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01B16备案号:37925-2013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1769—2013榆紫叶甲综合治理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Ambrostomaquadriimpressum2013-02-06发布2013-06-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9—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军、李立梅、张健、陈越渠、毛赫、孙伟。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9—20131榆紫叶甲综合治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榆紫叶甲(Ambrostomaquadriimpressum(Motschulsky))为害程度的划分及防治策略、虫情调查、综合防治方法及防治效果检查。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划内有榆紫叶甲危害地区的综合管理。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榆紫叶甲Ambrostomaquadriimpressum(Motschulsky)榆紫叶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危害白榆、黄榆、春榆等。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参见附录A。2.2种群population在同一地域生活、互相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昆虫个体组成的群体。2.3有虫株率attackingrate有虫株数占实际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2.4虫口密度populationdensity平均每株寄主树有害虫的数量。2.5经济阈值economicthreshold某害虫种群达到对被害作物造成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时的临界密度。3榆紫叶甲为害程度划分及防治策略划定榆树受榆紫叶甲危害程度的指标有2项:榆紫叶甲的为害程度和榆树失叶率。调查中可根据情况应用。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9—201323.1为害程度的划分3.1.1榆紫叶甲的为害程度,依中龄级及以下的榆树林分(天然林50年以下,人工林30年以下)平均成虫虫口头/株为单位:——轻度(50~100头/株)——中度(101~200头/株)——重度(200头以上/株)。3.1.2榆树失叶率划分为未被食、叶被食1/4以下、叶被食2/4、叶被食3/4、叶被食光共5个水平。3.2防治策略在保护榆树林的前提下,依危害程度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榆紫叶甲轻度为害区进行以生物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中度、重度为害区,依林分立地条件不同,采取以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将虫害种群发生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的水平之下后,转入生物防治的长期治理。在榆紫叶甲的高发区,应严格检验出圃苗木,严禁未经彻底处理的携虫苗木外调。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需要进行抚育时,应保护当地树种,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4虫情调查4.1调查时间:于4月中下旬调查越冬后成虫虫口密度;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调查幼虫虫口密度及失叶率。4.2调查方法及指标4.2.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有虫株率达到2%以上的中龄及以下的榆树林。4.2.2虫情线路踏查:采用样株调查法,逐样株观察样株上有无成虫,统计有虫株率,将调查结果填入《榆紫叶甲虫情线路踏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4.2.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采用样株调查法,调查样株上成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榆紫叶甲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C)。4.2.4危害程度调查:采用叶部受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榆紫叶甲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D)。5综合治理方法5.1化学防治5.1.1毒环防治5.1.1.1划毒环在树干50cm处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制成的毒笔划封闭毒环,环宽约10cm。5.1.1.2喷毒环用20%氰戊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等药剂的10倍稀释液在干基10~15cm以上喷10cm宽的毒环。5.1.1.3胶毒环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9—20133在4月上中旬越冬成虫上树之前,涂抹胶毒环。一般距地面50cm的高度涂约5cm宽的闭合环。5.1.2毒绳10%浓度的灭扫利或速灭杀丁,以药剂、柴油、机油按l:1:8配比配制好药剂后,将纸绳成团浸泡30min左右,浸透为止,捞出控干,装袋备用。将毒绳在树干胸高处绑扎1圈和2圈(间隔lOcm)。5.1.3喷药5.1.3.1喷雾防治采用灭幼脲25%悬浮剂,常量喷雾,每公顷用量300g~450g,低量喷雾为每公顷150g~225g,飞机喷雾每公顷75g~150g或采用除虫脲20%可湿性粉剂2500倍~3200倍液常量喷雾。防治时间在4月~5月和8月~9月榆紫叶甲下树入土之前。