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716-2012 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716—2012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2012-04-01发布2012-06-01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716—2012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立哲、李世海、郭祯、夏国宗、赵丰华、郑杰、倪宝春。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蒋双丰、吴国玲、张杰磊、竹玮、董慧、雷咸良。DB41/T716—20121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阳红茶初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初制加工、质量要求、标志、标签、包装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信阳红茶的初制加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13738.2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26130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SB/T10037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3术语和定义GB/T1448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信阳红茶在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采自当地传统的茶树群体种或适宜的茶树良种进行繁育、栽培的茶树的幼嫩芽叶,经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特定品质的条形工夫红茶。4初制加工4.1加工条件4.1.1茶叶加工厂应建在地势高,空气新鲜、水质好,距离居民生活区、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等影响茶叶品质的地方较远,无污染,且位于其它工厂及潜在污染源和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加工厂厂房、车间应根据茶叶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布局,贮青室要安装换气扇,保持空气新鲜,加工车间要安排排气、防尘装置。设备应不污染茶叶,使用前后均应清洗,不使用含铅材料的设备。DB41/T716—201224.1.2茶叶生产场地和设备应洁净卫生。4.1.3从事茶叶加工和包装的人员应符合食品从业人员相关要求,上岗前应经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4.2加工环境加工环境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4.3加工工艺4.3.1工艺流程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分级→摊放→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初烘→复烘→毛茶整理→提香。4.3.2鲜叶质量4.3.2.1茶树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抗寒、抗旱等性能好,生长势强、种性纯,产量高,品质好,适合制作红茶的优良品种。4.3.2.2鲜叶采摘遵循采养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适时采摘。鲜叶应采自符合信阳红茶产地环境条件的茶园的茶树新梢。手工采茶应保持芽叶完整、鲜嫩、匀净;机械采摘时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应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无污染和无其它非茶类夹杂物。4.3.2.3鲜叶分级鲜叶分级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鲜叶分级指标级别芽叶组成珍品85%以上为单芽,其余为一芽一叶初展特级85%以上一芽一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一叶一级70%以上一芽一叶,其余为一芽二叶初展二级60%以上一芽二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二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三级60%以上一芽二叶,其余为同等嫩度的单叶、对夹叶或一芽三叶4.3.2.4鲜叶装运采用清洁、卫生、通透性好的盛具,装叶量以不影响品质为度。鲜叶应采取措施防止鲜叶变质和杜绝混入有异味、有害物质。4.3.3鲜叶摊放鲜叶在未进入萎调工序时在室内进行摊放。室内应清洁、空气流通、阴凉、避免日晒雨淋。摊放厚度不超过10cm,高档叶宜薄,低档叶可稍厚,雨水、露水叶宜薄,晴天叶可稍厚。