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07课时 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课件 岳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时空观第7课时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时空坐标】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一鸦片战争1.鸦片的走私与虎门销烟(1)鸦片走私①鸦片贸易: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鸦片走私。②鸦片输入危害: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鸦片流毒成为此后百年中国最难医治的社会恶疾之一。考点知识回扣(2)虎门销烟①经过:1838年,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收缴的237万余斤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②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考点知识回扣【特别提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既定的方针,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即使中国没有进行禁烟运动,英国发动对华战争不可避免。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中国军民的抵抗(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2)结束:由于清军装备低劣、和战不定等原因,清军连连失败。1842年8月,英战舰攻入南京江面,清政府向英军求和。考点知识回扣【特别提示】虎门“销烟“而不是“烧烟”;《南京条约》赔款单位是银元(西班牙)而不是人民币单位(元);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而不是割占整个香港。3.《南京条约》的签订(1)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税: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考点知识回扣【特别提示】“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3)附件:1843年,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附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4)1844年,美国、法国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5)影响:《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结束了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硝烟再起(1)历史背景:西方列强不但不满足于在华所攫取的种种权益,而且蓄谋扩大,甚至不惜在必要的时刻再次发起战事。(2)战争爆发①借口: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②目的:这场战争完全是为了扩大鸦片战争的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3)《天津条约》的签订①议和签约:1858年5月,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②主要内容: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考点知识回扣2.火烧圆明园(1)北京沦陷: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直扑北京。不久,守城的清军主力溃败,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侵略军攻破了北京城门。(2)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开始争先恐后地抢夺奇珍异宝。在疯狂劫掠之后,英法联军纵火烧毁了这座历时150多年才建成的艺术文化宝库。(3)影响: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考点知识回扣【特别提示】近代最先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英国,《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天津条约》规定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加开天津为商埠。近代割占中国领土的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其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3.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2)沙俄趁机强签条约:19世纪下半期,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考点知识回扣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危害:通过诉诸武力,缔结不平等条约,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相比鸦片战争,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强的冲击和更大的灾难。(2)客观作用:在火烧圆明园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强烈刺激下,清廷的部分有识之士走上了认识对手、学习西方的探索之路。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三太平天国1.金田起义(1)背景:1843年,洪秀全与好友冯云山等一起创立了特殊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拜上帝会秘密从事反清活动,成为组织民众起义的工具。(2)金田起义:①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起义军称“太平军”。②建制:洪秀全在永安分封重要将领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为王。考点知识回扣【特别提示】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走向衰落。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定为都城,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3.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856年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迅速走向衰落。(2)天京陷落:1862年5月,湘军水陆并进,包围天京。1864年7月,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历史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波及大半个中国,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点知识回扣考点四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易混易错】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1.洋务运动的兴起(1)时间:19世纪60—70年代。(2)代表人物:在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3)开始标志: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考点知识回扣2.“自强”与“求富”(1)军事工业①口号:“自强”。②代表:自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军工企业。③特点:这些企业的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直接调拨给军队。(2)民用工业①口号:“求富”。②代表:70年代后,洋务派又创办了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一批民用企业。③作用:一些民用工业由于经营得法,占据了部分国内市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考点知识回扣(3)创办近代海军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4)其他活动洋务派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他们还创办了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并派人出国留学,推动了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考点知识回扣(5)历史影响①进步性: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引进了机器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局限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根本原因是其旨在维护腐朽的清朝专制统治,同时洋务企业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经营管理带有明显的官僚衙门作风,贪污浪费严重。【特别提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即只“布新”而未“除旧”。考点知识回扣3.民办工业的艰难起步(1)产生:在洋务企业的影响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地区出现了采用机器生产、实行雇佣劳动的民办新式企业。(2)初步发展①特点:19世纪末出现了“实业救国”热潮。②代表:江苏南通人张謇,以状元身份回乡办厂,一生创办了包括大生纱厂在内的20多家企业,成为名重一时的“东南实业领袖”。(3)曲折发展①特点:与洋务企业相比,民办工业的发展之路更加艰难曲折;中国民办工业的生存空间格外狭小。②原因:受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五甲午战争1.海战与陆战(1)战争爆发: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战争。这一年为农历甲午年,史称“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不做战备,战争一开始,清军就陷入不利局面。考点知识回扣【特别提示】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避战保船是甲午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腐朽落后是战败的根源。(2)黄海战役:1894年9月,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海面展开决战。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互有损伤。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山东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3)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分水陆两路攻占威海卫,包围了军港内的北洋海军。孤守无援的丁汝昌、刘步蟾等清军将领拒不投降,“以死报国”。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考点知识回扣2.《马关条约》(1)签约:1895年4月,双方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2)主要内容:①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通商: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图解记忆】(3)抗割台斗争:《马关条约》使国人感到空前的震惊和屈辱。台湾人民群情激愤,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考点知识回扣2.瓜分危机(1)三国干涉还辽:日本欲独占辽东半岛,让俄国感到势力范围受到威胁,就与法、德一起进行强力干涉,日本被迫同意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因此向日本多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款”。(2)甲午战争的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的贪欲。俄、德、法以干涉还辽有功为名,向清政府提出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要求,中国陷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考点知识回扣考点六戊戌变法1.维新派(1)维新派的形成①背景:甲午战争后,有识之士认识到仅凭技术的变革无法救亡,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②形成:以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代表,聚集了一批志士仁人,形成了“维新派”。(2)维新运动的兴起①概况:为了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成功地扩大了社会影响,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②表现: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强学会,吸引了部分开明官员加入。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③影响: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维新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考点知识回扣2.百日维新(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光绪帝下令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筹划变法。(2)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的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3)变法内容①经济上:设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②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③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④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特别提示】维新派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而不是“废除科举制度”,它是废除科举考试中呆板的文体形式,直到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除科举制。考点知识回扣3.戊戌政变(1)原因:①变法求速求全,改革措施未经认真讨论便匆忙推出,激化了各种矛盾,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激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因而遭到抵制和反对。②实际掌控权力的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她个人的权力和满洲亲贵权益受损,开始反对变法。(2)过程: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幽禁于中南海瀛台。接着,下令搜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参与变法的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以及康广仁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考点知识回扣【特别提示】变法失败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实现变革;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