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选修部分 第43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型2 高考命题与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选修部分专题十六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型2高考命题与题型方法研讨——考情分析·考向研判·题型突破内容索引高考考情分析热考视角例析题型突破方法课时作业高考考情分析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份·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8年Ⅰ卷汉武帝年号改革纪年方法调整Ⅱ卷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关注科技的发展Ⅲ卷清末湖南地方治安改革整顿社会治安2017年Ⅰ卷现代中国工资改革关注民生Ⅱ卷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城市规划与管理Ⅲ卷隋代法律改革民主法治建设2016年Ⅰ卷唐太宗谱牒改革宗族世系对社会的影响Ⅱ卷清末军事改革军队建设与近(现)代化Ⅲ卷孝文帝庙号改革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2015年Ⅰ卷唐代币制改革稳定货币金融Ⅱ卷清代养廉银制度改革反腐倡廉2014年Ⅰ卷汉魏时期的法律改革民主法治建设Ⅱ卷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关注民生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几乎与教材无关。2.贴近时代主题,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如民生问题、民主法治建设、民族融合、宗族问题、反腐倡廉问题、科技兴国等。3.材料较少,一般一到两个;设问形式较为固定单一,一般都是归纳特点,分析原因和意义等。热考视角例析“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中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视角1科教兴国的改革例题1(2018·课标全国Ⅱ,45)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解析根据材料第二句话和所学知识,可以答出“文化大革命”对科技事业的破坏;再根据1977~1981年的国内、国际形势分析。答案“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解析“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从机构和队伍建设、招生制度、政策等角度概括,注意要点要全。“影响”则要从扭转“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不良风气、推动科学事业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等角度分析。答案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黑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而且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人们无不对它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各地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还一方平安。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视角2扫黑除恶,关注社会治安的改革例题2(2018·课标全国Ⅰ,45)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解析据材料“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近代湖南治安尤难”“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创设了湖南保卫局”等信息分别归纳。答案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解析据材料“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可得出受西方、日本的影响;根据材料“保卫局由官商合办”可以得出官商合办;根据材料中涉及的湖南保卫局的职责及其机构设置可以得出,它属于专门的警察机构,并且管理规范化。答案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当今社会,民生成了最流行、最关键的一个词。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已经不仅仅是民意的集中体现,而是成了决策层既定的发展基调。“民生”二字在中国已经演绎成为时下最流行、最得人心的话语,这当然是国家正在快速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以人为本,必须关注民生。只有关注民生才能重视民生,只有真正重视民生才能保障民生,只有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改善民生。因此,政府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之义务,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之责任;学者也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之道义,有研究民生和提供解决民生问题方案之责任。视角3关注民生的改革例题3(2017·课标全国Ⅰ,45)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82年”“1985年”“改变平均主义”“中央只管……单位”“其他……归省、自治区……管理”“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等从方法步骤、原则、管理办法、倾斜对象等方面概括。答案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解析从旧有体制的革新、对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答案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题型突破方法题型特点该题型问法较为单一,已经基本形成固定化的模式。一般呈现方式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某某改革的特点或者内容等。题型1概括类材料题的解法真题典例(2016·课标全国Ⅰ,45)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解析从改革的标准、观念、目的等方面回答。答案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答案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解析从世家大族地位、民族交融、国家统治等方面分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方法突破解答这类问题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整个试题,了解材料大概意思,通过材料出处弄清楚试题材料的时间。如本题,通过快速阅读知道这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谱牒(与宗族相关)材料。然后此时思维就会首先向这个方向思考,进行大脑知识搜索。第二步,仔细阅读设问,搞清楚设问的条件和要求。如本题是要求概括唐太宗谱牒改革的“内容”,不仅要根据材料回答,还要结合所学知识,也就是说要用到材料中没有的知识点。第三步,带着问题细读材料。这个过程中,要把材料分层次,每个层次都一定会有一个要点,甚至每一句话都可能有一个要点。这时候,我们盯住的是一句话,不是一段话,仔细琢磨这句话,慢慢的就会品味出答案要点,即使和答案不一样,起码也接近了。如本题,唐太宗谱牒改革的内容在第二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从这一句话中就可以得出几个要点:“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这意味着这是政府行为;“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这是指范围的扩大;“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这是指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针对训练(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质量考评,27,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明初政治制度承袭元制。中书省是“百司纲领,总率郡属”,凡事必先“关白”左、右丞相,然后奏闻皇帝。胡惟庸任丞相后擅权挠政,促使朱元璋决心削夺中书大臣的权力。洪武九年,先削去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官名,只保留左、右丞相和左、右丞。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杀了胡惟庸。同时,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使六部直属于皇帝。六部各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六部尚书的品秩由原正三品升为正二品。又以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掌兵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典刑狱,使其互相牵制,一切兵刑大权也都总揽于皇帝。朱元璋还藉胡惟庸案废置御史大夫。后又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监察御史虽职责重大,但不过是七品官。另外,刑部主审讯,大理寺复审亦可驳正,朱元璋还按六部的建制,设立六科给事中,负责稽查各部,驳正章疏违误。——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朱元璋改革的举措。答案举措:罢中书省废宰相,分散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