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含解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8课咬文嚼字朱光潜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品味语言,鉴赏评价。2.思维与审美:(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理据关系;(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效果;(3)鉴赏本文作为随笔的行文艺术。激趣导入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咬文嚼字》一文,而它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一个人。文本精准导读主题群文通读·诗文锤炼文本读写联动文本精准导读Ⅰ通读导图引路,概览全文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贾岛吟诗套板反应达到艺术完美微任务活动一理解作者观点,把握理据关系Ⅱ深读任务驱动,深度学习1.“咬文嚼字”的常用义是什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答案(1)常用义: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2)作者笔下的新含义: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2.作者在论述“咬文嚼字”时运用了哪几个实例?各说明了什么?实例说明内容郭沫若改台词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王若虚改《史记》繁简不同,意味不同韩愈、贾岛“推敲”用词不同,意境不同“烟”与苏轼《惠山烹小龙团》善用联想,丰富蕴藉“柳腰桃面”等套语误用联想,套板反应3.文章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答案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情感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微任务活动二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效果1.第一段中,作者以举例子开篇,有什么作用?答案作者以举例子开篇,先举出一个改字改得好的例子,进行分析;接着举出一个改得不好的例子来相对照,发人深省。而且这两个例子均出自文学大家郭沫若笔下,就更加耐人寻味、非同凡响了。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2.作者举《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的用意分别是什么?答案(1)举《水浒》的例子是以《水浒》里的用语为依据,强调“你这”句式带有强烈的憎恶色彩,对“你这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细致入微。(2)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以《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的话为依据,进一步阐明“你是”式句子在一定语境里也有讽刺性,对“你是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全面透彻。3.作者在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时,谈到了“善用”和“误用”两种情况,采用的是怎样的论证方法?请填空。联想的意义善用——点铁成金(①)()()误用——套板反应(②)正面举例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反面举例4.作者在文中写道:“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是“随便”举几个实例吗?试说明理由。答案(1)举郭沫若炼字改台词的例子,说明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意味。(2)举王若虚对《史记》“李广射虎”的改写,说明文字的一增一减意味不同。(3)举“推敲”的典故,说明用词不同,意境也不同。(4)举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第三、四句的例子,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5)举有关“套板反应”的例子,说明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呼吁文学创作者要用富有创造力的语言,写出上乘佳作。给五个实例归一下类:(1)(2)(3)属于文字修改方面的;(4)(5)属于文字的联想意义。因此,这几个例子并非“随便”列举,而是根据表意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列举使用的。微任务活动三鉴赏本文作为随笔的行文艺术1.结构简洁明了,思路新颖别致。一般的议论文在文章的开篇,作者就会马上亮出观点,然后再根据自己树立的观点进行演绎论证,而本文却不然。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列举四个实例,从不同角度说明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从正面援引实例,证明善用联想意义会使文章意蕴丰富,紧接着又从反面援引实例,证明误用联想意义就会产生“套板反应”这一流弊作者点明主旨,提出了“咬文嚼字”的目标、要求和条件2.实例充分典型,说理精辟透彻。对于议论性的文章,如果文中不举实例,道理就会显得抽象晦涩;实例如果不典型,道理就不能使人信服;实例如果解说得不好,道理也就讲不透彻。本文作者所举实例充分典型,并且分析得非常贴切。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剖析“是”与“这”两字的区别,先后选取了《水浒》和《红楼梦》中的例子,强调“是”与“这”不仅是文字之争,而且涉及“思想情感”的意味为了说明“简洁必须以准确表达情味为前提,简单地追求‘简洁’是文学创作中必须反对的”这一观点,作者将《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文字和王若虚《史记辨惑》的改文进行对比,从比较分析中,不难看出改文虽然“似乎简洁些”,但“惊讶的意味”和“斩截的意味”却已存无多,因而令人觉得“索然无味”,这就是“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造成的,从而很好地论证了上述观点微任务活动四品味语言,鉴赏评价1.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明显失误,作者为什么说“这是炼字的好例”?答案“这”是指第一段所举炼字实例,但“好”的意思不是成功,是有代表性,指话剧演员、郭沫若先生等在炼字方面是极认真、严谨的。2.“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这两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案这两句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承接上文,引出“炼字”二字,逐步过渡到本文议论的中心。第二句自然引出下文对郭沫若“炼字”的评论。3.“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试分析这段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及作用。答案(1)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作者对王若虚修改《史记》的批评,只要考虑到文字背后传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就可以分辨出改后的文字没有改前的有味道。(2)作用:作者以此为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从而证明“咬文嚼字”的道理。4.试赏析“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一句中比喻修辞的运用。答案将字的直指义比作“月轮”,形象生动地说明直指义的特点是“明显而确实”;将字的联想义比作“轮外圆晕,晕外霞光”,以此来说明字的联想义是“变化莫测”的,不是明显而确实的。Ⅲ延读疑难探究,思维提升朱光潜先生告诫我们要“咬文嚼字”,而著名杂文家马南邨先生却提倡“不求甚解”(见本课“研讨与练习”二),对此,你如何理解?助读材料1.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他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名家。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1917年在香港大学攻读教育学。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钻研艺术心理学。1930年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北大教授,并兼任多种职务。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的真正鼻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先生一直在研究美学,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在国际上独成一派。“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个座右铭使他坦然应对一切,虚怀若谷,游刃有余。他曾经说过:“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2.了解文体——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批评家常以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理论和严谨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3.朱光潜名句辑录(1)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2)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3)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4)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5)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6)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决不能是善的。(7)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8)人人都埋怨自己的记忆力不好,没有人埋怨自己的判断力不好。4.苏小妹给诗加“腰”相传,苏东坡有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苏小妹说出“清风____细柳”和“淡月____梅花”后,要哥哥在两句中间各加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清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却被苏小妹评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因为“扶”跟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