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专题知识网络知能要点整合|要点一|中国古代政治时期具体内容战国: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内容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始皇(1)政治上: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3)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5)交通上:统一车轨;开凿灵渠汉武帝(1)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3)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续表)(续表)繁荣开放的隋唐科举制历史沿革:开创于隋朝(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完善于唐朝,兴盛于宋元,明朝开始僵化(八股取士),清末废除(1905年)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大运河(1)时期:隋炀帝时修建(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减轻刑罚,重视农业生产,从而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典籍。从而使唐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元行省制度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知能要点整合|要点二|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边疆管辖)时期具体内容秦朝秦始皇派蒙恬北御匈奴,修建了东起辽东,西到临洮的万里长城西汉(1)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2)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魏晋南北朝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唐朝(1)政策: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2)史实: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知能要点整合元朝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台湾)和澎湖,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清朝(1)西藏:顺治帝、康熙帝开创中央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1727年,清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帝实行金瓶掣签制度(2)新疆: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3)台湾: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续表)知能要点整合|要点三|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时期具体内容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唐朝(1)日本遣唐使来华(2)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3)玄奘西行天竺: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宋朝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知能要点整合(续表)明朝(1)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浙江台州抗倭九战九捷,后又赴福建、广东抗倭,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清朝(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回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2)雅克萨之战:康熙帝先后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问题(3)闭关锁国: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