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1)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2)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2.时间:年春。3.内容(1)以征收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2)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的工资制。4.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促使稳步发展。战时共产主义1921粮食税自由贸易按劳取酬国情积极性工农联盟国民经济二、苏联的工业化1.苏联的成立: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工业化建设(1)背景:1924年1月,逝世。1925年,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2)开始: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3)结果: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1922列宁斯大林1926五年计划工业国3.评价(1)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下完成的。(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3)这种排斥和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指令性计划人力市场商品经济三、农业集体化1.背景(1)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2)斯大林决心用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开始: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运动。3.措施:开展了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行政手段农业集体化消灭富农拖拉机站四、苏联模式1.条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和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标志: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的形成。3.评价(1)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2)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经济生活阶级结构1936苏联模式反法西斯战争弊端【问题1】自十月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探究(1)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2)从1918年开始,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苏维埃政府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1921年春实施了新经济政策。(4)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2】有人说,苏联模式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有人说,苏联模式导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你如何评价这一模式?探究(1)苏联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2)苏联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具体表现在三点:①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领导干部容易脱离群众,不可避免地造成管理机构庞大和官僚主义滋生,以至国家机构的官僚化。②地方上被统得太死,不利于发挥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经济效益差。③经济上各部门发展比例严重失调,忽视了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轻工业部门的发展,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