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课时主题】1368年—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明清两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清前期在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的背景下奠定今天疆域的基础,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仍保持领先地位。明中后期,江南等局部地区工商业市镇勃兴,商品流通扩大,在经济、社会、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这些因素的发育成长,带有向近代交明演进的趋向。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在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交明轨道。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已无法和西方工业文明抗衡,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陷入严重的危机。在殖民主义列强的挤压下,中国人民将面临更加艰巨悲壮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缓慢踏上独特的曲折复杂的近代化道路。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一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1.明朝的建立与强盛(1)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时期。(2)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朱元璋即明太祖,年号洪武。(3)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立锦衣卫、迁都北京等举措,奠定了君主集权体制的基本格局。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工匠身份等政策,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发展。【图解记忆】丞相制演变明太祖(古代绘画)考点知识回扣2.李自成起义(1)起义原因:明朝末年,官府赋役苛重,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陕西等地遭遇灾荒。对后金用兵以及连年天灾重压,更加激化矛盾。(2)1627年,陕西等地饥民相继揭竿而起,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3)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崇祯皇帝登煤山自缢。次日,李自成率部进入内城。明朝宣告覆亡。3.满族的崛起与清朝代明(1)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后形成满族。(2)明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初,清廷得知明朝灭亡,立即大举兴师,企图入关与农民军争夺天下。途中接到吴三桂“开山海关门以迎大王”的乞援信,日夜兼程赶赴山海关。(3)在满洲贵族与明降将合力绞杀下,农民军损失惨重。由于新占领区立足未稳,农民军于四月二十九日撤离北京。五月二日,清兵长驱直入占领北京。九月,清将首都从盛京迁到北京,夺取了全国最高统治权。山海关城门(河北秦皇岛)考点知识回扣1.戚继光抗倭(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2)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戚继光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考点二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戚继光(古代绘画)考点知识回扣2.郑成功收复台湾(1)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荷兰军队还以台湾为据点经常骚扰大陆沿海地区。(2)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打败了殖民者。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3)郑成功在台湾实行开放政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派士兵四处屯田,帮助当地人民发展经济,对台湾的开发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郑成功跨海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5)随着时日推移,台湾逐渐失去郑成功时代作为抗清据点的积极意义。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廷派施琅率兵攻取台湾,次年正式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驻军一万镇守。这一举措有利于国家安定统一,有利于台湾经济开发、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郑成功(现代雕像)考点知识回扣3.雅克萨反击战(1)17世纪40年代,沙俄大举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康熙皇帝在多次交涉毫无结果的情况下,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组织了雅克萨反击战。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2)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方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条约还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过境进行贸易。(3)《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清“神威无敌大将军”炮考点知识回扣1.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1)1690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寻找借口进攻内蒙古,并扬言要联合沙俄攻打北京。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双方在乌兰布通展开激战,清军击溃噶尔丹的“驼城”,大败叛军。(2)此后,清军同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近七十年的斗争,终于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3)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考点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考点知识回扣2.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1)西藏藏传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五世达赖觐(jìn)见顺治皇帝(布达拉宫壁画)考点知识回扣(2)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后来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进一步加强,凡西藏的官吏任免,行政、财政、军事及涉外事务等权力均归驻藏大臣。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3)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4)清朝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兼管军务和民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金奔巴瓶考点知识回扣3.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1)清前期在民族政策方面恩威并重,在坚决镇压分裂叛乱活动的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实行减免赋税等优惠政策,还通过会盟、联姻等方式加强联系。避暑山庄、外八庙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2)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其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清乾隆金嵌珠“金瓯永固”杯考点知识回扣考点四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1.明清北京城(1)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清朝在入关后继续定都北京。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2)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枢。紫禁城前方的左右两侧分布着气象庄严的太庙和社稷坛,太庙祭祀祖先,社稷坛祭祀国土和五谷之神。(3)整个北京城的布局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雄伟,规划严整,处处体现着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宏伟气派。(4)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太和殿考点知识回扣2.雄伟的长城(1)目的: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万里长城。(2)概况: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明长城重点设防地段多用砖石砌筑,内填泥土石块,工程坚固,形制结构更趋合理。不但在战略要地加修双城乃至多道城墙,还在长城沿线险要处构筑空心敌台,既能“内卫战卒”,又可发炮射箭,大大提高了长城体系的整体防御功能。慕田峪明长城考点知识回扣(3)经戚继光等著名将领加固、增设边墙,长城沿线“精坚雄壮”,确保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和安宁。(4)长城又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5)长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与其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出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上下两千年,熔铸成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198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五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1.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1)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是推进经济繁盛的动力。(2)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明末《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两部科技著作中涉及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清前期在江南一带大面积推广双季稻,明代引进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也在全国范围普遍种植。(4)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对减轻人口增长压力、增强抗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清粉彩镂空转心瓶考点知识回扣2.新生产关系的萌发(1)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广泛使用、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一些从事商品生产的民营手工工场扩大分工协作规模,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已经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乾隆、嘉庆年间,个别行业甚至出现合伙集资、“照股均分”带有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2)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这些因素的发育成长,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考点知识回扣3.康乾盛世(1)15—18世纪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从康熙到乾隆年间的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2)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带动手工业发展。民间私营手工业因与市场联系密切、不断改善经营方式,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粮食加工、纺织、制瓷、采矿、冶铁、造船等行业无论在技术、规模还是产量、质量上都超过前代。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3)农业、手工业繁荣推动商品经济和市镇兴盛。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他们主要从事长途贩运,大规模批发。有的还兼营放贷、典当或开设钱铺、兑店及牙行经纪等金融机构。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变成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发展成工商业市镇。在传统的大城市中,工商业也很繁荣。考点知识回扣考点六晚明科技成就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他通过解剖、跟踪观察、亲尝百草等实验方法获取第一手证据,考察辨证,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著成《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万多则,插图1160幅,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本草纲目》插图考点知识回扣2.徐光启与《农政全书》(1)徐光启编著了农学巨著《农政全书》。(2)他作为“引进西学第一人”,因注重数理研究,坚持调查、实验、观察、总结的近代科学研究方向,而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德国基歇尔1667年出版的《中国图说》插画)考点知识回扣3.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2)他的代表作《天工开物》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并附有123幅插图,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3)明末科学技术领域还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朱载堉、徐霞客。(4)明清之际,一些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