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40B65备案号:35061-2012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1587—2012白蜡蚧检疫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quarantineforEriceruspela(Chavannes)2012-09-15发布2012-10-3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587—201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吉林农业大学、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长春市长春公园、长春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春艳、王志明、李惠萍、史艳宇、刘金华、王金丽、李长仁、洪泽源、张文渊、安伟、陈磊。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587—20121白蜡蚧检疫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蜡蚧的现场检查(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及抽样检疫)、实验室鉴定及防治措施。本标准适用于白蜡蚧寄主植物上白蜡蚧的检疫、鉴定和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SN/T1157进出境植物苗木检疫规程SN/T1587林木蛀干害虫真空熏蒸处理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气门路stigmaticgroove(stigmaticfurrow)胸气门到体缘有成列的盘腺,形成气门路。3.2管状腺tubularducts一类柱形或近柱形的腺体结构,分泌蜡丝形成虫体覆盖物或卵囊。蚧科中的特征管腺为瓶状腺。3.3产地检疫quarantineinproducingareas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对植物及其产品(含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在原产地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检疫工作,包括田间调查、室内检测、签发证书及监督生产者做好选地、选种和疫情处理工作等。3.4调运检疫quarantineformovement植物检疫人员依据植物检疫法规对调运的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实施的检疫。4白蜡蚧基本信息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587—20122中文名称:白蜡蚧英文名称:Wax-producingcoccid;Chinesewhitewaxscale;Whitewaxinsect俗名:白蜡虫学名:Ericeruspela(Chavannes)分类地位: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蚧科(Coccidae),白蜡蚧属(EricerusGuèrin-Méneville)。白蜡蚧是一种重要的产蜡资源昆虫,主要寄主为木樨科(Oleaceae)女贞属(Ligustrum)和白蜡属(Fraxinus)植物,但在东北地区却是重要的害虫。白蜡蚧具刺吸式口器,刺吸寄主叶片或枝条,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受害植株轻则引起枝条枯死,重则整株死亡。白蜡蚧详细的基本信息参见附录A。5现场检查5.1产地检疫由当地林业植物检疫机构组织兼职森检员对寄主苗木进行产地检疫,对苗木生长期间的症状进行观察,在全面目测的基础上,采取随机取样方式进行取样。若发现白蜡蚧,采取除害处理措施,并调查标准地和填写《产地检疫记录表》,具体操作按照SN/T1157执行。5.2调运检疫当地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对调运的寄主苗木及相应树木要查验有关证单,核实产地、品种名称、数量、包装,进行现场检验检疫,以及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具体操作按照GB15569执行。5.3抽样检疫在现场检查时,应查看有无白蜡蚧危害的症状;枝条、叶片上是否有覆盖的白色蜡质(参见附录B)。如有,采取针对性取样;如无,可按规定随机取样。如发现疑似者,连同寄主枝条剪下,将其放入不易变形的样品盒中,做好标记和现场记录,送实验室进行鉴定。6实验室鉴定6.1仪器、用具及试剂6.1.1仪器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水浴锅。6.1.2用具放大镜、剪刀、小刀、镊子、昆虫解剖针、小毛笔、养虫瓶、铝盒、1.5mLEppendorf管、6cm表面皿、载玻片、凹面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酒精灯、滤纸、标签。6.1.3试剂70%乙醇、95%乙醇、100%乙醇、10%氢氧化钠(或10%氢氧化钾)溶液、冰醋酸、酸乙醇溶液、酸性品红、二甲苯、石炭酸-二甲苯溶液、中性树胶、乙醇-甘油保存液。6.2症状检查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587—20123用肉眼、放大镜或解剖镜观察植物的枝杈、叶背、叶面等处是否有白蜡蚧的虫体,是否有白色蜡质分泌物。6.3标本制作及鉴定特征6.3.1雌成虫标本制作白蜡蚧雌成虫的玻片标本制作,参见附录C。6.3.2鉴定特征6.3.2.1成虫鉴定特征成虫鉴定特征如下:——雌虫一般10.0mm左右,呈半球形,背面淡红褐色,腹面黄绿色,无翅。触角6节,第3节最长,末节有2根粗感觉毛。足小,分节正常,爪冠毛各1对,均尖细。气门大,气门盘直径超过腿节长。气门路分布五格腺和六格腺,气门刺多,其中2根~4根长度超过缘刺。缘刺锥状,排成1列。尾裂深,肛板1对,对角呈弧形,后角外侧有3根毛,腹脊毛4根,肛筒缘毛4根。肛环有成列孔及10根刚毛。管状腺为杯状,有大小2种,大者在体腹面密集分布成亚缘带,小者在背面散布,多格腺分布于腹面中区。肛前孔成群,背刺锥状。——雄虫体长约2.0mm,翅1对。具单眼5对,背眼和腹眼较大,侧眼则较小,眼周缘骨片和颊具网状纹。前胸背板显著隆起,小盾片三角形。