟的猪粪、牛粪或鸡粪,每亩用量:猪粪、牛粪1t~2t,鸡粪0.5t左右,另配合增施10kg硫酸钾撒匀后耕翻。5.3整地做垄春茬地最好在冬前进行深耕冻垡。栽插前3d将地整好,然后做垄。每垄栽薯苗1行时,垄距80cm~90cm,垄高30cm~40cm;每垄栽薯苗2行时,垄距110cm~120cm,垄高30cm~40cm。田块四周挖外围沟,深约40cm,宽50cm。5.4土壤处理在垄上开一条10cm左右深的沟,每亩沟施2kg5%的辛硫磷颗粒剂,施后用土覆盖。5.5除草在土壤起垄后薯苗栽插前,每亩用乙草胺0.2kg~0.3kg兑水100kg,均匀喷洒在垄沟内进行化学除草。5.6薯苗处理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700倍或50%多菌灵500倍液蘸根处理2min~3min,蘸根深度6cm~10cm。5.7栽插5.7.1直插薯苗长20cm以下,垂直插入土中2个~3个节。5.7.2斜插薯苗长20cm~25cm,斜插入土中3个~4个节,外露2个~3个节。5.7.3水平插薯苗长25cm~27cm,平插入土中3个~5个节,外露2个~3个节。5.7.4密度DB32/T2370—20134每垄栽插一行时,株距20cm~25cm;每垄栽插两行时,株距不小于30cm,两行薯苗应交错栽插。春薯为每亩3300~3500株,夏薯为每亩3500~4000株。5.8田间管理5.8.1查苗补苗栽插后应及时查苗补缺。补苗越早越好,不宜超过栽插后7d。5.8.2中耕除草封垄前可进行中耕除草,应于甘薯生长前期封垄前进行中耕,一般进行1次~2次。中耕应先深后浅,注意培土,保持垄形不变,尽量避免翻动薯蔓。封垄后采用人工拔草,确保田间无杂草。5.8.3水分管理薯苗栽插后应及时浇足定根水以确保薯苗成活。以后如遇干旱,可浇水1次~2次。灌溉用水应符合DB32/T343.1中的规定。雨后及时排涝降渍,做到雨止田间无积水。6病虫害防治6.1主要病虫害甘薯的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软腐病、根腐病、病毒病和地下害虫等。6.2综合防治选择无病田块,床土使用新土,培育壮苗,适时栽插和收获,实行轮作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6.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病虫害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用量和用法进行,并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7收获根据甘薯栽培时间、市场需求和价格确定收获时间。注意适时收获,一般在秋季霜降之前收获入窖完毕为宜。收获应选择晴天进行,采收过程中要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放,防止薯皮和薯块碰伤。运输途中防止日晒、雨淋,注意防冻。8贮藏8.1贮藏条件适宜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85%~90%。8.2贮藏方式因地制宜选择保温性好的贮藏室、半地下式或地下式贮藏窖贮藏。窖址应选择背风向阳,排水通畅,地势较高,土质坚实,地下水位较深,运输、管理方便的地方建窖。DB32/T2370—201358.3薯窖处理甘薯入窖前应清扫薯窖。旧窖应用硫磺密封熏蒸消毒,或用2%福尔马林或1%DB32/T343.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2%硫酸铜溶液喷洒,或将窖壁土剥去2cm以上,以消除病菌。8.4鲜薯入窖应随收获随入窖。如不能及时入窖,应堆成大堆并用柴草或薯蔓覆盖,以防冷害。鲜薯入窖前应精选,彻底剔除病薯、冻薯、虫伤薯以及创伤薯块,堆放前在窖底先铺10cm~15cm厚的细干草。堆放时应轻拿轻放,尽量不伤薯皮,堆放好之后,再在薯堆表面铺盖厚约10cm~30cm的干草,贮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2/3为宜。8.5贮藏期管理前期:入窖20d内,湿度大,温度高,应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中期:入窖后20d至次年的立春,气温低,易受冷害,应以防寒保温为主,做好保温措施。后期:立春后,应根据天气变化做好散热和保温工作,应以稳定窖温,适当通风换气为主,晴天及时打开窖口通风换气,降低窖内温湿度。9生产档案甘薯生产过程必须有生产记录并建档备查,资料保存期二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