叶子要自然抖散、摊平、厚薄均匀。摊放过程中,一般2h~3h翻动1次,以使鲜叶失水均匀。DB41/T716—201234.3.4萎凋4.3.4.1技术要求4.3.4.1.1萎凋减重率:为30%~40%,失水均匀。4.3.4.1.2感官要求:叶质,手捏柔软,紧握成团,松手不弹散,嫩梗折而不断;叶色叶面光泽消失,由鲜绿变为暗绿,无枯芽、焦边、泛红;香气青臭气消失,发出轻微的清新花香。4.3.4.2操作方法4.3.4.2.1日光萎凋时间:春茶一般1h~2h,夏茶1h左右。一般春茶在上午11时前,下午1时30分后进行;夏秋茶上午10时前,下午3时后进行,中午日光强烈容易灼伤鲜叶不宜进行。日光强烈时可用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温度:叶面温度≤30℃。摊叶量:0.5kg/m2。操作:萎凋时,将叶片薄摊在萎凋帘或竹席上,以叶片基本不重叠为适度。在萎凋过程中要勤翻拌,温度越高翻拌越勤,使萎凋均匀。萎凋叶要及时收回室内摊晾,并尽快散发热气,使揉捻前叶片温度与室温相近。4.3.4.2.2室内萎凋时间:正常气候条件下,萎凋时间18h~24h;在温度较高、相对湿度低时,萎凋时间可缩短到10h~12h;在阴雨低温时,萎凋时间18h~36h;也可采用风扇加速空气流动,缩短萎凋时间。温度:室温23℃~27℃。摊叶量:摊叶厚度一般1.5cm~2.5cm。操作:将鲜叶均匀薄摊在萎凋架萎凋盘上,定时翻拌,使萎凋均匀。4.3.4.2.3萎凋槽萎凋时间:3h~4h。温度:热空气温度控制在35℃~37℃。摊叶量:采取“嫩叶薄摊”、“老叶厚摊”,厚度以14cm~18cm为适度,应不超过20cm。操作:萎凋时将鲜叶均匀摊放在盛叶框内,把叶子抖散摊平,使鲜叶呈篷松状态,厚度、松度一致,以利通风均匀。一般约1h翻拌一次,翻拌时要停止鼓风。4.3.5揉捻4.3.5.1技术要求揉捻程度:细胞破坏率≥85%,叶片成条率≥90%,条索紧结,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局部揉捻叶泛红。4.3.5.2操作方法揉捻温湿度:揉捻室的温度要求在20℃~24℃,相对湿度85%~95%,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揉捻机型:采用65型、55型或45型揉捻机。投叶量:以自然装满揉捅为宜。DB41/T716—20124揉捻时间:一般揉捻60min~90min。老叶可适当延长揉捻时间。分2次进行,第一次50min(不加压20min~中压10min~重压15min~松压5min),中间下机解块;第二次30min(轻压5min~中压10min~重压10min~松压5min)。操作:揉捻开始加压,使叶片初步成条,而后逐步加压卷成条,揉捻结束前一段时间减压,以解散团块,散发热量,收紧茶条,回收茶汁。揉捻掌握“轻重轻”以及“嫩叶轻压,老叶重压”的原则。4.3.6发酵4.3.6.1技术要求叶色≥90%变为黄红色或红黄色,青气逐渐消失,发出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叶身及叶脉泛红。4.3.6.2操作方法发酵时间:3h~5h。发酵温湿度:发酵气温控制在25℃~28℃之间。发酵叶温保持在33℃~35℃。发酵室的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为7cm~9cm,嫩叶薄摊、老叶厚摊。操作:将揉捻叶均匀摊放在发酵框或发酵盒内。应定时观察发酵温、湿度以及发酵香气变化,并开汤观察叶底及滋味。春茶气温低,发酵必须充分;夏秋茶气温高,75%发酵叶泛红即可进入下一工序,避免发酵过度。4.3.7干燥4.3.7.1技术要求干燥采用烘干机,一般分初烘、复烘。初烘叶含水量为20%~25%,茶条干硬,有轻微刺手感。复烘叶含水量为5%~6%,折梗即断,手捻茶条成粉末,茶香明显,条索紧结,色泽棕润或乌润。4.3.7.2操作方法采用连续烘干机或者手拉式百叶烘干机进行,初烘要求“高温、薄摊、短时”,提香要求“低温、厚摊、慢烘”。初烘温度120℃~130℃,摊叶厚度1cm~2cm,烘干时间8min~10min。复烘温度80℃~90℃,摊叶厚度2cm~3cm,烘干时间20min~25min。初烘与复烘之间摊晾30min~60min,摊叶厚度5cm~l0cm。复烘后进行毛茶整理,然后进行提香。提香温度70℃~80℃。摊叶厚度3cm~4cm,时间50min~60min。5质量要求5.1基本要求产品无劣变、无异味,不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加入任何添加物。5.2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GB/T13738.2的规定。5.3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GB/T13738.2的规定。DB41/T716—201255.4安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应符合GB2762、GB2763、GB26130的规定。6标志、标签、包装及贮存6.1标志、标签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产品的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6.2包装销售包装应符合SB/T10035的规定。运输包装应符合SB/T10037的规定。6.3贮存产品应在包装状态下贮存于清洁、干燥、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中。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