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备案号:山东省地方标准DBDBDBDB37373737DB37/T1614—2010胶东刺参苗种生产技术规程2010-05-05发布2010-06-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1614—2010I前言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相全、王忠全、孙春晓、宋向军、周全利、张锡佳、杨建敏。DB37/T1614—20101胶东刺参苗种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胶东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苗种生产过程中水质条件、亲参、苗种培育、苗种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胶东地区刺参的苗种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2003.1刺参增养殖技术规范亲参DB37/T442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3人工育苗3.1育苗设施主要包括沉淀滤水设施、升温设施、增氧设施、育苗室和饵料室。3.1.1沉淀滤水设施在没有污染和淡水注入的育苗室旁建一自然海水沉淀池。沉淀池的总容量≥日用水量的2倍~3倍。沉淀后的海水经过砂滤(或其它过滤设施过滤)后使用。3.1.2升温设施育苗用水低于19℃时需要升温。有地热资源或发电厂余热水的可用热交换器进行升温,无上述资源的可用海水锅炉或蒸汽锅炉升温。3.1.3增氧设施一般充气泵增氧。3.1.4育苗室育苗室通风条件好,室内光线控制在1000lx~2000lx,避免直射光入室。培育池以长方形为宜,单池水体容积10m3~50m3,池深80cm~120cm。排水管道以半小时之内将满池水排干为宜。育苗室主要用于亲参蓄养和幼体培育。3.1.5饵料培养室饵料室应具备单独的保种室(一级保种)、中间培养池(二级扩大)和生产池(三级培养)。幼体培育和饵料生产池的比例以4︰1~3︰1为宜,饵料室要求光线充分、均匀、可调。要有防晒网或白布等遮光设施,防止光线过强。1.2亲参采捕与蓄养1.1.1亲参采捕亲参符合SC/T2003.1的要求。以自然海区采捕的刺参为好。采捕时间:海水底层水温达到15℃~16℃时,亲参产卵前5d~8d,集中采捕。选择自然体长20cm以上、体重250g(躯体重130g)以上、性腺指数10%以上、无损伤的个体作亲参。采捕时防止亲参排脏和身体受损伤。1.1.2亲参运输DB××/T××××—××××2运输时间在2h以内,可直接用塑料袋运输,干运湿运皆可;2h~4h,要加冰降温运输;4h以上要充氧同时加冰降温运输。1.1.3亲参蓄养1.1.1.1水质水源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符合NY5052的规定。主要要求见表1。表1亲参培育的基本水质要求项目要求水温(℃)15~18盐度27~33溶氧(mg/L)≥51.1.1.2密度蓄养密度以15只/m3~30只/m3为宜。1.1.1.3日常管理每天早上倒池和换水,清除粪便和污物;晚上再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1/2,换水温差<1℃。饵料为鼠尾藻粉或人工配合饵料加海泥,日投饵量为刺参体重的5%~8%。1.2产卵、孵化1.2.1雌雄比例雌雄比例为10︰1~12︰1。1.2.2产卵1.2.2.1自然产卵升温促熟的亲参性腺发育成熟后或在繁殖季节自然捕获的亲参蓄养3d~7d后,亲参在蓄养池中自然排精产卵。1.2.2.2诱导产卵诱导产卵一般采用阴干流水刺激法,通常在傍晚进行,将池内海水放干,使亲参在池内阴干40min~60min,然后用海水流水冲击30min~45min,同时洗刷蓄养池,再注入沙滤的新鲜海水,亲参一般在当日或翌日凌晨前产卵。1.2.3受精1.2.3.1自然产卵受精在蓄养池中自然产卵并受精。注意及时将雄参捞出,防止精液过多,污染水质。1.2.3.2人工采卵受精在雌参产卵前将其移入产卵箱(透明的玻璃、有机玻璃水族箱或塑料水槽)进行采卵,可人工添加精液(每个卵周围1个~3个精子为宜)并不断搅动水体。一般100L的产卵箱可放8只~14只亲参;采卵密度80粒/mL左右。1.2.4孵化1.2.4.1孵化要求受精卵直接在蓄养池孵化或移入孵化槽、培育池中孵化。在产卵箱产卵受精的,计数后立即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槽内或培育池内孵化。1.2.4.2直接在产卵的蓄养池内孵化密度为10粒/mL以下为宜,微量充气,0.5h搅动一次,防止受精卵堆积池底,影响孵化率。1.2.4.3孵化槽孵化密度为30粒/mL~60粒/mL,孵化过程中要经常充气和搅动水体。1.2.4.4培育池孵化密度为30万粒/m3~100万粒/m3。1.3幼体培育DB37/T1614—20103初期耳状幼体形成后,稀疏、分池进行幼体培育。1.3.1水质符合NY5052的要求。幼体培育期间全部使用二级砂滤水。日换水1次~2次,每次换水量1/3~1/2,换水温差小于2℃。基本水质要求见表2表2幼体培育的基本水质要求项目要求水温(℃)19~25盐度27~33溶氧(mg/L)≥5pH值7.8~8.3氨氮(mg/L)≤0.51.3.2光照500lx以下。要求车间内无直射光,防止浮游幼体局部聚集。1.3.3幼体培育密度0.1个/mL~0.4个/mL为宜。1.3.4饵料1.3.4.1开口投喂时间孵化36h~48h,初耳幼体消化道形成后,即可投饵。1.3.4.2饵料种类饵料主要为培养的单细胞藻类,可投喂盐藻、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骨条藻等。