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第一部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是进行专业建设和实施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文件,能否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与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一、学习16号文件,搞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按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要求实施人才培养,必须以文件为基准,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和理解文件的内涵,把文件精神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关于专业建设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1、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2、关于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调整和设置专业,并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3、关于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4、关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用什么方法培养人才的问题。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指出: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5、关于“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教学计划区别)专业设置确定之后,首先要进行的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进行专业建设的综合性专业教学文件,关系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施,因此我们要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1、学制与招生对象2、专业分析①企业调研②人才需求分析3、专业定位①职业面向②主要就业岗位③专业定位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4、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5、人才培养模式6、专业课程体系设计7、教学进程安排8、教学运行与实施方案设计①人才培养方案模式设计②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设计③实践教学体系设计④顶岗实习运行与管理⑤教学方法⑥教学手段⑦考试方式、方法9、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10、教学条件①师资条件②校内实践条件③校外实习条件④教学资源条件(教材、课件、网络、图书等)11、编制说明12、附录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案例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三、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是专业建设的主要依据,因此,在专业设置完成后,要组织教师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教学标准的内容(1)专业名称及代码(2)入学要求(3)学习年限(4)培养目标与规格(5)就业面向与职业规格(6)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7)课程结构(主要开设课程及教学环节)(8)教学进程安排(9)教学模式(10)教学评价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二)专业教学标准案例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四、课程标准制定(与教学大纲区别)依据岗位设课程,课程标准是参照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而制定,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所以课程标准的制定不是依据教材,而是要进行大量的职业岗位调研、职业岗位分析后研究制定。(一)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1、课程构建(性质、任务、基本思路)2、职业岗位标准与课程能力分解①课程对应岗位②职业岗位标准③课程能力分解3、课程目标①课程总目标②课程具体目标4、课程能力及项目①课程能力②课程项目5、课程实施方案①课程教学模式②教学方法与手段③教学建议④课程评价与鉴定⑤课程考核与标准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二)课程标准案例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标准。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五、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反映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打破学科课程体系,重构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因此,课程体系构建是实施人才培养的关键。(一)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1、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2、典型工作任务确定3、职业能力分析①职业岗位分析②岗位工作过程调研分析4、课程体系形成①课程体系框架图②课程设置③课程内容要求④基础课和实践教学体系⑤双证融通课程设计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二)课程体系构建案例以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例。大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六、其他项目建设(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培养、聘请)(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接轨未来岗位、效益)(三)课程改革(理念、思路、方法、课改标准、机制及精品课程)(四)教学资源建设(教材、课件、网络课程、图书、标准等)(五)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陶昆教授2009年12月大纲主要内容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二、高职课程改革的历程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五、高职课程教学实施的反思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德国职业教育家劳耐尔AddYourTexthere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职业相关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即科目《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课程的定义课程即目标北美课程理论: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课程是一系列目标的组合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1.1课程的定义沿用普通中学教育模式,能提供学习理论基础,重视文化基础教育、逻辑性强。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一般行动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从普通教育移植的素质教育模式,把有效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忽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难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市场的需求。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1.2学科系统化与学习理论导向课程开发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1.3CBE和MES(职业相关)课程开发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把能力看做职业教育的基础,以满足产业和雇主对学习者要求为基本原则把能力看作一系列孤立行为的职业分析方式,无法满足对全面提高素质和就业灵活性的要求成效:“以能力为基础”取代“以知识为基础”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特点:每一技能模式由若干个模块组成,而模块又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学习单元又包含一项特定的技能或知识。个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缺点:不适应正规的职业教育,适合进行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大纲主要内容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二、高职课改的历程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五、高职课程教学实施的反思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大纲二、高职课改的历程2.1第一次课改:改良传统学科体系结构,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文件指出: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时间和内容实训课程可以单独设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件大纲二、高职课改的历程2.1第一次课改:改良传统学科体系结构,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缩减学时并进行适度整合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对本科压缩型的课程进行有力冲击,高职课改迈出了第一步。不足:改革在学科体系基础上,是传统学科体系课程的一次改良。高等职业教育第一次课程改革的典型特征大纲二、高职课改的历程2.2第二次课改: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⑴、2001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黄克孝教授提出高职课程体系集中外各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之所长,整合成共识性最优化课程模式多元整合课程模式把学科式“老三段”课程改造成“基础、定向、专长”的新三段式课程在学分制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纲二、高职课改的历程2.2第二次课改: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⑵、2004年北京联合大学职教研究所提出: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以任务驱动和行动导向设计课程,结构分为三层。中观链式课程微观单元课程宏观专业课程在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基础上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技术--技能为基础的经验性知识和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二、高职课改的历程2.2第二次课改: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⑶、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课程设计思想方面,从基于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转换为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方法上,从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分析为起点的课程不足和缺憾改革集中于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课程改革的深度不够。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更侧重于职业适应力,关键能力培养不够自2007年6月起教育部多次组织示范校教师赴德国学习培训,结合示范校的课程改革开始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开发了各具特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二、高职课改的历程2.3第三次课改:老耐尔提出,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着眼于职业竞争能力培养。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大纲主要内容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二、高职课改的历程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五、高职课程教学实施的反思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大纲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3.1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学科本位的思想在课程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课程开发流程过长,效率不高,市场适应性差“因人设课”现象严重过程接口管理不当,脱节现象严重课程开发不全面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够教师传统的教育方法束缚,不愿意费劲进行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的定义: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3.2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3.2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设计三个步骤。3.2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3.2.1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两个特征:典型工作任务在一个复杂的职业活动中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以及工作结果的检查和评价等步骤。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排序,就是把通过职业分析得到的典型工作按照职业发展的规律化归到学习难度里去。职业教育课程学习领域表述通过学习范围描述到职业相关学习难度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描述典型工作任务3.2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3.2.1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典型工作任务包含完整的工作过程,即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价等步骤;典型工作任务表现出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能够理解该任务在整个企业经营过程大环境里的内容、功能和意义。典型工作任务的表述应满足以下要求:大纲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3.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3.2.2什么是BAG?对现代职业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