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第23讲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II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第23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命题时空坐标内容索引主干梳理断点弥补概念理解重点深化史料考法定向突破高考感悟押题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断点弥补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时间:民国建立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2.原因(1)民国建立: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2)政府政策: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并倡导使用。(3)外部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群众运动:群众性的斗争的促进。(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成立,1928年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政治地位国货反帝爱国3.概况(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3)1928~1937年,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快发展。【教材补缺】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实质是一纸空文。但该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1.目的:为适应侵略需要,把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2.侵略方针:“”。3.表现(1)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掠夺与控制沦陷区工矿业。(2)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3)实行物资管制制度,以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4)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适地适产主义沦陷区低价收购三、民族资本的困境1.外国资本的压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它们凭着雄厚的实力,利用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2.官僚资本的排挤(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抗战做经济上的准备,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一些当政的腐败势力渗入其中,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2)抗战中后期,官僚资本家凭靠手中的权力推行“”政策,实行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3)官僚资本还不断以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跌价竞争经济统制资金入股【图解历史】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归纳总结】近代中国社会中经济成分的变化图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B代表洋务企业,C代表外商企业,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E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中洋务企业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概念理解重点深化考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和历史作用概念解读1.“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3)“官僚资本”是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官僚资本正式诞生于1927年,以四大家族为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成为国营经济的一部分。2.实业救国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思想。在19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张謇为代表,盛行于20世纪初。该思想表达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认知深化促进因素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历史作用和启示(1)特点①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②从产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③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④从产业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⑤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⑥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地位和作用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思想上: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④处境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3)启示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步履艰难。②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华的统治,取得民族独立。针对练1(2018·荆州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题,17)据统计,中国近代棉纱进口占全部进口总值的比重,1891~1893年为14.6%,1901~1903年为18.6%,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中国近代棉纱进出口的变化说明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B.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C.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D.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考点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政策统制经济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制定和推行了统制经济政策。概念解读针对练2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解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华,与材料中“1935年”“1937年”“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相符,故A项正确。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措施(1)整顿税务:国民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2)控制金融:国民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负责经营国库、发行钞票和公债。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逐渐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认知深化(3)改革币制: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其主要内容是:第一,集中货币发行和使用权。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第二,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其中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进展,重工业和农业也有所发展。2.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1)原因: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的民族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领。为了使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免遭日本摧毁,保存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出现了民族工业的大举内迁。(2)过程①第一阶段:从八一三事变到上海失守是内迁的发动时期。②第二阶段:从上海沦陷到武汉失守是内迁的高潮期。③第三阶段:从武汉失守到宜昌沦陷是内迁的结束期。(3)影响①内迁工厂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给大后方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②内迁工厂给大后方幼弱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强了大后方近代工业的力量。③工厂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理。3.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1)实行的原因①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需要。②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③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2)影响:它保证了抗战的胜利,总的来说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但是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及政治造成的伤害也是深远的,它导致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和民族工业的衰落。唯物史观——关注近代中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近代中国很多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都与政治紧密相关。例如在抗战的时代大背景下,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国共两党的这些经济政策都服务于抗战的需要。日本在沦陷区疯狂掠夺,强占大量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由日本公司专营工矿交通运输业,滥发纸币。这些举措都体现了日本“以战养战”的企图。素养感悟史料考法定向突破材料获取材料信息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要求:从材料中找出支撑中国近代火柴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材料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吴晓波《历史经济变革得失》发现问题:1912~1920年间,中国出现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种提法颇有新意。思考:中国近代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是什么?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