大型藻类的鲜藻粉碎滤液也有较好的饵料效果。替代饵料主要有海洋红酵母、干酵母、冰冻鲜酵母、螺旋藻粉、食母生片等。1.3.4.3单细胞藻类投喂方法藻类的日投饵量在初耳幼体期为1×104cell/mL,中耳幼体期为1.5×104cell/mL~2×104cell/mL,大耳幼体期为2×104cell/mL~3×104cell/mL。每日投喂2次~4次,每次投饵量的标准以投饵1h后大多数幼体满胃即可,下次投饵要接近半胃为准。1.3.4.4大型藻类投喂方法用孔径70µm左右的筛绢过滤磨碎的大叶藻或鼠尾藻等,用其滤液投喂,日投喂量10mL/m3~25mL/m3,每日2次~4次。根据培养幼体的大小,可调整投喂量。1.3.4.5酵母等替代饵料的投喂方法干酵母的日投饵量在初耳幼体期为1g/m3,中耳幼体期为2g/m3~3g/m3,大耳幼体期为3g/m3~5g/m3。冰冻鲜酵母的投喂量为干酵母的1.5倍到2倍。海洋红酵母的投喂量为1g/m3~3g/m3。在投喂酵母的同时可添加螺旋藻和食母生片,螺旋藻的投喂量为0.5g/m3~1g/m3,食母生片的投喂量为0.1g/m3~0.5g/m3。1.3.5日常管理一般用100#或120#散气石连续微量充气,以水面刚泛起水花为宜,每天换水1次~2次,每次换水量为1/5~1/3;早期可少换水,或每次少量添加池水,中耳后期每天换水,每天吸底一次,将池底的残饵、排泄物、原生动物等彻底清除干净;清除的污物先倒入大桶,若桶内有上浮的幼体应移入池内继续培养。1.4采苗1.4.1采苗时间樽形幼体出现的比例占整个幼体数量的10%~20%时开始采苗。1.4.2水质符合NY5052的要求。用水应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使用。基本要求见表2。1.4.3采苗器DB××/T××××—××××41.4.3.1材料聚乙烯波纹板、聚乙烯薄膜或孔径120µm的筛绢网。要求透明、无毒和无害。1.4.3.1.1聚乙烯波纹板规格一般为42cm×33cm×0.1cm,波高1cm~2cm。20片插在同一采苗架上。1.4.3.1.2聚乙烯薄膜长40cm~50cm,宽30cm~40cm,间距5cm~7cm,20片左右以60°斜度固定在一个采苗架上。1.4.3.1.3筛绢网固定方法同聚乙烯薄膜,每8到10片为一组,中间用尼龙绳固定,底层绑坠石。1.4.3.2处理1.1.1.1.1消毒0.5g/L~1.0g/L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d,再用10mg/L~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最后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1.1.1.1.2接种底栖硅藻将上述洗刷干净的采苗器放入饵料池中接种底栖硅藻,以小型舟型藻、卵型藻、菱形藻等为主,经过10d~20d,直至在采苗器的附着基上附着一层底栖硅藻。1.1.1.1.3投放量每平方米投放已接种底栖硅藻的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60片~100片,投放前要用干净的海水冲去污物并与池底呈60°角或45°角斜放。筛绢网每平方米投放60片~100片,或者长80cm~120cm,宽30cm~40cm,每8到10片为一组,投3组~5组。2稚参培育2.1培育密度稚参培育密度在0.1只/cm2~0.6只/cm2的范围内增减。体长2mm~3mm的稚参为0.5只/cm2;5mm~6mm的稚参为0.2只/cm2为宜。2.2培育管理2.2.1水质符合NY5052的要求。流水培育,一般日流水3次~4次,日循环量控制在总水体的2倍~3倍,保持充气增氧,及时清池或倒池。基本水质要求见表3表3稚参培育的基本水质要求项目要求水温(℃)20~27盐度27~33溶氧(mg/L)≥4.5PH值7.5~8.5氨氮(mg/L)≤0.52.2.2光照2000lx以下。2.2.3投饵所用饲料应符合NY5072的要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放量0.01g/只~0.04g/只,每天1次~2次。鼠尾藻或马尾藻磨碎液日投饵量:2mm以下稚参,20mL/m3~40mL/m3;2mm~5mm稚参,80mL/m3~120mL/m3;每日投喂2次~4次。随着稚参不断长大,增加投喂量。2.2.4日常管理DB37/T1614—20105流水培育(每天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2倍~3倍)或连续微量充气培育;7d~10d倒池一次。2.2.5病害防治对培养用水进行二级沙滤,防止桡足类进入培育池。5d~7d用药物对池水进行处理一次。药物使用符合NY5071的要求。2.3培育方式2.3.1终一培育法稚参培育一直在原来的幼体培育池中培育,当投放采苗器2d~5d,幼体全部变态发育成稚参后,需要倒池并进行流水培育。投喂方法见4.2.3。2.3.2分段培育法2.3.2.1前期培育稚参由0.4mm左右培育至3mm。饵料以附着基上底栖硅藻为主,日投喂量与附着藻量有关,投喂鼠尾藻或马尾藻磨碎液每天2次,每次20mL/m3~30mL/m3。2.3.2.2后期培育随着个体的成长调整密度,由5000只/m2调整为500只/m2。鼠尾藻或马尾藻磨碎液每天投喂4次,每次30mL/m3~40mL/m3。同时添加海泥,藻液与海泥的比例为1:2~1:3。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8%。3苗种检验苗种规格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计数方法以及运输方法按照SC/T2003.2的规定执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