翅长2.75mm,翅面密布微刺。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胫节特别长,其上有3个距,1长2短,腹冠毛1对,无爪冠毛。阳茎鞘位于腹部末端,鞘上稀疏分布有小刚毛。体上无腺体分布。白蜡蚧形态特征图参见附录B中图B.1。6.3.2.2若虫鉴定特征若虫鉴定特征如下:——1龄雌若虫近于长卵形,体长0.6mm,宽0.4mm,红褐色;单眼1对;触角6节,第6节生长毛7根;腹末有蜡丝1对,约等于体长;——2龄雌若虫阔卵形,体长1mm,宽0.6mm,淡黄褐色;腹末蜡丝白色,长等于体长;定杆后,体色变为灰黄绿色,体缘微带紫,体缘渐生长而密的蜡毛;——1龄雄若虫卵形,与1龄雌若虫大体相似,但体色甚淡,易与雌虫相区别;——2龄雄若虫卵圆形,体长0.75mm,宽0.45mm,淡黄褐色;触角7节。6.3.2.3卵鉴定特征卵鉴定特征如下:——长卵形,长0.4mm,宽0.25mm,包被于雌体下网状白色蜡丝和蜡粉中;——雌卵在雌壳口部,雄卵在壳底。6.3.2.4蛹鉴定特征蛹鉴定特征如下:——仅雄虫具蛹,分前蛹和真蛹;——前蛹梨形,黄褐色,体长约2.0mm,宽1.1mm;眼淡红褐色,触角短小;足粗短;翅芽伸达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587—20124第2腹节;——真蛹体长2.4mm,宽1.1mm,长椭圆形;眼点暗紫色,前足及腹部褐色,其余均淡黄褐色而带灰色;触角10节,长达中足基部;翅芽达第5腹节。7防治措施7.1防治原则在白蜡蚧初侵入的区域,要采取“全部种群治理(TotalPopulationManagement,TPM)”策略,一旦发现侵入,应彻底消灭,不留后患。在白蜡蚧广泛分布的地区,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的防治方针,充分利用各种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要坚持产地检疫、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使白蜡蚧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应确保质量和安全。7.2防治方法7.2.1检疫措施7.2.1.1产地检疫在苗圃地发现有白蜡蚧危害时,应及时施药并消灭。7.2.1.2调运检疫在调运前,发现带虫寄主,应立即进行除害处理;若除害处理不能奏效,再进行销毁处理,彻底杜绝带虫苗木绿化造林。7.2.2农业防治对虫口密度不高的枝条,可结合冬春修剪整形,剪除虫枝,然后集中烧毁,防止蔓延。对白蜡蚧危害较重但尚未枯死的树木,采取平茬覆土的方法清除虫枝。7.2.3化学防治7.2.3.1防治时期可在雌成虫膨大期、初孵若虫期和2龄若虫定杆初期进行有效防治。7.2.3.2防治方式7.2.3.2.1药剂防治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0倍液、3%顺式氯氰菊酯、1.2%苦烟参碱和40%毒死蜱1000倍液等对寄主枝叶进行喷雾,或采取打孔注药的方式进行防治。7.2.3.2.2熏蒸处理具体操作按照SN/T1587执行。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不得翻印DB22/T1587—20125AA附录A(资料性附录)白蜡蚧基本信息A.1寄主A.1.1木樨科(Oleaceae)女贞属(Ligustrum):女贞树LigustrumlucidumAit.、蜡子树L.acutissimumKoehne、小树蜡L.sinenseLour.、小叶女贞L.ouinoiCarr.、水蜡树L.obtusifoliumKoehne、日本女贞L.japonicumThumb.、长叶女贞L.compactumHook.f.etThoms.、虫蜡树L.robustumBl.、散生女贞L.confusumDecne.、卵叶女贞L.ovalifoliumHassk.、光叶水蜡树L.obtusifoliumSieb.etZucc.等;A.1.2木樨科(Oleaceae)白蜡树属(Fraxinus):白蜡树FraxinuschinensisRoxb.、大叶白蜡树F.chinensisvar.rhynchophyllaHemsl.、小叶白蜡树F.bungeanaDC.、秦岭白蜡树F.paxiana、河北白蜡树F.hopelensisTang.、水曲柳F.mandshuricaRupr.、苦枥木F.insularisHemsl.、象蜡树F.platypodaOliver、小蜡树F.sinenseLour.、美国白蜡树F.americana、白枪杆F.sodiana等;A.1.3木樨科(Oleaceae)流苏树属(Chionanthus):流苏树ChionanthusretusaLindl.etPaxton;A.1.4壳斗科(Fagaceae)苦槠属(Castanopis):甜槠Castanopsiseyrei(Champ)Tutch;A.1.5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木槿HibiscussyriacusL.;A.1.6马鞭草科(Verbencaeae)黄荆属(Vitex):牡荆Vitexnegundovar.cannabifolia;A.1.7漆树科(Anacardiaceae)漆属(Toxicodendron):漆树Toxicodendron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A.1.8冬青科(Aquifoliaceae)冬青属(Ilex):冬青IlexchinensisSims。A.2国内分布东北、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山东、河北、海南、台湾、西藏。A.3生物学特性白蜡蚧在吉林省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在水蜡树上越冬。自4月中旬树叶萌动时开始取食,虫体随之膨胀。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进入产卵盛期。6月上旬为孵化的盛期,孵化的若虫先在母壳中停留约1周,然后爬到水蜡叶片上固定,经10余天蜕皮后进入2龄。6月中下旬为定叶盛期,7月上旬开始定杆,7月中旬为定杆盛期。雄若虫8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为化蛹盛期。9月初出现成虫,9月中旬为盛虫期。9月上中旬雄成虫交尾后死亡,而受精雌成虫多在3年~4年生的水蜡树的枝干上越冬。白蜡蚧卵在11℃以上开始孵化,初孵若虫在低于18℃时很不活泼,一般不出壳;20℃~26℃时则甚活泼,爬行迅速;一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