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立德树人——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纵向专题贯通1.趋时更新的中国主流思想——儒学(1)发展历程时期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创立与发展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的体系更加完整西汉完善与独尊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魏晋至隋唐吸收与改造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纵向专题贯通时期发展历程宋明转型与成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四书五经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纵向专题贯通(2)变迁特征①从春秋战国时期自由辩论的“百家争鸣”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儒学的官方化色彩日渐浓厚,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②从两汉开始的儒学发展,主要是在精英阶层来进行的。经历魏晋隋唐的发展,儒学出现危机。为了复兴儒学,宋朝时出现的程朱理学吸收道佛等的有益成分,改造成具有鲜明思辨化、伦理化和世俗化的儒学体系。儒学的思想对民间的影响力大大增强。③明清时期,虽然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兴起,儒学的时代化特征日益凸显,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早期思想启蒙,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是由于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仍然未能脱离儒家思想的范畴。纵向专题贯通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天下为主”思想仍不能脱离“天之生民非为君,天之立君以为民”的传统思想,他对现实的批判方式是回归经典,而不是关注未来。在该学者看来,“天下为主”的思想本质是()A.新兴民主思想B.人民当家作主C.君主专制思想D.传统民本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特征。材料强调的是黄宗羲的“天下为主”思想仍不能脱离传统民本思想的范畴,是对孟子传统民本思想的回归,故选D项。▶对点训练1·纵向专题贯通2.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1)主要成就时期体裁成就春秋战国《诗经》收录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楚辞抒发忧国忧民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两汉汉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唐朝唐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律诗兴盛宋代宋词适应市民生活需要;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代表人物有关汉卿与马致远明清明清小说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兴起;文学逐渐世俗化;具有反封建色彩纵向专题贯通(2)阶段特征①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期。人文主义色彩鲜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发展。②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期。大一统与国家强盛,使文学充满着文采华丽和注重形式的特点。③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精神的自觉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开始确立以文人文学为主体的时代。④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文学全面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诗歌艺术达到空前的发展,创造了绝妙的、出神入化的艺术风格。由于国家经历了大一统到分裂混乱的转折,唐诗出现了浪漫主义、田园诗歌为主向现实主义为主的转变。⑤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个高峰期。中国文学的市民化、世俗化的特征日益凸显。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文学成就突出。⑥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小说等文学形式大放异彩。文学的市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更为明显。纵向专题贯通(2019河北石家庄高三一模)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等为一体,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答案:D▶对点训练2·纵向专题贯通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特征。《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说明《红楼梦》在民间极受欢迎,即《红楼梦》是世俗化的文学,故D项正确;文学作品属于文化范畴,受政治经济的影响,但并不是由皇帝个人好恶决定,故A项错误;《红楼梦》的创作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学家的使命,故C项错误。纵向专题贯通3.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演变特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处于当时那个时代的世界最前列。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不仅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对东方各国乃至西方各国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几乎全是中国人自己独自创造出来的,这一点与古希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春秋战国、两汉(尤其是东汉)与宋元(尤其是北宋)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外因素又都显示出阶段性的高潮。(3)以满足封建自然经济和统治阶级生活等需要为目的的实用性、应用性科学技术得到发展。纵向专题贯通(4)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由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国家又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如天文学、农学、地学等在中国古代都得到较大的发展。(5)儒学化的特征。中国古代科技中的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和农学五大学科都具有显著的儒学特征,中国古代的科学是儒学化的科学,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宇宙观、元气论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主流思想。(6)官办为主。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指出:“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科学都相对具有‘官办’性质。”他举例说:天文学家“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纵向专题贯通(2019河北石家庄高三一模)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特点。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和“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说明中国在引用西方科技时重实用轻理论,故选D项。▶对点训练3·1.先秦时期东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区别古希腊人文思想先秦儒家思想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等都强调道德的作用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以德教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强调“个体”的人,即以个体(个人)为中心强调“社会”的人,即以集体(社会)为中心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强调社会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道德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例如,亚里士多德研究自然,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2019河南新乡高三一模)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B.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C.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D.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与希腊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下,故A项排除;先秦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而孝道文化已经存在,故B项排除;民本思想与孝道文化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排除;中国的宗法观念影响深远,而宗法观念与孝道文化紧密联系,故D项正确。▶对点训练4·2.中国传统文化对启蒙运动的影响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它的影响力绵延至今。这场震撼人心的运动,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1)儒家文化帮助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性王国”。霍尔巴赫认为道德理性取代宗教和以道德理性指导政治,是儒家文化(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基本特征。另一个思想家魁奈提出的“以自然秩序为人类所有立法、所有政治、经济及社会行动的最高准则”,则来源于《中庸》所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重农学派在其思想的起源处,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影响,而从重农学派理论中,又生发出了现代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也引用了不少中国的材料,阐释其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不能不说欧洲的现代政治经济学思想,从源头处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启示。(3)儒家思想给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营养。启蒙思想给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其思想渊源得益于儒家的“性本善”。李约瑟指出“学者发现人‘性本善’的观点在中国一向被奉为正统,正是这些发现给法国大革命开辟了道路”。(4)中国政治制度对欧洲的影响。相比之下,中国的君主制度完全不同于欧洲的君主制度,中国法律赋予皇帝无限的权力,但同时对这种权力也有制约,要求他克制和谨慎地使用权力。中国君主专制的某些特点给欧洲某些启蒙思想家主张实行开明君主专制提供了蓝本。(2019浙江丽水高三模拟)伏尔泰说:“中国这个庞大的帝国的法律和安宁建筑在既合乎自然而又最神圣的法则即后辈对长辈的尊敬之上……确实,中国的法律不谈死后的惩罚与褒赏;中国人不愿肯定他们所不知道的事。……这一差别是惊人的。”上述观点表明中国古代法律()A.是人类自然法的源头B.具有世俗化、伦理化特征C.充满浓厚的神学色彩D.体现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及对启蒙运动的影响。人类自然法的源头在西方,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最神圣的法则即后辈对长辈的尊敬之上……确实,中国的法律不谈死后的惩罚与褒赏”可知,中国古代法律具有世俗化、伦理化的特征,故B项正确,C项错误;中国古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有等级性,D项错误。▶对点训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