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综合型传统类非选择题-2-高考命题规律高达25分的40题(41题)属于“综合型传统类非选择题”。总结近年来的命题情况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命题角度,即“古今贯通类、中外对照类和微型主题类”。从全国I卷来看,命题呈现出逐年更替的现象和规律。“古今贯通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考查某一历史事件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表现、特点和影响;“中外对照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考查相似历史事件在中西方发展的不同表现、特点和影响;“微型主题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某一微型具体历史事件为切入口,深度考查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等。-3-2020年高考必备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命题角度1古今贯通类40414141命题角度2中外对照类404041414140命题角度3微型主题类40404041命题角度1-4-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古今贯通类1.(2019全国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命题角度1-5-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命题角度1-6-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参考答案(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命题角度1-7-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解析本题围绕海关税率组织材料,纵向考查海关税率变化的特点、原因和影响,考查考生对中国清朝中期、近代、现代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认识。第(1)问要求对比清朝中期与鸦片战争后海关税率的变化并分析原因,可对材料进行分层,逐项提取比较的角度,主要包括税种区分和税率高低;变化原因可联系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分析。第(2)问中时间限制为“1950年”,求答项为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对税率调整特征的分析,除了从税率自身角度外,还可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代特征;对税率调整意义的分析,可以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来回答。命题角度1-8-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2.(2018全国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命题角度1-9-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命题角度1-10-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参考答案(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命题角度1-11-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解析本题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材料,考查宋代乡约制度、清末地方自治和现代村民自治,属于古今贯通型试题。第(1)问答题时首先要界定乡约制度的内涵,即基层社会治理,然后明确求答项为乡约制度的“变化”和“积极作用”,前者从材料中可以提取到从宋代以道德教化为主到明清宣扬“圣谕”和官吏参与的变化;后者需要从乡约制度的内涵切入,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分析。第(2)问要求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可从晚清的时代特征切入分析。第(3)问要求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也是要从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特征切入分析,突出民主制度的完善。命题角度1-12-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秦国在春秋时期引进人才主要是为了战胜西戎,战国时期则是为了招纳能够使秦国强大进而向东扩张的人才。异国人才可以通过秦臣荐举入秦,应秦君征招入秦,自荐入秦,以及被本国国君派遣入秦。春秋秦穆公时期,秦国以破格任用为主选任引进人才;战国时期,秦国以因功录用为主、破格任用为辅选任引进人才,并为引进人才特设客卿爵。秦国通过上计、季度考核、三年大考核、巡县等制度监督引进的人才,以检查结果为依据评定他们的政绩,根据政绩赐予官爵、奖赏立功人才,功劳卓著者可封官到将、相……秦自武王到始皇时代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共有左、右丞相21人,其中异国人占60%以上。秦国在引进人才的辅佐下,最终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摘编自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命题角度1-13-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材料二在引进外籍人才中,清政府遵循聘请有本领的人才、自主聘用人才和聘用洋员乃权宜之计的指导思想。其引进的人才主要是通过外国机构、企业、有关人士举荐,委托外国机构、企业和人士代聘,中国驻外使馆招募等途径实现的。为了吸引更多有真实本领的洋员来华效力,清政府采取了“重金聘请”的政策,且颇见成效。清政府对受聘洋员实行合同制管理,在使用、提前辞退、期满撤遣上按所订合同办理,而每份合同内均有维护中国自主之权的规定。通过多种途径引进的外籍人才活跃在中国军事、教育、工矿企业、轮船航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部门。——摘编自向中银《晚清时期外籍人才引进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引进人才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国相比,晚清引进人才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作用。(15分)命题角度1-14-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参考答案(1)特点: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人才;适时调整完善人才引进制度;重视对引进人才的选拔和管理;长期贯彻人才引进政策。(10分)(2)不同之处:秦国以引进政治人才为主,晚清以引进技术人才为主;秦国吸引人才以加官晋爵为主要手段,晚清吸引人才以重金聘请为主要途径;晚清的人才管理受西方契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主权意识的渗透。(9分)作用:有助于引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助于促进国内新式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推进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有助于维护国家主权。(6分)命题角度1-15-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主要是为了战胜西戎”得出秦国引进人才的目的是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从材料一“异国人才可以通过秦臣荐举入秦,应秦君征招入秦,自荐入秦,以及被本国国君派遣入秦”得出秦国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人才;从材料一“春秋秦穆公时期,秦国以破格任用为主选任引进人才;战国时期,秦国以因功录用为主、破格任用为辅选任引进人才,并为引进人才特设客卿爵”得出秦国适时调整完善人才引进制度;从材料一“秦国通过上计、季度考核、三年大考核、巡县等制度监督引进的人才”得出秦国重视对引进人才的选拔和管理;从材料一“秦自武王到始皇时代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共有左、右丞相21人,其中异国人占60%以上”得出秦国长期贯彻人才引进政策。命题角度1-16-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聘请有本领的人才、自主聘用人才和聘用洋员乃权宜之计的指导思想”得出晚清以引进技术人才为主;从材料二“清政府采取了‘重金聘请’的政策,且颇见成效”得出晚清以重金聘请为主要途径;从材料二“实行合同制管理……每份合同内均有维护中国自主之权的规定”得出晚清的人才管理受西方契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主权意识的渗透,再结合材料一中对秦国引进人才做法的分析进行比较。第二小问可以从有助于培养新人、推动近代化和维护国家主权等角度进行分析。命题角度1-17-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2.(2019山东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周朝就有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机构——盟府。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取缔私人藏书。汉代朝廷设的图书馆称“秘阁”“秘府”,设专职官员管理。唐代,像魏征这样的大臣都出任过“图书馆长”之类的职务,专门负责搜集收买天下之书,并组织人抄写备份。民间私人图书馆也开始出现。宋代,太宗建立崇文院,专作藏书之地,后来又另设书库,叫秘书阁。明清之际,印刷术的发展使得国家藏书得到空前发展。除官方图书馆,民间图书馆也广泛存在。汉代藏书主要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内容。从唐代开始,正式确定了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中国古代图书馆无论公藏私藏,均是重在收藏,处于名副其实的“藏书楼”阶段。——摘编自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等命题角度1-18-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材料二我国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图书馆是广雅书院(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创办)的藏书楼——冠冕楼。它的藏书除传统的经史子集丛书外,当时流行的西政丛书、西学大成、各国交涉公法等汉译西书均有收藏。冠冕楼设掌书生二人,专门管理藏书,同时又有便利读者的阅览规则及措施。还编印藏书目录,以便检目借阅。为方便院生夜间阅览,在住宿的斋院附近另设小书楼。藏书有复本的也供院外士人借阅。近代性质的图书馆在戊戌前后组创的各种学会中首先普及开来。它们大多是由会员捐款,购买中外经世有用之书,藏于公所,供会内同仁借阅。会外有志读书者,可以出资租书阅读,也可以由保人介绍在会内阅览。——摘编自张晓《辛亥革命前的近代图书馆事业》命题角度1-19-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图书馆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