5.1.3.2喷烟防治用阿维菌素(齐螨素)1%油烟剂兑零号柴油20倍后或用1.2%烟参碱乳油与柴油按1:20的比例混合进行喷烟防治。5.2物理防治利用人工振落的方式来敲打树干、树枝,对振落下的成虫进行捕杀。新出蛰的成虫假死性较强,应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及时处理。于成虫上、下树之前,在榆树枝下的干部,严密围扎一圈塑料布,阻隔成虫通过。5.3生物防治5.3.1利用蠋蝽Armachinensis(Fallou)防治蠋蝽对榆紫叶甲卵、幼虫和成虫都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经饲养扩繁后以1:18(蠋蝽:榆紫叶甲)比例释放蠋蝽。5.3.2保护林间天敌榆紫叶甲卵期的寄生蜂,幼虫期的寄蝇,成虫期的鸟类天敌等,对榆紫叶甲种群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必须予以保护。特别在林间施用化学药剂时,应慎重考虑对天敌的影响。6防治效果检查6.1调查时间化学防治效果调查在防治后3d~10d内进行,生物防治效果调查在防治后20d进行。6.2防治后调查方法防治结束后,调查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调查方法同虫情调查方法4.2.2和4.2.3)。6.3防治效果统计6.3.1幼虫死亡率计算公式: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9—20134)(%C=BA100%´............................................(1)式中:A——死亡幼虫数B——总幼虫数C——死亡率6.3.2虫口减退率计算公式:=)(%C100%´-ABA............................................(2)式中:A——防治前虫口数B——防治后虫口数C——虫口减退率6.3.3防治效果计算公式)(%C=100%-100%-%´BBA)()(.............................(3)式中:A——防治区虫口减退率B——对照区虫口减退率C——防治效果6.4防治效果评估生物防治效果应达到40%以上;化学防治效果应达到95%以上。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9—20135附录A(资料性附录)榆紫叶甲形态特征、危害特征及生活史分布、寄主及危害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地区,以及河北、山东、河南、贵州等地,严重危害家榆,重则使林木成片枯死。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5mm~11.0mm。近椭圆形。鞘翅从中部向后面较宽,背面呈弧形隆起。体表呈现紫红色和金绿混杂的虹彩光泽,尤以翅面更显著,呈现5条光泽带。头部及足深紫色,有蓝绿色光泽。触角细长,棕褐色。前胸背板矩形,宽约为长的2倍,两侧扁凹,具粗而深的点刻。小盾片光滑。鞘翅满布点刻。腹部腹面可见5节,雄虫第5腹节形成1条向内凹入的新月形横缝。卵长1.7mm~2.2mm,长椭圆形。色较暗,初产时有光泽。老熟幼虫体长平均10.7mm。乳黄色。头顶有4个黑斑,前胸背亦有2个。背中线灰色,下方有1条淡金黄色纵带。蛹体长9.5mm。乳黄色,体略扁,近椭圆形。生活史及习性榆紫叶甲在吉林省1年1代,以成虫在浅土层中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出蛰,4月下旬至5月中旬交尾产卵。5月上中旬幼虫孵出。6月上中旬化蛹,中、下旬开始羽化。7月气温升高达30℃以上时,新、老成虫潜伏树干隐蔽处越夏。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温下降后又上树危害。新羽化成虫夏眠后开始交尾孕卵,10月气温下降新、老成虫入土越冬。成虫不善飞翔。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寿命长。早春出蛰啃食叶芽、花芽,展叶后食叶,对榆树的生长和成活影响极大。卵初产于枝梢末端,展叶后成块产于叶片上。每雌可产卵200粒~300粒。幼虫取食习性与成虫相近,有迁移危害习性,4龄虫危害较成虫严重,老熟后入土作土室化蛹,早春气温骤降并持续低温,可使出蛰成虫大量死亡;缺食时虽可提前夏眠,但也可引起成虫及幼虫大量死亡。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9—20136AA附录B(规范性附录)榆紫叶甲虫情线路踏查记录表踏查块编号__________;踏查块面积__________公顷;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__________;林龄组__________。调查情况记载(有虫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调查总数(株)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9—20137附录C(规范性附录)榆紫叶甲标准地样株调查记录表调查林分编号__________;林班小班名称__________;调查小班面积___________公顷;林龄____________;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__________;踏查所报有虫株率(%)__________。标准株号害虫数量标准株号害虫数量标准株号害虫数量标准株号害虫数量116314621732473183348419344952035506213651722375282338539243954102540551126415612274257132843581429445915304560调查株数(株)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有虫总数(头)平均虫口密度(头/株)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769—20138附录D(规范性附录)榆紫叶甲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记录表调查林分编号__________;林班小班名称__________;调查小班面积___________公顷;林龄____________;森林类型及树种组成__________;踏查所报有虫株率(%)__________。受害等级代表数值记载(划正字划)小计未被食0叶被食1/4以下1/4叶被食2/4以下2/4叶被食3/4以下3/4叶被食光1调查株数(株)受害株数(株)有虫株率(%)平均失叶率(%)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