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关于“乐府”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二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四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乐府诗集》是一本书,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汉乐府民歌大多是叙事诗,这些诗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有的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的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有的揭露了贵族的腐朽生活和社会的黑暗。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造成了老兵的悲惨遭遇。于是,文中的主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创作背景读准字音冢()窦()雉()舂()羹()饴()zhǒnɡdòuzhìchōnɡɡēnɡy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重点词义始:才。道逢:在路上遇到。阿:语气词,无实义。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孔穴。雉:野鸡。中庭:庭院中间。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舂:放在石臼里把谷物的皮捣掉。持:拿。作:当作。羹:这里指菜羹。贻:同“贻”,送给。疏通诗意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十五从军征原诗无题目,是编者加的。标题夸张地写出了从军之早。解题整体感知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中心。《十五从军征》写了一个老兵回家后的悲苦经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你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读出了什么?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画出诗句并作批注。合作探究听到:“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远看过去那一片种着松树柏树、纵横堆积着荒坟的地方,就是你的家。)看到: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做的: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羮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不知饴阿谁”进一步突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产生极度痛恨之情。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动作、神态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老兵“出门东向看”与“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返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心茫然。有关战争的诗句: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世界需要和平,人民反对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