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490.3-2013 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规范 第3部分交换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35.240L67DB12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T490.3—2013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规范第3部分:交换规范ThestandardofcommunityadministrationandserviceinformatizationPart3:Dataexchangespecification2013-07-01发布2013-10-01实施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交换规范..........................................................................14.1技术架构......................................................................14.2中心交换系统..................................................................24.3前置交换系统..................................................................25交换功能..........................................................................25.1数据传输技术规范..............................................................25.2中心交换系统技术规范..........................................................35.3前置交换系统技术规范..........................................................35.4数据交换技术规范..............................................................46交换模式..........................................................................47交换格式..........................................................................47.1概述..........................................................................47.2数据结构......................................................................47.3数据单元......................................................................67.4附件单元......................................................................6DB12/T490.3—2013II前言《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规范》(DB12/T490-2013)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数据规范;第3部分:交换规范;本标准为DB12/T490-2013的第3部分。本标准由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天津市民政局提出。本标准由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市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中心、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紫华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斌、杨丽荣、韦永梅、刘栓、高君、赵建辉、李虹倩、郑建军、杨志雄、阎波等。DB12/T490.3—20131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规范第3部分:交换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天津市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内部以及与外部其他相关业务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模式、格式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的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以实现相关系统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间的数据交换,也适用于相关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以及所有延伸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业务中的信息化项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2106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3术语和定义3.1XMLXML全称扩展标记语言,是一种组织文档的规范格式,以便计算机能够读取。现有标准版本是1.0,由W3C指定,并有多个规范性文件构成。3.2XMLSchemaXMLSchema是一种建立在XML标准上的XML结构描述规范。它描述了一类XML文档的格式规范,并可以通过工具对XML文件进行正确性校验。3.3XML命名空间XML命名空间可以让用户通过很简单的办法来规范元素和属性的命名,并把它们归组。4交换规范4.1技术架构DB12/T490.3—20132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内部及与外部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架构如图1示:图1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内部及与外部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架构示意图社区数据交换是通过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的社区管理系统,建立与外部的数据交换传输通道,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的数据交换模式。4.2中心交换系统中心交换系统主要负责数据采集管理、数据查询等系统功能,通过基于分布式架构系统将各个业务子系统数据采集到数据中心,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形成统计决策信息,最后通过数据总线提供高性能、多功能、多维度的数据交换,将数据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和公众。4.3前置交换系统前置交换系统主要通过遵循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的数据交换客户端、浏览器以及数据交换API访问数据总线服务,并支持安全认证、多种传输协议(HTTP、FTP等)。能够支持公众和各个政府部门不同的数据交换要求,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内部系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5交换功能5.1数据传输技术规范数据传输方面,支持分布式(信息服务总线型)与集中式(Hub-Spoke模式)两种不同体系架构,同时,应符合GB/T2106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的相关规范。DB12/T490.3—201335.1.1中心交换系统的内部各子系统与数据中心的数据传输a)支持HTTP/HTTPS/SOCKET等传输协议;b)支持XML/JSON/MESSAGE的报文格式;c)支持同步、异步传输模式;d)支持数据加密、身份认证;e)通过消息来传输短数据、非关键数据、通知信息;f)通过可靠的传输方式传输海量数据、关键数据,支持断点续传,重发;5.1.2中心交换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传输a)支持HTTP/HTTPS/FTP等传输协议;b)支持XML/JSON的报文格式,并支持数据压缩;c)支持数据加密、身份认证;d)支持缓存技术应对大规模查询;e)支持通过WEB页面在线查询;f)支持通过查询接口实时查询数据;g)支持海量数据的批量下载;5.2中心交换系统技术规范a)支持通过WEB、客户端、API方式对数据进行管理;b)支持身份认证,数据加密;c)支持消息系统;5.2.1数据查询a)支持多种数据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来访问数据中心;b)支持定制任务进行定期与数据中心交换数据;c)支持分布式架构,分担对外查询压力;d)支持备份系统,自动切换,保证对外不间断提供服务;5.2.2数据中心a)支持关系数据库的存储方式;b)支持全文搜索的数据存储方式;c)支持分布式存储;d)支持数据热备份,快速同步;5.2.3配置管理a)支持远程监控系统内各个应用的状态;b)支持日志分析、查询、统计功能;c)支持通过标准的监控协议来监控各个系统的运行状态;d)支持通过配置文件、配置界面来配置各个系统的参数;e)支持自动更新各个系统的软件版本;5.3前置交换系统技术规范DB12/T490.3—20134a)采用瘦客户端的方式来减轻各个系统的部署流程;b)支持多种访问方式,例如客户端、浏览器、可编程的API;c)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协议,例如FTP、HTTP等;d)支持开放的可调式的数据格式标准,并能够快速的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e)支持安全认证,可靠的加密传输方式;f)支持大规模海量并发访问;5.4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社区数据与各部门的数据交换以唯一标识(如身份证号码等)为索引关键字进行交换和补充完善。为保证数据可交换,应符合统一的接口协议。交换的数据应标识来源部门和更新时间,并且保留变更的历史信息。交换数据经过系统自动比对后,派发到社区进行核实确认后方可正式入库。6交换模式为保证数据的可交换,应符合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协议,并针对现行系统开发所需要的数据交换适配器;为实现数据交换分布性、复用性、开放性以及交互性等松耦合要求,数据交换适配器应采用基于WebServices的服务交互模式,由数据提供方开放并提供中间数据服务,数据接收方通过WebServices服务获取对方数据;特殊情况下,数据交换适配器也可提供数据库交互模式,通过适配器直接访问数据库并采集数据,并将采集数据直接传送到目的数据库。7交换格式7.1概述交换格式是指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提供给数据请求者的数据格式规范,应符合GB/T2106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范等相关标准。交换格式模型是由数据结构、数据单元和附件单元组成,如图2。图2交换格式模型示意图数据结构是可选元素,用来描述交换信息内容的结构信息;数据单元是必需的元素,用来封装具体的交换信息内容;附件单元是可选元素,用来表示非结构化数据。交换格式模型的XMLshema按照GB/T2106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第3部分附录B操作。7.2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由信息资源标识、信息资源显示名称、说明性注释、数据项、扩展属性5个元素组成,如图3所示。DB12/T490.3—20135图3数据结构图a)信息资源标识:交换信息的标识符,采用ISO-11179中对标识符的相关规定。该元素为必需的元素。b)信息资源显示名称:信息资源用于显示的名称,可以采用政务信息资源的常用名称,例如:自然人基本信息、法人基本信息等。该元素为必需的元素。c)信息资源注释:对信息资源的解释性描述,用于对信息资源进行补充性、提示性说明。该元素是可选元素。d)数据项:构成数据结构的最小数据单位,一个DataUnit描述一个指标项的结构。数据项由数据项标识、数据项名称、数据项定义、备注、数据类型、最大长度、最小长度、精度8个元素组成。该元素至少出现一次,可以出现多次。e)数据项标识:数据项的唯一标识符。该元素是必需的元素。f)数据项名称:数据项的名称。采用业务中惯用的名称作为数据项名称,例如社区名称。该元素是必需的元素。g)数据项定义:描述数据项的含义。该元素是可选元素。h)备注:数据项的备注信息。该元素是可选元素。i)数据类型:数据项取值的类型,包括字符型、数值型、日期型、二进制等数据类型。该元素是必需的元素。j)最大长度:数据项取值的最大长度,不指定表示没有最大长度限制。该元素是可选元素。k)最小长度:数据项取值的最小长度,不指定表示没有最小长度限制。该元素是可选元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